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生活中,社会中,每一事每一物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人如此,民族和国家也是如此,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遗憾是指人、事、物在自身发展过程当中所遇见的那些有待弥补的、不合意的、令人惋惜的情形。可以说,遗憾总是与主题的发展相依随,只是或大或小罢了。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看待“遗憾”的?请结合相关的经历、体验或见闻,以“遗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感悟     
人生可数,即使活到100岁,最多不过三万多个日夜。好多人用“草木一秋”、“飞火流萤”、“匆匆过客”这样的词来形容生命。的确,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果不以真诚和努力充实每一个日子,生命又怎能不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但这也是每一个当教师的人每一天都可能遇到的事。我们现在天天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许多学校、老师进行专门的实验研究,更有许多地方专门作为“课题”立项。遗憾的是,这些专门的课题、试验未见得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不需要专门的“课题”或“试验”去解决的。学生创造性培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融会在每一天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指导思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路,不要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子里,这才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正是这个道理。试…  相似文献   

4.
读研五感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遗憾,有的人在遗憾中沉沦,有的却从遗憾中成长。又一批研究生朋友即将毕业,短暂的研究生生活,留下的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快乐、幸福、痛苦,当然也有遗憾。学业上的失落、朋友间的误会、感情上的错失……或许因为这遗憾,你的人生从此改变。这些遗憾给你留下了什么?是怨天尤人,还是寻本溯源?本期通过几篇文章,让“遗憾的事”给您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凯 《上海教育》2008,(11):58-60
对于每一个学科教师而言,课程标准都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阅读理解”任务,但如何以诠释的方式对课程标准进行理解。即不仅仅知道“应当如此”,而且要思考“为何如此”,并在实践中对自己给出的、或他人给出的“为何如此”的解答加以验证则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相似文献   

6.
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遗憾和愧疚。它使我明白,有一种错,一生难以弥补。学生评价教师是学校推进民主管理进程的一大新举措。在教务处一堆刚刚收上来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中,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所教班级的那一沓。看到一份份“好”、“上课幽默”、“知识渊博”、“课堂气氛好”、“我最佩服的老师”等学生评语,我心花怒放,还有什么比学生如此评价自己的任课教师更令人开怀的呢?忽然一张评价表映入眼帘,“一般,没有高一、高二时的X老师好”的评价赫然在目,它如一盆凉水浇灭了我所有的沾沾自喜和激动骄傲。是谁如此狂妄,如此藐视我!怎么会是…  相似文献   

7.
<正>谦辞、敬辞因二者通常搭配使用,故常被人们以“谦敬辞”合称之。虽常见于古今中外的语言交际之中,但与其相关教学问题却探讨度有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上的遗憾。一、溯流寻源“谦辞,即故意以轻贱的称谓来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以体现对他人尊敬的一类词……敬辞,以高贵、尊敬的称谓指称他人或与他人相关的人、事、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最好玩的事唐小甜故作神秘地说:“世界上最好玩的事呀,是——”“学习!”蘑菇人大声地喊出来。答案是如此出乎意料,虾米“咕咚”一声就栽倒了。  相似文献   

9.
溜留之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与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相比,短暂的一生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短暂的人生却是我们的全部。相信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美丽,而不是仅仅留下遗憾。那么。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去勇敢尝试,就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10.
<正>《论语·八佾》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相似文献   

11.
“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材料。学生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我们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遗憾和愧疚。它使我明白,有一种错,一生难以弥补。 学生评价教师是学校推进民主管理进程的一大新举措。在教务处一堆刚刚收上来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中,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所教班级的那一沓。看到一份份“好”、“上课幽默”、“知识渊博”、“课堂气氛好”、“我最佩服的老师”等学生评语,我心花怒放,还有什么比学生如此评价自己的任课老师更令人开怀的呢?忽然一张评价表映入眼帘,“一般,没有高一、高二时的X老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对记叙文的各种不同情况,作“记人为主”、“记事为主”这样的概括和描述不科学。大凡记叙文都要写人和事,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记叙文中“人”和“事”分割开来,说“这是记事的”,这是记人的”或说“谁主”、“谁次”。因为记叙文中的“人”靠“事”来表现;“事”以表现“人”为目的。记叙文中的“人”和“事”相辅相存,血肉相连,辩证统一。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哪件事没有人参加的,也没有哪个先进或落后的人物没有事实表现的。写“事”目的在表现“人”,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执教者而言,最有价值的就是关注“遗憾”,反思“遗憾”,将“遗憾”打造成课堂的教学资源。在每一堂课上,我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5.
[话题由来]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会牵扯到许多相关的事物。因此。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有时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或事件的意义,有必要对所写的人或事做些补充。也就是在写人记事过程中插入某些内容。这样的“节外生枝”是非常必要的。请看下面片段。  相似文献   

16.
对于父母,每一个大人的心里都会保留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记忆。以上一句话中有一个问题——按说,记忆是脑的功能,为什么大人常用“记在心里”或“铭记在心里”来表述对人和事的难忘呢?这是因为,有些事是知识性的,而有些事是情感性的。有些人和我们的关系是社会性的关系、一般性的关系,而有些人和我们的关系却是极为亲密的,它超出了一般性的社会关系。古代的人认为,心是主导情感的。所以,如果某些人或某些事给我们留下的是很深的情感印象,我们就习惯地说是“记在心里”或“铭记在心里”。“铭记”的意思,那就是形容像刀刻下的痕迹一样。人和父母…  相似文献   

17.
放弃一半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动物都参观 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时,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若犹豫不决,时间不等人,他们失去的将更多。只有迅速作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人生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8.
赵谦翔和他的语文绿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福 《师道》2004,(8):6-9
姓名:赵谦翔出生年月:1948年2月毕业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中文函授本科) 童年大事: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在作文中引用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被老师当众表扬(此名言是从做语文教师的父亲吟诵课文《为人民服务》中“偷”来的)。最成功的事:1996年-1999年,身兼两个高中班班主任,成功地进行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语文教改实验。最遗憾的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熏陶。影响自己最深的人:母亲、当过全国劳模的姐姐和哥哥。事:在“四人帮”尚未粉碎之际,作为“黑五类的狗崽子”的我,当上了民办教师。书:《矛盾论》《实践论》《红楼梦》《古文观止》《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人生格言:自强不息者,终能自救。(歌德《浮士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给年轻老师的忠告:不甘寂寞者,必须耐住寂寞。  相似文献   

19.
学习有法,而教无定法,我想“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什么这样说?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一个人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看看当前小学作文命题,特别是平时作文训练的命题,有模式化的倾向。要求写人,大都是“我熟悉的一个人”、“我的爸爸(或妈妈)”、“我的老师”、“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要求写事,大都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整个小学阶段,就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写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