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雅尔 《大观周刊》2011,(2):140-140
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采哪种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经综合应用,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这是信包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白桦 《大观周刊》2011,(30):161-16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英语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妥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郭晓东 《大观周刊》2011,(39):277-27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数学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数学课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郭晓东 《大观周刊》2011,(50):107-10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数学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数学课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敏 《大观周刊》2013,(6):266-26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振华 《大观周刊》2012,(44):204-20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我们相信,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达古拉 《大观周刊》2012,(9):219-219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进步的原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伴随着教育体制一起成长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种之一,学好以及应用好是关系到我们今后工作、生活的一件大事。因此,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教职员工在小学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摒除一切陈旧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谋求创新,不断激发小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小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叶刚 《大观周刊》2012,(12):281-281
每一个人只有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前进,大到国家,社会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向前发展。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岳小峰 《大观周刊》2011,(37):245-245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它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 《大观周刊》2013,(6):138-138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这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  相似文献   

12.
将探究式学习列入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凸现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本文.我将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借鉴相关的理论文献,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13.
杨志明 《大观周刊》2013,(7):185-18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 新的数学课程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主要指学生对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前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探索新知,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培养和树立起创新精神,应成为新世纪中小学校长的重要素质,也是时代对我们校长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具有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的校长才能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朝着更高的目标迈  相似文献   

15.
张颜梅 《传媒》2020,(10):84-87
全媒体时代,需要大量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要确立媒体专业素养、信息技术操控、人文综合基础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理念,并且关注创新意识、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跨界思维四位一体的核心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东辉 《大观周刊》2012,(23):125-126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吴跃昌 《大观周刊》2013,(8):261-261
科学探究的目标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初中物理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结构发生全新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赖晓菡 《大观周刊》2012,(22):157-15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的是创新教育我们思想品德课同样不能做创新教育的旁观者。把创新教育引入政治课教学.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并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达到理论上的内化和情感上的升华,这本身也是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那么,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布置究竞应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改思考和时新教材的研究,作了设置行为作业,提高教学实效、撰写政治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开展调查活动,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尝试用“研究性作业”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周忠伟 《大观周刊》2013,(1):217-217
改进物理教学,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培养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只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