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关系层面 ,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德的培育。公民素质、公共规范和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培育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它是出于对一个人的某些能力、素质的认可和肯定。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贵在信任。在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  相似文献   

3.
人的素质是人各方面素质综合形成的整体,而不是几个方面的简单相加。人的素质还要进一步转化为人的活动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活动的能力,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与效益。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水平的高低都要表现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上,都要通过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来检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未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式。个人的礼仪修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从做人开始,从与人的交往开始,因为交往是否成功往往取决双方个体的素质,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文明自己开始。一、文明自己——构建和谐社会的元素对于和谐社会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在这五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应是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5.
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涵盖着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和思维本性(主体性”。人的本质在教育学层面上表现为人的素质,即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主体素质。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都不能够 孤立地存在,需要融合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因而人的社会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人的社会素质具有现实性和中介性,它包括公民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基本方面。教育的功能就在提升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并将其消融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完成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过渡,促进人的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银莲 《教育》2014,(9):69-69
普通话是架起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地域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学校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随着普通话的大力倡导、普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说好普通话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7.
晏红 《家庭教育》2008,(6):26-27
快乐几乎很少单独存在,总是与人的其他素质共存。人与人之间的快乐是有品位之分的,提升孩子的快乐品位,也是在提升孩子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各国重视和加强人文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等,好比人的灵魂,是人的...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文化素质的地位作用人的各种素质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各项素质的载体;心理素质是中介,渗透在各项素质中,使各项素质形成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是各项素质的主导。就科学文化素质而言,各种素质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都与它的水平有直接关系,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指导其它各种素质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各种素质间形成良性循环。一个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用的大小与其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现代社会生存必备的人才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集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于一体,是人在人文科学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养的水平与境界,其内涵与人的精神和灵魂为同一维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解读了人文素质中的"人"的价值,从一个更高的角度阐释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之间的关系。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与塑造和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共同成为大学生前行的双翼。高校教师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中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芳 《大学时代》2006,42(3):39-41
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人类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社会发展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蕴含着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要求人们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就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人的素质是能力的内在潜力为理论依据 ,阐述人的体育素质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动力关系。并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突出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 ,要开发学生身心潜力 ,增强学生的体能 ,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日趋频繁,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写作特性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写作的作用,指出:写作素养的培养能够多方面促进人的素质发展;写作内容的广泛性能够拓宽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人的素质;写作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写作的创造性和写作手段的简便性是素质教育最经济的手段;写作能够整合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提出开设写作等级考试,以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素质能力的高低等四个方面探讨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后得出,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现实与历史的统一性,而且是对旧的发展观的扬弃.  相似文献   

17.
金辉 《上海教育》2006,(9B):58-58
狭义地讲,素质原来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天生的禀赋,后来被泛用了,以至于现在我们不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素质的差异性在各个方面都能表现出来,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的唯一,从素质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从素质本身来讲,它的发展也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个体差异性,这在教育学里也属于常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东艳 《成才之路》2010,(22):78-78
一、要清楚地理解什么是素质、心理素质及素质教育,准确把握各种素质之间的主次关系 所谓素质是指先天的遗传条件及后天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所决定和形成的人的发展水平和倾向。形成和发展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是人从事活动和进一步发展的条件。素质,一般认为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基础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因。那么,什么是心理素质呢?  相似文献   

19.
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式。个人的礼仪修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从做人开始,从与人的交往开始,因为交往是否成功往往取决双方个体的素质,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文明自己开始。  相似文献   

20.
播音主持人是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节目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人们对于播音主持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不但要具有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