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海涛 《大观周刊》2012,(6):197-197
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无论是为何种目标而学习,都要经过阅读来实现。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学习。而阅读文本其实也就是与作者交流对话,其实就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而这个过程是主观的,因为语言本质上是主观的,言语作品本质上也是主观的,作品所表露的思想情感也是主观的。高中学生阅读时,其实就是以自身的主观情感介入文本,面对主观的言语作品,带着自己的经验进入这一主观世界,对其主观价值作出自己主观的回答,或肯定或否定,或者提出别种意图。这是阅读的本质,也就是对话交流,包括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讨论高中语文对话阅读策略的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王丽香 《大观周刊》2011,(52):132-132
只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走进作品.才能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与作者对话,才能获得思想启迪:让他们披文入境,才能享受审美愉悦,由此.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提升。阅读是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客体较之自然客体更容易激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根据自由情感的质和量的差异,将其分为陶冶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和沉浸型自由情感三种类型。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本构成上以客观真实为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或主观真实为基础条件,在与审美主体互作中能够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从而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其中客观真实是构成低碳艺术文本的充要条件。一个低碳艺术文本客观真实的实现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基于直观真实或超现实真实;二是基于主观真实。  相似文献   

4.
王东江 《大观周刊》2013,(3):109-109,73
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5.
对阅读本质的认识有利于正确认识现代阅读所呈现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正确理解阅读的现代价值。本文认为,阅读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来把握。广义的阅读是指人类从文本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和活动。狭义的阅读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读者提升智慧、促进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和活动,甚至是专指深阅读、厚阅读、经典阅读等。本文也尝试从阅读的客体、主体和过程三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一阅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长来 《大观周刊》2010,(46):174-174
新课程提倡“对话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与作者编者之间要进行了“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创造性在于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部作品,在它完成之后与读者正式见面之前,要送到出版社或期刊社与"普通读者"之代表的编辑者进行第一次见面--作品原有的美,要被编辑者所接受、评判、消化.然后,编辑回过头来,再对作品有欠缺的、不完美的、可以继续挖掘的地方予以弥补、修正、充实,使之尽可能地达到完善、完美.这个过程便意味着正是通过编辑这一环节,作者实现了其作品由主观到客观、由心灵到现实的哲学飞跃.同时也说明: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完型,要使它从潜在美转化为现实美的意义上最终完型、定型,必须经由编辑之手进行加工整理.而所谓的加工整理,其实就是对作品进行编辑意义上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8.
文艺传播的本质是审美。以往的文艺理论忽视了文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维,即"接受者"。其实,文艺作品的意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者主动性参与和创造的产物。文艺文本与讯息文本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受者在接触它的时候体验到、而不是认识到某种当前世界不存在的,或者接受者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接触文艺文本的过程,不是确认信息和搜集材料的过程。接受者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解、补充或抵制。如果作品与接受者的经验持平,接受者反而失去了兴趣,只有作品一定程度上超越、校正了他的经验,接受兴趣才可能被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万寒梅 《大观周刊》2013,(11):240-240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学生语文分数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得分情况。阅读能力也直接关系着将来与初中语文接轨的问题。小学六年级进人复习阶段之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讲效率,分块复习,各个击破,最后综合,提高综合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复习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阅读部分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在本文谈谈阅读能力提高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超越阅读: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概念 ;在宏观上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精神现象 ,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与精神的最基本的“对话”模式、文献传播与文本阐释的核心形式以及人类生命体验的重要形态 ;在微观上 ,文本阐释理论则更多地注意、考察个体阅读行为的本质特征、价值意义与结构  相似文献   

11.
李广玲 《大观周刊》2013,(8):177-177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记者看到的未必都是新闻,记者没有看到的未必不是新闻.记者总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去捕捉新闻事件,制作新闻作品.所以,新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阅读使作品的意义得以实现。图书馆导读普遍存在居高临下、忽视读者的倾向。接受阅读理论中关于"第二文本"的观点为图书馆导读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即重视读者对作品的阐述及读者阅读经验之间的交流和分享。面对网络环境下阅读载体、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必须调整传统导读的内容与形式,并在此过程中寻找阅读理论和导读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从"第一文本"发现转向"第二文本"发现。  相似文献   

14.
庞波 《大观周刊》2013,(12):156-156
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问题,花很大的功夫,总是不见效,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学生语文分数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得分情况。阅读能力也直接关系着将来与初中语文接轨的问题。小学六年级进入复习阶段之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讲效率,分块复习,各个击破,最后综合,提高综合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复习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实现学生与阅溃文本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阅读部分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在本文谈谈阅读能力提高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分为《梦华录》《归去来》《少年游》3册,每册精选33篇来自不同时空的经典文本,由作者言传身教地向读者展现如何调动自己的生命经验,进入古文内部的情感空间,与古文产生共鸣。书中以对话聊天为主要方式,侧重分享,生动亲切,避免抽象地谈论古诗文,帮助读者克服对于古诗文的恐惧,培养阅读兴趣,感受时代脉搏,领悟生命真谛。  相似文献   

17.
章晓燕  王先进 《大观周刊》2012,(43):330-330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 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随着课改的深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都不见了。这其实就是教师在以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感悟理解”在语文教学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情感倾诉栏目其实是新闻三贴近的途径之一情感倾诉是指普通人以匿名或真名通过传媒来讲述的有关个人或家庭的情感、生活经历。在今天,随着市民阶层的精神崛起,老百姓已经日益厌烦炒作明星绯闻、传媒报道人物的精英化,读者对传媒人性化、平民化、情感化的需求日益上升,也越来越关心自身的生活状况,关心与自己一样的其他人的日常生活。因为只有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更接近于自己,值得自己去阅读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丽萍 《大观周刊》2012,(36):198-198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20.
编辑活动的整个流程就是编辑、作品(即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文本是编辑活动的对象,编辑活动动在本质上就是对文本的加工.而在这种加工的过程中,编辑对文本不是纯客观的反映,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编辑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打上自我的"烙印",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