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新的《村组法》的颁布,我国村民自治建设进入了规范化阶段。为了在较为落后的山区农村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探寻山区农村村民自治建设的方法途径,该文就湖北省五峰县的村民自治建设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了五峰县村民自治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2.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律,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时代诉求。在当下村民自治制度走向纵深发展、制度体系已突破传统村委会框架的情景下,2010年10月颁布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村民自治法的理念,但其制度设计上仍存在差距。未来立法有必要遵循村民自治权作为村民自治制度逻辑起点的立场,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结构予以必要的完善,使之符合村民自治法的立法定位和实质精神。  相似文献   

3.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村民自治制度实践的直接法律依据。治理现代化对村民自治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政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村民自治实践中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回应,使修订后的法律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从治理现代化理论出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应当基于乡村社会实际及乡村居民根本权益需求,针对村民小组的性质和地位、“一肩挑”制度设计与运行、村务监督功能的保障等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1982年《宪法》首次提出“村民自治”这一概念,到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民自治”的性质及职责,自此就确定了村民自治这一基本政策,也逐步确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及其自治性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尚未完善,政治体制改革又存在滞后性,导致现实中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乡镇政府过度干预村民自治以及村委会角色不明确等问题。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的效率、进一步加快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结合,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 ,认为村民自治因其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而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它能增强农村资源动员能力、减少村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约束村组干部的不良行为、有效抵制乡镇过度提取。文章还强调 ,只有解决好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从其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演进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1978年末到1982年村民自治的入宪是村民自治制度的萌芽阶段;从1982年到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形成阶段;从1998年至今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论述了村民自治的涵义,阐述了中国实现村民自治的必然性,中国要实现村民自治就必须明确制定有关村民自治法律、法规或法律性件的机关,组建规范的村民自治机关,明确自治范围,制定具体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大打击破坏村民自治行为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只有法律保障了村民自治权,村民自治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要使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得到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笔者认为应重点从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组织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它内部包含着权力组织、执行组织、监督组织和最基础组织。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设计,为村民自治组织健康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在村民自治组织的结构关系上还存在法律构架不合理、角色定位不准确、职权分工不明确、运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村民自治实践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要破除实践的障碍,就得完善村民会议制度、准确定位村民委员会角色、化解村务监督委员会法律制度冲突、强化村民小组的服务权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一般都是每十年一次,既是对过往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展望。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是国家第一部赋予广大农民以民主权利的法律。如果以此部法律的通过为标志,那么,村民自治已走过20年的路程。从法律的通过,一直到今天,有关村民自治的争论就未停息。其原因首先在于,这部法律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直接由民众享用和行使的法律。其次在于,这部法律体现的现代民主法治精神是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且有着长期乡土传统的农村实行的。法…  相似文献   

11.
民法上一系列制度对私法自治理念的昭示足以证明其基础性地位。没有私法自治,民法的整个体系将濒于坍塌,所以私法自治被称为民法的基石。担保物权属于物权,而物权又属于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私法自治亦应成为担保物权所遵守的基本理念。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物权法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私法自治原则。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并没有彻底地贯彻私法自治的民法基本理念,担保物权的立法应该更加“私法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民族地区大众传媒政策设计的高层指导因素,决定着民族地区大众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就传媒政策而言,各自治地方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补充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条例等政策。毋庸置疑,民族区域自治推动了自治地方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同时,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并非、也不应当是推动自治地方大众传媒业发展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
法律对村委会的行政诉讼被告主体地位规定不明确,仅把村委会的部分行为纳入民事诉讼的范围,易形成诉讼上的盲区。村民自治权对村民来说是一种内部的公共权力,村委会可以被看做是村民自治组织的执行机构,故村委会行使村民自治权的行为也具有公共权力的性质。笔者认为,只有将村委会行使村民自治权的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才能更好地保护村民的行政诉权,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农村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对村民行政诉权保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实践形式,推行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制度体系层面、理论研究层面和实际运作层面等方面的问题。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重新修订后,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并影响到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进一步深化。要推动、指导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必须提供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为推动中国的整体民主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公司自治与我国公司法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自治是社会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实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件:一、公司法律人格独立;二、具有相应的法制保障。但在我国,公司法律人格难以真正独立;非国有公司与国有公司法律地位不平等;公司法重强制性、实体性规范,轻任意性、程序性规范。因此,为保证公司自治,必须对公司法作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优惠政策。内蒙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此基础上切实用足、用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它作为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内蒙古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法治思想不断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思想博大精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法制论、依法治国论、法治与德治结合论、依法执政论、和谐法治论、依宪治国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等。  相似文献   

18.
自1970年之后,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由公害大国成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强国,主要是由于在环境管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创新。环境管理机构从无到有,职权范围不断拓展,机构及其负责人的地位不断提高;环境法律不断完善,形成了由基本法、部门法、程序法、行政法规、地方自治团体的条例等组成的完备法律体系;在环保投资方面,建立了一套包括投资总量、主体结构、制度基础、公共财政等内容的比较健全的环保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村民自治经历了由"大民主"向"制度民主"演进的阶段,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扮演了重要角色。法律在完成重大修订后,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参与范围,进一步规范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但基层民主建设毕竟是长期和系统的工程,我国村民自治之路仍存在村民参与内在动力不足、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等问题,需要在主体定位、宏观政策、民主程序、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形成路径合力,以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具体体现,其运行机制存在乡镇政府越位侵权、"两委"职责不清、村民民主意识淡薄等问题。完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要重组乡村关系,规范乡镇政府行为,理顺“两委”、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提高村民民主参与度,适度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自治有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