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偲宇 《大观周刊》2011,(35):138-138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情感则诠释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是音乐的生命所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而这种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互动才能进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将情感培养与音乐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寓情感培养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何文雅 《大观周刊》2011,(48):79-79
“愉悦的过程”就是指音乐教学过程的乐在其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巧。达到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渠道是课堂教学。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学的结果,如学生是否会唱歌曲,是否掌握了音乐知识等。更重要的是看一看这节课是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为标志;是否以注重教学过程的乐在其中,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为准绳,而不是强迫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和机械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忽视了音乐本体教育的价值与作用,背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初衷.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本体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指明了音乐本体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starC教学平台提供的音乐课堂教学工具,提出了基于该平台实现音乐本体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本体教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唐小强 《大观周刊》2012,(13):270-271,266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歌唱教学方法和形式过于简单化;学生缺乏变声期的引导;歌唱教学边缘化;学生的歌唱基本技能知识平乏;教师追求歌唱教学形式而失去了课堂实效;歌唱教学中不注重合唱等等。本文针对当前歌唱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歌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张金波 《大观周刊》2012,(28):307-307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人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人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6.
王丽 《大观周刊》2012,(49):346-346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  相似文献   

7.
孙银 《大观周刊》2011,(18):104-10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该系统的运用对高校音乐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杨金措 《大观周刊》2012,(14):266-266
作者针对初中音乐中创新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初中音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并对初中音乐中创新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倾听的艺术     
徐小娥 《大观周刊》2012,(21):267-267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锤炼,而不是知性的练习。音乐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教一些与音乐紧密相关的倾听艺术.培养学生耳朵对于高雅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敏感度,懂得怎样从第一个音符起就开始享受演奏了。对倾听将会改变他们的看法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朱应珊 《大观周刊》2012,(32):250-250
音乐新课程的改革巳经进行了一段时阀了t新课程对音乐课进行了科学的设置,但是音乐模块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得到实施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模块教学在设计的韧裒悬好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应引起我们音乐教师的思考与反省。  相似文献   

11.
谢皓珀 《大观周刊》2011,(32):200-200
在师范学院音乐专业钢琴课的教学中,虽然各院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忽视了教学对象与音乐专业在校生之间的差异,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存在着脱节现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与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红 《大观周刊》2012,(52):237-237
高中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表达的多元化,通过日常音乐教学的游移默化,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本文提出了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郭强 《大观周刊》2012,(27):303-303
音乐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现行《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倡"音乐课要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真正从生活中去享受音乐"。学生不想学习,不认真听课的情况,我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生活中的技、情、趣充分融到音乐教学中去,把生活的感悟渗透在音乐学习中。多年来,我就是用这方法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丽丽 《大观周刊》2012,(24):256-256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富有艺术内涵的教育,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却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通过教学让音乐溶入孩子的心田,为纯真的孩子播下音乐的种子,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良宏 《大观周刊》2012,(24):254-254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多媒体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人在如何把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实施音乐生活化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边红艳 《大观周刊》2012,(52):257-257
民族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因此,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程晓亮 《大观周刊》2011,(44):142-142
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促进入的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法,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面对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如何切实搞好高中音乐教学,提高广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新课标中教学效果的要求已经成为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积极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乔文秀 《大观周刊》2012,(35):302-302
纵观全世界的高中音乐教学.我国早就提出了我们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要: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  相似文献   

19.
琳娜 《大观周刊》2011,(41):194-194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本文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知识与技能,介绍几种施教方法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姚雨含 《大观周刊》2011,(23):241-241
在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师生民主平等、师生沟通合作、师生共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将引领我们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音乐课堂。本文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