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魁军 《现代语文》2007,(8):122-122
《三国演义》里,孔明在战略决策上,我认为有三大失误。一是失荆州,二是伐吴,三是伐魏。这些大的失误造成国疲民敝,导致蜀国最先灭亡。这些失误充分显示了他的智者之愚。  相似文献   

2.
杨梅的滋味     
农历五月是我们闽北地区杨梅成熟的季节。一天晚上,我和谢康到魏老师家写作业,魏老师说他岳父家也种了不少杨梅,还说他已给他岳父捎了口信,让岳父多采一些杨梅放在家里等我们去吃。我这人一向嘴馋,听了这话便垂涎三尺。  相似文献   

3.
刘表是荆州学派的创建者,他不仅亲自给州学的众多儒生上课讲学,而且著书立说,写下不少著作.刘表解易,注重义理,略于象数,以文字简明为其特色.刘表所倡导的荆州学派的特点是发扬道家破事象探玄理的传统,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论,将儒家经典作为一种凭藉,不拘守章句训诂,文字阐述不重前人的看法,重点是发扬作者自身的思想.刘表的易学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周易章句>中,还可从他在担任荆州剌史的十九年过程中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认真研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发现他能做到忙而不停、忙而不乱、忙而不垮的秘诀主要是缘于他有很强的效率观。不少青年教师问魏书生:"时间这么少,还能当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和鲁迅发生过争论,受到过鲁迅的批评。魏金枝就是其中的一个。1935年,就如何看待文坛上文人相争的问题,魏金枝和鲁迅有过争论。鲁迅写的七篇论“文人相轻”的文章中,有两篇就是专门批评魏金枝的《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的。这一场文坛上的争论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算不得什么重大事件。但是,鲁迅是很重视的。他在编《且介亭杂文二集》的时候,把魏金枝的这篇文章附在他的《三论“文人相轻”》的后面作为“备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荆州是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天台宗师智顗到荆州弘扬佛法,形成了"荆南正法";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在荆州开坛讲学,由此开启他的弘法事业;北宗禅领袖神秀迁隐荆州,创立禅宗北宗;此后,禅宗南宗以荆州作为传播中心,南宗的荷泽神会在荆州崛起,南宗的天皇道悟在荆州创立"天皇门风",其后衍生出南宗禅"五家七宗"中的重要宗派云门、法眼二宗。  相似文献   

7.
魏书生老师的事迹是振奋人心的 ,他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教育业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 ,都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教育界的同行佩服得五体投地。全国各地很多教科研部门及学校老师们怀着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虔诚心态 ,纷纷到盘锦学习考察 ,希望取得魏老师的“真经”。一些人发现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日记 (魏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 ,让学生跑步、做俯卧撑 ,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 ,互相批改 ,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 ,总之 ,他们发现了魏老师不少的“高招妙计”。于是他们如获至宝 ,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各地 ,在自己的学校中纷纷实践起来。然而让他…  相似文献   

8.
读诸葛武侯     
诸葛亮,他的成就几乎使他成了智慧的代名词,然而,就是这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也一样“无成”。武侯早年,雄姿英发,智取荆州,是何等挥洒自如!但转眼间,荆州失守,孙刘反目,他的事业由极盛转向  相似文献   

9.
魏徵是唐太宗统治集团中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其政治活动表明,他既是一个谙于当代政事的史论家,又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政论家。魏徵之所以被史家誉为"雅有经国之才",同他在这两个方面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魏徵政论的历史底蕴,是他的政治敏感和历史智慧相结合的表现,也是他的诤谏风格的突出特点。史学和政治的关系,在魏徵那里,实际上也就是古今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他,曾是江湖中人,姓魏,名嶒享,人称"我真的没想到"。(直接用"未曾想"是否会更好?想想,为什么?)其人武功尽废,生卒年等已不可考唯传闻一段说给诸君听。(注意标点符号。)他自幼家境殷实,魏嶒享未出生时,医者卜者皆断是女孩,不想是个男孩,故起名魏嶒享,取"未曾想"之意,却影响他一生。父亲是好武之人,而魏嶒享悟性极高,他父亲便送他去当时第一高手门下,望他将来有所作为,一统江湖。  相似文献   

11.
李曾伯乃南宋后期诗人、词人,今考证其生平著述及版本流传如下:淳祐十二年(1252)夏,李曾伯自刊《可斋杂稿》三十四卷于荆州家塾杞梓堂。宝祐二年(1254),李曾伯于荆州又成《续稿》八卷,收录两年间新作。《续稿后》则收录宝祐二年(1254)至景定二年(1261)七年间之新作。后,其子李杓于咸淳六年(1270)将文集三刊于书市,印成中笥本。然是集现已无刻本传世,今所见均为清抄本。又有嘉定十三年(1220)至绍定三年(1230),李曾伯在蜀,曾与老儒王揆合作《班马字类补遗》,然宋版《补遗》今已不存于世,今《班马字类》五卷提行本(附补遗)主要有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涉闻梓旧》本。  相似文献   

