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象是一个利用原有表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存储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成。人不仅能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表象),而且还能想象出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文学创作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想象起着突出的作用,黑格  相似文献   

2.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加工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称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所谓再造想象。就是创造出客观上已经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所谓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作文时,不仅要能感知当时作用于自己的客观事物,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要能把这些感知的和浮现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组合、加工,形成新的形象。 一、让学生大胆想象展示童心  相似文献   

5.
想象思维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人曾列过这么一个公式:创造力=综合能力(演绎,归纳能力) 想象力。可见,想象力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想象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自己未曾感知过或根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他们的思维日趋广泛,深刻、敏捷、灵活。  相似文献   

6.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正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的头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过程中出现的形象,都是有过的或者类似有过的表象派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与课文相关表象的积累,则难以根据课文的描述产生种种想象,也就难以领会和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一、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感知是获得表象的源泉,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事物,形成表象。  相似文献   

8.
想象,就是人们利用已经感知过的事物(即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往往是从想象开始的.寓言是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比喻、寄托本意,让读者从故事中领会寓意,受到启迪,获得有益的哲理的一种文体,其创作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小学生阅读寓言,要透过字面去理解它的深刻含义,这是有很大难度的,故而在寓言教学中,也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按照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它的特殊形式)两种,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想象对实践具有重大的作用,它是人们从事工作、学习和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搞好学习,锻炼成长的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问题,掌握教材,接受各门知识,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现,它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2.
所谓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头脑中对已有感性材料和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对类似事物推断.可以认识从未见过或不可能见到的事物.发展创造力。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想象是人们运用已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智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想象是发明创造的前奏,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可言.想象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所必须具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想象是一种根据已有表象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理解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重要的条件之一。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所谓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所感知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形态上的再造或创造出现实的表象和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创造新事物的重要条件,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试想,如果没有人类长上翅膀飞上蓝天的想象,怎会有今天的飞机?如果人们不借助想象,又哪会有宇宙飞船和潜水艇的诞生?如果不借助雄奇的想象,吴承恩、蒲松龄怎能写出<西游记><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名著?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其天分.费洛伊洛及皮亚杰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除非是白痴,否则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想象力."因此,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必能使学生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吕叔湘先生说:“我们要培养一代新人,也就要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早期语文教育。”(《光明日报》1986.2.18)儿童的早期语文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想象力的培养当是其中之一。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仅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复,而且能产生过去从未接触、感知过的或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所以说它是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创造因素。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从事科学活动的经历,感慨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即在人们头脑中把过去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所产生的一种新形象。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小学阶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生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激活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人们通过观察所得到的丰富表象和已掌握的旧知识、旧经验组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形象(表象)加工、改造形成、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形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和富有创造性的条件。然而,对想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否也具有如此的巨大作用,这在一些教师中间还是一个没有完  相似文献   

19.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和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相似文献   

20.
所谓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头脑中对已有感性材料和知识进行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