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终南山是文化名山。特别是自唐代始,众多山水诗的吟诵、道教的盛行、隐逸之风的弥漫和“终南捷径”文化心理的形成,赋予终南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特质。金庸写小说时虽然并未到过终南山,但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中描写终南山形象时,无论是写意性地描绘终南山自然风貌,在写实与虚构之间刻画全真教及其人物,还是塑造古墓派以显归隐之态,通过人物命运以表“终南捷径”,都与终南山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符合。这既说明终南山文化特质在金庸小说中的强烈渗透,更说明金庸本人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2.
《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成熟之作,作者在最后的修订中特别强调了小说主旨并不在于宣传佛教、而是具有“广泛的真义”的文化特质。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武侠境遇分析,可以对此文化特质做出解读。书中的主要人物萧峰、虚竹、段誉通过三次结拜而聚为一体,书中的兄弟结拜呈现出“弱化武侠”的特点,三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互通特质:萧峰侧重于侠与儒、段誉侧重于儒与佛、虚竹侧重于佛与道,三兄弟的三次结拜体现了作者侠义与儒释道并重的“多元主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是通俗文学中的一种,更是深具文化意蕴和内涵的文化小说,《天龙八部》便是金庸小说的代表作。《天龙八部》情节生动曲折,结构布局宏大严谨,是一本优秀的充满哲理的叙事作品。探究逍遥派——道家文化意蕴,深入研究分析道家文化在逍遥派中的诸多呈现形式,包括道家文化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尤其是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儒家名教文化的对照等方面,在学理上应成为研究《天龙八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金庸小说对围棋文化的呈现从其早期作品开始.一直贯穿到其晚期作品.围棋文化在金庸作品中纵向上有"器"、"弈"、"理"、"文"四种演变形态,横向上围棋文化分别与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融合.金庸在传统文化元素与武侠小说融合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充分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武侠化,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味,丰富了武侠小说中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叔叔的故事》的解读,总结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心态,揭示文本隐含的深刻内涵,展示作品人物的复杂心理,试图在王安忆小说特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着重从三个独特的视角体察《叔叔的故事》的小说特质,即"使命感"与"宿命论"——创作心态的复杂交织;"思想"与"物质"的重合——文本中隐含的"故事";人与自己的抗争——小说人物心理发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以“新武侠”之名著称于世,同时又以其深厚的文化意蕴饮誉海内外。民间文化是金庸小说的滥觞,正是民间文化蓬勃的生命强力,使得金庸小说在各个阅读群体中都能激起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共鸣。而主流文化则是金庸小说的根柢,金庸小说中情节的经典描摹、以及人物性格的出色塑造都借鉴并吸取了主流文化的经典文学模式,这种经典的文学模式,大大增强了金庸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8.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五百年后的《水浒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些优良传统主要体现为仁者的胸次、义者的肝胆,智者的情趣和勇者的气魄。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吸收,一方面把现代普世的价值观引入到古代的题材中。金庸的作品还善于将古典与现代手法融于一炉。金庸作品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与传媒"四轮驱动"式的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9.
金庸作品独特的哲学价值和武侠思想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小说中复杂的文化、社会、历史、兵法及艺术等,莫不依"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衍生发展。文章以"倚天屠龙记"为例,探讨金庸武侠思想的正与邪、武功追求的阴阳平衡、岛屿生活和人生梦想、精通医术和治病救人、感情矛盾和追求境界。在生成演化和文化传承中,"天人合一"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中的许多悲剧性人物,都有着自身的悲剧性格。由性格而酿成的人物悲剧性,更多的是从个体的角度来为我们展示一种悲剧现象。本文主要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具有的软弱、痴情、硬汉等性格特质导致其悲剧命运并具体阐释人物的悲剧性中所蕴含的哲理。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6,(3):13-18
史传与小说是在创作目的、选材喜好、价值要求上均有差异的两类文体。但在古典小说产生初期,小说尚未明确自己特质,其与史传关系密切,对史书在人物、事件描写上多有借鉴而发展,且其不同的关注角度亦能补史传之阙。本文以《西京杂记》这一汉代宫廷轶事杂记体为文本,比较了其与正统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关于历史人物匡衡、司马相如与王昭君的记载,试图解析史传与小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地理描写按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经历了一个由笼统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由空泛而论到特征鲜明的过程,表现出金庸小说创作技巧的日臻纯熟与完善。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两个方面,由于金庸在描写时对其进行了重构,所以它们在小说中是作为文学地理的存在而非真实华山地理的存在。金庸描写华山地理既满足了创作的基本需要,又能根据华山地理特点塑造华山派及其人物并设计武功,而最负盛名的"华山论剑"也与华山地理具有深刻的联系。金庸如此描写华山地理,既是华山地理对金庸的制约,更是金庸对华山地理的充分尊重与偏爱。  相似文献   

13.
羔羔 《音乐世界》2013,(21):16-16
从《天龙八部》到《神雕侠侣》,金庸小说再遇翻拍年,又—部近期开机的是金庸小说的颠覆之作《鹿鼎记》。颠覆之作能否拍出新意?让我们看看能否从定妆照里瞧出端倪。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与戏曲中的家门一样是小说主体故事的总括和主要人物命运的总设计,《红楼梦》人物外貌的定格描写与戏曲中人物上场亮相近似;《红楼梦》人物视角中的人与景给人以生动的临场感。  相似文献   

15.
路子对你说     
在网络、电子游戏还不怎么发达的年代,金庸的小说应该是男孩子中最流行的"文化消费品"。记得读大学时,我还把金庸全部的小说重温了一遍,有几部甚至重读了不止一次。  相似文献   

16.
<正>本人出生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是金庸老先生对襄阳的评价,而我的阅读启蒙大师,正是金庸老先生,或者说,我真正的“课外阅读”是从阅读金庸老先生的小说开始的。从《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到《侠客行》,这些大部头深深吸引着我,身为一个豆蔻年华、长相娇美的少女,很多时候因为这些侠肝义胆、  相似文献   

17.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金庸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于是女性自然是构成其爱情主题的半边天。在金庸小说中,侠女人物众多且性格多样,但在她们身上都有鲜明的两重性——"传统"与"叛逆",而将传统与叛逆两者逆巧妙地贯穿起来的就是"情"。  相似文献   

19.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典型人物中的典型,本文试图通过小说所提供的人物、情节等表象,深入解析从主人公韦小宝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归属于历史文化范畴的潜含信息,即韦小宝式的历史文化逻辑,旨在探讨金庸小说人物形象的积极意义,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连城诀》描述了江湖上的一场腥风血雨。在这场围绕《连城诀》展开的争夺中,人们面临着善与恶的较量、正与邪的考验。小说通过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将人性中隐藏的贪欲直露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金庸擅长于对英雄大侠的形象塑造,而《连城诀》却避开这种常规的写作模式,用一个不谙世事的乡野小子狄云的形象来对抗贪欲,使江湖进一步走近凡俗世界。在充斥着贪欲的世界中,平民化的英雄形象呈现出金庸小说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