12.
齐己生活在一个万方多难、遍地刀兵、生灵涂炭、灾难深重的时代。他自幼为僧,安禅静习,四处游方;60岁时任荆州僧正,掌管荆南僧务。齐己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既面对现实,描述唐末五代战乱,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并揭示其苦难的根源,提出了对理想政治的见解;又着力宣传佛理,阐述对佛教教义的解悟。齐己勤于写诗,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第一诗僧。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的诗歌和四六文均取得很高成就,其重要标志之一是风格多样.诗歌方面,"自开生面,兼擅临摹",有<锦瑟>那样风格表现为典丽精工的,有<落花>那样绚中有素的,有学汉魏、学六朝、学杜、学韩、学李贺而能达到很高境界的,甚至还有些开宋派的作品.义山的四六文与诗消息相通,其总体特征是精丽和富有情韵,而围绕精丽和情韵,展现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松崎鹤雄(1867—1949)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人生经历复杂,青少年时代在日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和汉学,打下良好的治学基础;曾在大阪任报社记者,亦曾短暂滞留中国上海;后来到长沙,师从叶德辉等名家学习汉学,并深得叶氏器重。松崎鹤雄后半生在中国度过,其间住大连最久,曾供职于日本殖民当局治下的满铁图书馆,直至日本投降后方才回国。松崎鹤雄一生学问渊博,精于版本目录之学,著述颇丰,其学问受到中日学者的肯定乃至敬佩。松崎崇尚中国的经典与文学,对中国文化颇有感情。把他的行事如何纳入近代日本侵华的进程来考察,是一个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程普曾追随孙坚破黄巾军及讨伐董卓,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后来他跟从孙策平定江东,并因战功得到孙策重用,其后又参与进攻刘勋、黄祖诸役。孙权继任后,他辅佐孙权平定江东叛乱,又继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并参加讨伐黄祖之役。在赤壁之战与江陵之战中,他与周瑜同为统帅。他先后领江夏太守、南郡太守,是孙权方面镇守荆州的重要人物。程普可以被称为三世“虎臣”,并在孙吴建国道路的前几个阶段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江东诸将中资历最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庞统考论     
庞统为荆州名士,曾先后在刘表、周瑜手下任职,投奔刘备集团较晚。后来他成为刘备主要谋士之一,并在取益州问题上打消了刘备的一些顾虑。其后他随刘备入益州,并为刘备夺取该州献计献策。庞统还表现出为刘备尽忠甚至不惜牺牲的一面,他在率众攻城时遇害。庞统有知人之才,善于品评人物,并曾向刘备举荐彭羕等。庞统与法正可说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谋士,他是有谋略且有德可称者。  相似文献   

17.
陈天尺(1878—1944),晚清民国时期福建著名的文人、学者、医生。他生平经历丰富,年轻时从政,中年悬壶济世,著述颇丰,有戏曲、小说、诗文、杂著多种,还发明了丸药“胃金刚”、“肥儿丸”等,在当时文学界、医学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周绍恒先生认为,慧震卒于梁大同三年闰九月至五年七月之间,其还乡国的时间为普通七年九月之前,因而推出刘勰卒于普通四五年间的新说。笔者认为周先生引的史料有误,因而推出的结论不实。慧震与刘勰在定林寺撰经,功毕回乡国的时间应为湘东王第一次任荆州刺史的大同三年闰九月至五年七月之间,其卒年应为湘东王第二次任荆州刺史的太清元年正月至二年十月之间。因而,刘勰应卒于大同三四年间。  相似文献   

19.
陈毅同志生前除了用他杰出的军事战略才能带领人民军队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奋勇战斗外,他还有着较高的文学才华和文学修养;在他革命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在早年的北京求学期间,陈毅与《晨报》副刊有着一段不太为人所知的文学源缘,十几篇文学作品就发在了这份副刊上,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本文主要就这一内容做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20.
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十卷,谈唐五代诗事者占十之六七,向为世人所重。以往仅据《十国春秋》略知其事迹。考订何光远曾著有《鉴诫录》、《广政杂录》、《宾仙传》三部著作,其中后二书宋以后失传。通过对《宾仙传》佚文的辑录考察,可以略知他的生平,确知他是一位非常坚定的道教修行者或向往者。他的三部著作都喜欢大量引用诗歌,其中《广政杂录》偏重记录朝野逸事,《宾仙传》则以传闻和虚构故事为主,《鉴诫录》所记介于事实和传闻之间,可以知道他著作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