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坛小天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周杰伦又一次闯入我们的视线。一首琅琅上口、歌词富有意义不落俗套的歌,很容易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蜗牛》就是这样。但是,“港台流行歌曲”这样的背景不禁又让人重新质疑:这样的歌算是“爱国歌曲”吗?说到这儿,我也有一个疑问:什么是“爱国”?是人人跑到边疆卫国吗?是与政治家一起高声呐喊爱国口号吗?……这些是爱国,但爱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人人当兵、当外交家,也不可能天天喊口号。于是,《蜗牛》又带给我们另一种爱国思路:追寻自己的梦想,承担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正在教学生演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革命歌曲,突然有个学生这样问我: “老师,为什么老唱这种硬梆梆的歌曲呢?教我们唱‘送君送到大路旁’吧。”“硬梆梆的——”我想:难道硬梆梆的就是革命歌曲的代名词吗?难道象《送别》这样软棉棉的歌曲才是感情丰富的吗?看来,这个学生的要求,不只是反映—些学生缺少鉴别力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说明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正受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侵蚀,必须引起严重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欣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听辨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并能将自己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准备:木偶小男孩和小鸭子各1。“母鸡”和“矮人”头饰若干。按幼儿人数配备3种音符牌——  相似文献   

4.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情感的语言”、“诉诸情感的表演”是音乐艺术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以“了解歌曲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歌曲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5.
珠海某心理顾问公司举办“少年心理素质训练营”。在训练课上,一群5到15岁的孩子,胸前挂着“鲁迅”“普希金”“简·爱”等胸牌,跟着教员声嘶力竭地嘁着“自信”,高唱《我真的很不错》等歌曲。同时,不断竖着大拇指,挺胸抬头,以身体语言表达着自信。我曾经看到过某些培养推销员的企业这样训练职工,没有想到这么快  相似文献   

6.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正>一、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赞美国旗的儿童歌曲,描绘了升旗仪式的庄重场面,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与崇敬之情。二、歌曲分析歌词中,“国旗”对应着“金星”,用金星照耀大地的光芒凸显国旗的辉煌,这一比喻富于想象,流露出童心和童真的本质。歌曲共四个乐句,2/4拍,旋律在一个八度的音域中,级进为主,兼有跳进。  相似文献   

8.
声乐歌曲演唱是一门艺术,也是表达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手段。每一位音乐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即是音乐家的情感表达,也是其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如果说仅仅只有华丽的演唱技巧而没有歌曲的内在灵魂,那么你的演唱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真正的灵魂。而这样的演唱就如同一潭死水永远都打动不了观众。所以说在歌曲演唱中,表演者只有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这样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年级:一年级。教材:人音版试用教材第二册。课题:第七课《大海的歌》。课型: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思路:以学习演唱歌曲《海》为主,从感受旋律入手,围绕着歌曲进行律动、聆听、表演、创造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演唱与演奏”、“创作活动”、“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教材分析:一、歌曲《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波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如诗如画一般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一次基本乐理测验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有个演员唱了一首五声调式的歌曲,另一个人是用固定唱法把它记下来的,如下谱:试问按首调唱法,它应是什么调(调高和调式)?”  相似文献   

11.
“反复”是歌曲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段。本文从乐曲的反复、歌词的反复以及词曲同步反复等三个方面谈了歌曲中通过“反复”而表达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树芳 《幼儿教育》2000,(12):19-19
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外国民谣,歌曲旋律虽略显复杂,但歌词却具体生动地表现了煎制荷包蛋的全过程。为了使歌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者把原曲中的“鸭蛋”改成了“鸡蛋”,把结束部分的“啦啦啦”更换成了“请你吃一个”。歌曲洋溢着与他人共享劳动成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目的:  相似文献   

13.
段文辉 《儿童音乐》2013,(11):76-78
在歌曲《小螺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学唱歌曲,拓展歌曲。伴随着悠长的螺号声,启发学生感受与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通过“聆听法、寻找感觉法、以情带声法、比喻法、手势引导法”等方法,把握歌唱的音准,分段学唱歌曲,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根据对歌曲意境的感受与理解来控制声音的方法去唱,唱出一幅“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的美丽画面。  相似文献   

14.
听通俗歌曲演唱,特别是某些港台通俗歌曲(不是全部),似乎只能模糊地感受到一种情绪的渲泄,却很少体味到旋律之美。说得确切些便是:难以抓住它的旋律线条。这是否是“现代意识”、“新时尚”使然?像我们这样的“老式听众”,听赏歌曲首先要抓住的便是歌曲的代美、动人的旋律,并以此作为评判一首歌曲的优劣的标准。这种价值观,在“新潮派”的眼里会不会被视为鲁迅称之为“九斤老太”那样的传统观念的卫道者,尚不可知。君不见某些新派文学,戏剧,有“淡化精节”一说,而音乐创作也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歌曲情感的处理阐述了声乐演唱中的感情表达的特性,以及歌曲中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从而达到以声带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声乐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歌曲来说,情感的表达决定了歌曲的感染力,可以说情感的表达是歌曲的灵魂。因此要准确传达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歌手和观众达到精神层面的共鸣。而在歌唱中要准确表达情感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口齿清晰,这对演唱者准确的诠释歌曲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帮助到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对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演唱时让歌曲更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这节课教授的是讲读课文《枣核》 ,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领会文中美籍华人深厚的爱国之情。以往讲完课下来 ,感到学生虽然对课文的思想感情表示接受和理解 ,却有些漠然 ,我意识到这是缺少一个感情共鸣点。于是 ,我决定在“煽情”上下点功夫。课一开始 ,我给学生放了一首抒发浓浓乡情的歌曲———《月之故乡》 ,并用投影打出一幅“月夜思乡图”的画面 ,学生们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问学生 :“这首歌曲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多数回答说 :“思乡情”。然后 ,我引入课题 :“表达思乡的方式很多 ,可以用歌曲、绘画、诗歌等许…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六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郾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表达。2郾激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3郾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体验民谣歌曲的感情,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教学重点:1郾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在简单的模仿与创造中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2郾唱好民谣风格的歌曲,并能用节奏强弱去表现歌曲。教学难点:1郾“请你进来坐一坐”唱准、唱清楚。2郾“呜哦呜哦呜哦呜哦”唱出强弱力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歌曲演唱是一门声情并茂的艺术,“声”和“情”分别指的是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一杯美酒》是众多新疆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论是旋律的发展还是节奏的律动,都充分彰显了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演唱者只有根据词曲风格、民族心理、地域文化特点以及自身的优势,将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准确诠释歌曲情感和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一、正名曰“美声歌曲”既非约定俗成,亦非科学界定,适于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叫做“通俗歌曲”,适于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叫做“民族歌曲”,偏偏适于美声唱法演唱的歌曲不叫“美声歌曲”却称为“艺术歌曲”。这就带来了许多误解,似乎只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