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边城》中的翠翠,正从一个天真单纯、无忧无虑的女童成长为一个情窦初开、多愁善感的少女,而这种健康、正常的成长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矛盾的心理变化。如果我们从青春期心理特征这一角度来认识这种变化,就会感到这一切不仅真实、自然,而且合理、必然。《边城》中对翠翠的青春敏感心理、狭隘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等进行的生动细微、入情入理的描写,既符合人物生理年龄特征,也使这一人物乃至整个作品变得更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日记》2013,(6):28-29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相似文献   

3.
通过《边城》,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4.
刘向朝 《初中生》2007,(6):44-47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关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林卓宇 《高中生》2012,(9):51-51
在茶峒城的溪岸,追随着一片落叶,我用手去抓天空未知的辽阔,却发现朵朵白云映照着溪水透明的惆怅,而那洞穿着空气的悠扬笛声,传到我的耳畔,如同已响彻了千年的余音。当看见那位名叫翠翠的少女轻轻划着桨,并用纤细的手拨弄水中的波纹时,我才发现,自己走进的是一片游走的文字,一片只属于这座城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李向东 《中学文科》2009,(13):35-35
《边城》中有一个情节:翠翠迷迷糊糊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的草荐上,梦中灵魂被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复又飞蹿过对山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有着浓厚的水崇拜观念,作品中的水意象非常突出。其中的核心人物形象“翠翠”,其性格特征、情感经历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与水有关。可以说,清灵而坚韧、安静而活泼,带有忧郁色彩的“翠翠”形象是水意象营造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边城》中翠翠与傩送这对痴情儿女凄美温婉的爱情故事,世人皆赞,世人皆叹!而我则十分鄙弃他们这种似有似无、欲求不求的爱情。我认为,他们并没有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放在最高地位,只不过当成水中月、镜中花罢了!历史上的伟人不是在高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吗?拿破仑不也呐喊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吗?梁山伯、祝英台不也为了爱情双双化作彩蝶了吗?  相似文献   

9.
老船夫对翠翠说:“做人一定要硬扎一点,才配活在这个土地上!”这句话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我快被挫折打败的时候,总能想到这句话,然后擦干眼泪,坚强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10.
悲凉而伤感的人生乐音——流露于《边城》中的人生寄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一部诗化的民族志,以自然纯净、充满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为参照系,对充满虚伪、污秽、生命萎缩的半殖民半封建的都市作了批判。并借此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理想中的爱情,理想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情,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边城》中翠翠这样一个清纯可爱乖巧伶俐的少女形象给每个读者都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感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是什么使得读者产生这种特殊的感受?作者认为是文本中呈现的翠翠与祖父之间的亲情,以及她极为微妙的爱情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经典的对白构成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要说《边城》中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部分,还是要属《边城》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美。无论是重义轻利的淳朴美,还是祖孙互守的人性美,坚守爱情的痴情美都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灵魂。本文以《边城》中若干人物的刻画出发,发掘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美,以期对《边城》有更为深刻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品一杯香茗,执一本好书,一缕悠然升腾的茶雾中,“一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忽闪在眼前,“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嘴角漾起微微笑意,思绪跨越时空缓缓地贴近她,那个溪边白色小塔下的女孩翠翠向我走来,低着头,踩着溪边青色的石,近了,溪水样清亮的眸子在我的低垂的头边闪过,牵住我垂着的瘦削的手指。指间触电似的流过一阵暖流霎时传遍全身,头脑间纷乱如麻的所有都被清凉凉的溪水悠悠地带走,脚步不由地跟随着她轻捷地跃上那只方头渡船,触目满眼是青山绿水,水静静地流淌,鱼儿若浮在空中轻盈地倏忽游动……  相似文献   

16.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城小镇,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故事就在翠翠朦胧的爱情中开始了……在这里,没有虚伪,没有尘杂,没有喧嚣,有的只是澄澈、明净、真实。走进《边城》,我感动于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已有不少著作和文章进行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方法,运用创伤理论,进一步探究翠翠爱情悲剧的成因——失去女儿的创伤:老船夫对翠翠爱情的延宕;时代创伤对傩送的挤压及失去父母的创伤:翠翠的害羞与沉默,一起扼杀了翠翠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当我翻开《边城》,就觉得书中那古城的景象在眼前呈现。去年暑假,在得到爸爸的同意之后,终于能带上一本《边城》,去完成那个美丽动人的约定。古城犹如《边城》中写的那样,青山绿水,那大而宽的石板早已被时光打磨得闪着湿润的光,那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个个闪着像翠翠一样灵动纯净的眼睛,打量着我们这些游人。有的用那嫩白的脚丫子拍打着水面,有的则跃入水中,扬起的水花搅醒了正在歇息的鱼鹰。我不由得想:翠翠是否也像这样光着脚丫,奔跑在青石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通过文本细读及文化研究的方法,还原出《边城》中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的真实成因,即清代绿营军制在苗疆所造成的“军民之分”,以及由于历史的民族矛盾而形成的“汉苗之防”。  相似文献   

20.
高语二册选了沈从文先生《边城》的第十三——十五节,节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翠翠的感情历程。在第十三节中写翠翠的心事,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那就是对杜鹃叫声的描写。其中第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