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田心 《大观周刊》2012,(39):257-257
语文是一门伸缩性、包容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也是非常灵活的,特别是要注重情境的教学设计.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宽泛性,那么如何来创设情境呢?  相似文献   

2.
李海 《大观周刊》2011,(32):142-142
当前语文教学倡导“减负、增效、提质”的新课堂模式,结合新课程对语文学科的具体要求.我们该如何在实施新课改的情况下,让高中语文课堂能够走出低效无用的状况,走上高效教学的新轨道呢?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索分析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张秀春 《大观周刊》2011,(15):175-175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那么,语文的基础性究竟体现在何处呢?首先,语文的基础性指的是它是我们学习、传播我们母语的媒介,也是一个人立身为人之根本;其次,指的是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长期性和语文知识的包容性。但在应试教育导引下的传统语文教学,却没有注重其基础性,而是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从而使语文学科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欧阳敏 《大观周刊》2012,(35):210-210
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需要开放性。对文本开放、对学生生活实际开放,要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关注语文与生活的沟通、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相似文献   

5.
袁永斌 《大观周刊》2011,(30):112-112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常常会涉及文言文,文言文是汉民族母语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文化最直接的媒介和窗口,因此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言文的语文教育,便称不上是完整的语文教育。如今很多学生畏惧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来。本文笔者结合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要求,简略地谈谈有关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黄丽 《大观周刊》2011,(10):128-128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学法,也是当前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法。我们的课堂诵读不仅仅是为了诵读而诵读。诵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尝试这样的诵读流程: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我们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对文章和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领会——运用”的过程。我们通过诵读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的读书声.通过诵读让学生真正领悟语言的丰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文的生命和活力。实践证明,诵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陈历洪 《大观周刊》2012,(48):374-374
对于我们,在所有的语言中,母语运用的最成熟.现代心理学将这一成熟界定在16岁左右.大体正是初中教育教学的。讲到这里,或许会出现这样一个理解上误区:那么.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可以不设,这不正是前翻学人曾经争论过的话题吗?当然不是,高中语文课的开设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再无庸置疑。只不过我们面临一个转型问题而已.然而也是既重要又严峻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金翠 《大观周刊》2012,(31):253-253
一个人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到社会.作文总是十分重要的。你要说话、交际、写报告、通书信、订合同,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离不开作文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而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几年,我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王俊杰 《大观周刊》2012,(35):208-208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有的创新意识。古代的《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提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告诉他一个道理,而是在于教育他们怎样去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0.
梁志祥 《大观周刊》2011,(26):135-135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象是创新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两个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伟 《大观周刊》2012,(52):150-151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又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2.
王丽英 《大观周刊》2012,(52):261-261
长期以来.本位性的高考一直束缚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手脚,限制着教师的想象,规范着学生的思维,使师生的认识都陷入了单行性误区,而高中语文也成了真正的高考工具。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母,故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观点没错,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学生母语思维的成熟,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在补充不足和巩固基础的同时,突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审美性与哲理性。具体地讲,就是高中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帮助学生解决认知、思维与审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春芳 《大观周刊》2012,(19):194-194
加强语文教学与反思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切实加强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顺利开展阅读与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李世兵 《大观周刊》2012,(7):252-252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吴应华 《大观周刊》2012,(31):236-236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是该项学科的教学重点。由于语文阅读的方式有多种,因此,根据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抓住学生的情感,将情景教学融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本文通过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情景教学存在的价值,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情景教学的方式,并创建高中语文阅读情景教学。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大观周刊》2011,(47):132-13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有哪些责任呢?笔者作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谭常深 《大观周刊》2012,(51):292-29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相似文献   

18.
欧阳敏 《大观周刊》2012,(35):209-209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新的课程理念也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措施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其课程改革进行得并不顺利,甚至举步维艰。各种"措施"犬牙交错,鱼龙混杂,  相似文献   

19.
鲁录海 《大观周刊》2012,(26):160-16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受到了广大高中教师喜爱,那么,应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呢?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刘平 《大观周刊》2012,(39):109-109
国家的教育方向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课时总量.没有家庭作业的时间.大大缩减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我们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要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精心研究和设计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