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独创,是民俗档案的重要组成.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四川的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2.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2):27-29,3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苏州的工艺美术一直闪耀着奇光异彩。苏绣、缂丝、宋锦、檀香扇、通草堆花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是闻名于世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其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  相似文献   

3.
春节印痕     
正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13,(10):50-52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是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堪称中华艺术之瑰宝。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竹木版年画名列其中。绵竹年画是一种有着良好群众基础,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品。迄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众多私人收藏:精品绵竹年画先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此套丛书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记录绵竹年画历史、代表作品、传承人和创新发展的权威出版物。  相似文献   

5.
李乐  滕云 《大观周刊》2013,(2):33-34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了营造吉祥欢乐的节日气氛经常张贴于新年之际,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我国四大年画除四川绵竹年画还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内容.在全国年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肖红廷 《兰台世界》2014,(10):153-154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间艺术殿堂里,有一朵绚丽夺目的艺术奇葩--杨家埠木版年画,它产于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年画.  相似文献   

9.
我国木版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一种点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与工具.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阐述滩头木版年画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倡议通过振兴木版年画的创作、出版、流通,实现其祥瑞文化、民俗信仰、礼仪说教、审美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绵竹年画世家传人王兴儒的采访,收集到王兴儒大师的年画制作传承谱系及其年画制作的传统工艺,为保护和传承传统绵竹年画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演化轨迹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与民俗紧密结合的生活艺术,是集体智慧与民族文化的结晶.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郊20公里处,是战国时期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魏国名将朱亥的故里,以朱亥的被封仙而得名为"朱仙镇".朱仙镇自唐宋以来,  相似文献   

12.
初审意见 一、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志强,生于一九五五年,潍坊市寒亭区人,现任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长期从事民间年画的抢救保护及收藏研究,收集整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年画三千余幅.编辑出版有《潍坊民间孤本年画》(山东画报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潍坊清末年画》(山东画报出版社二○○一年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中华书局二○○五年版)等,在国家级书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相似文献   

13.
杨晓兰 《出版广角》2015,(15):58-59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种形式,木版年画起源于隋唐时期,宋代,民俗文艺的活跃,也让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高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本文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弘扬木版年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以下称《朱仙镇卷》)2006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这套“集成”作为“国家资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抢救、保护的对象是中国木版年画。对《朱仙镇卷》而言,抢救、保护的对象当然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15.
木版年画技法介子平滥觞于宋元的文人画,迄清之“扬州八怪”时,已被那几位不泥古、不囿情的画家所叛逆。金农的画着色艳丽,造型大胆,其创作灵感便启自民间木版年画。金农找到了国画与年画的融贯点。国画讲究气韵,神完气足是画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年画则关注于具有...  相似文献   

16.
年画间的相互影响介子平东昌府年画清雍正年间,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坊的画工、刻工、印工将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移植上海,形成了小校场年画。之后,随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和国际都市,小校场的年画制作有了长足进步,于是又反过来开始影响桃花坞年画的制作。金元时期的平阳(...  相似文献   

17.
木版年画的出现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既是印刷技术的重要表现,又是艺术水平的典型体现。我们一般都认为木版年画的出现最迟是在宋代,其发祥地是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其重要代表作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不少,于是,这一被称为“草根”的民间艺术很快成为许多人关注的文化热点。《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应运而生,河南大学出版社斥百万巨资推出这一木版年画集成之作,为当前的民间文化热潮增添了浓色。其内容之丰富详备,风格之独特鲜明,在当前出版的相关作品中都是非常突出的。人…  相似文献   

18.
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同时木版年画也承载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腊月的年画     
老北京年节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扫房以后就该贴新年画了.北京的年画大多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和山东的潍坊这些北方传统的木版年画产地.除传统的木版年画外,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机器大量印刷,价格便宜的胶印年画已成市场的主流.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年画的品种达到上千种,内容十分广泛.诸如节俗时令、世俗风情、四季风景、神话传奇、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以及时尚新画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像"迎春接福"、"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代表作品.我儿时最爱看的是一种"连环年画".  相似文献   

20.
王国建 《新闻爱好者》2011,(12):130-132
滑县木版年画是河南省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制作工艺比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绘"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绘染色。其工序有"绘制画样"、"雕刻画版"、"刷印"、"彩绘"、"装裱"五个步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植于民间文化,题材内容广泛,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态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