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徐迅 《新闻三昧》2004,(5):50-51
任何一场诉讼官司都有双方,而法官位居中央,充当案件是非的裁判。报道诉讼案件的新闻工作不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也不是法官,而是诉讼过程的旁观和记录。他们是公众的眼睛和耳朵,其责任是将法庭上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报道报告给公众。  相似文献   

2.
徐迅 《新闻三昧》2004,(9):50-51
法律正在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闻媒体的市场化行为逐渐增多,因此而应对诉讼,打官司、当被告早已不是新闻了。一旦出现纠纷和诉讼,任何人都可能倾尽资源,争取胜算,媒体也不会例外。那么媒体对自己的话语优势应当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涉及法律和职业道德的问题。笔主张:不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涉诉的报道和评论。这是媒体案件报道的第十条自律规则。  相似文献   

3.
徐迅 《新闻三昧》2004,(3):52-53
近几年,关于司法公开的问题一直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按照公开审判制度的基本内涵,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包括两大基本内涵,一是对公民公开,二是对新闻媒体公开。由于涉及采访和报道,新闻界有理由对它表现出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徐迅 《新闻三昧》2004,(8):52-53
展开健康的批评,是新闻的重要功能。笔主张:“批评要抱有善意,避免针对法官个人的品行和学识。”这是媒体案件报道的第九条自律规则。新闻批评应当抱有善意。这一原则不仅限于案件新闻,它还应当适用于所有的批评性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案件报道已经成为媒体新闻报道中广为受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典型案件的成功报道,不但可以有效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在新闻传播中产生轰动效应,而且能够引发社会各界对于相关法律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但由于案件报道涉及的内容非常专业和复杂,容易出现纰漏或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2):54-55
在上一期的专栏章中,笔曾经对法制新闻的“准确”问题这样加以概插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1):54-55
笔曾在一线从事法制新闻报道18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即准确是案件报道的灵魂。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案件报道或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案件是引发争议或因为违法乱纪行为而进入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事件与案件不同,关键在于其是否进入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事件进入法定的法规法律程序,如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民事案件的法院立案,行政案件的执法机关立案,党纪案件的对有关人员进行“双规”等等,只要司法、党政执法部门介入,就应视为事件已转为案件。  相似文献   

9.
徐迅 《新闻三昧》2004,(6):46-47
谈到新闻评论问题,可能是媒介报道与司法公正冲突中最典型的领域。尽管媒体与司法在新闻采访、报道中都存在一定不同意见,然新闻评论领域却是分歧最多、最尖锐的部分。因此可以说,能够较好地解决案件新闻中发表评论的规则,就可以较好解决媒体与司法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媒体报道案件的自律规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迅 《新闻记者》2004,(1):44-48
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的冲突,或曰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由来已久,中外皆然。笔者多年观察这种冲突的发展脉络,找寻缓解或平衡这种冲突的途径,认识到这种冲突的本质,实际是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公民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以及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等一系列基本宪法权利的冲突。我以为,这绝非一个什么文件、讲话精神或临时性通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观察世界各国的做法,由于新闻自由这一宪法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运用强力给予限制,而更多是促使新闻业实行…  相似文献   

11.
关注弱势群体、真实全面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给予弱势群体真诚的人文关怀,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基于国内弱势群体报道现状,本文以《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切入点,研究其弱势群体报道模式,为其他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的媒介权益——媒介竞争中的外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某一行动主体的行为对与此无关的第三者产生的影响。媒介竞争中的外部性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为获取更大经济利益,而竞相争夺具有较强购买力的高端受众,在媒介的定位上,就是大量媒介进行高端的市场定位,少有媒体定位于社会弱势群体。高端定位对社会弱势群体具有负的外部性。盲目的高端定位不仅起不到赢取高额利润的目的,还会损害弱势群体的媒介权益。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改变目前媒介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要建立公营的媒介机构。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二十多年前上大学时学的第一课,已经深深印在脑子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不但“五个W”必须绝对真实,而且所报道的内容也要绝对真实。但是在多年的法制新闻报道中,特别是案件报道中,有时反映的是客观真实,有时则反映的是法律真实,也就是说,有时案例报道所反映的真实并不是案件的本来真实面目。那么,什么是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在进行案例报道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拟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和政府反腐败力度加大。一批批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伴之而来的是媒体对此类报道的日渐“繁荣”。无论是广播,报刊、电视、还是有着“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职务犯罪案件的报道部占据显要位置和相当比重。笔长期从事一档纪委与电视台联办的专业栏目的采编工作.曾采制过大量职务犯罪案件的专题节目.在此,就这类报道的“个性”把握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中下层的社会群体。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弱势群体被"弱视"、歧视,话语权缺失,被"他者化"、"被消费"。弱势群体"失语"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通过政府对弱势群体话语缺失的弥补和对媒体的适度干预以及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促使弱势群体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产业化转型强化了整个行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其结果是媒体经营者不自觉地将服务目标人群偏向那些经济收入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生活时尚和消费潮流方面居主导地位的强势阶层。那些由于掌握社会资源很少、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差、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权益,则容易被媒体所忽视。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中旬,南昌市政府向社会公告:“对拖欠民工工资的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单位将建立不良行为档案,有不良行为的用人单位将定期予以通报并以此作为审批资质、年检以及竞投标的参考依据,对拖欠民工工资产生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严惩。”南昌市政府的作法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尤其在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民工中产生强烈反响。其间,我们也看到档案在救助、保护弱势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红茹  赵若含 《新闻世界》2013,(10):278-280
7月17日,湖南郴州临武县瓜农邓正加与城管发生冲突死亡事件在网络上引发讨论热潮,而中青舆情指数则显示“临武城管打死瓜农”是官方应对最差事件。事件爆发后,多家媒体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笔者选取了《南方都市报》和《湖南日报》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从中看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19.
媒体的产业化转型强化了整个行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其结果是媒体经营者不自觉地将服务目标人群偏向那些经济收入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生活时尚和消费潮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强势阶层。那些由于掌握社会资源很少、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差、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权益,则容易被媒体所忽视,经常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娱乐化是新闻媒体的主动选择,正因为如此,就可以放弃:放弃在直播中配放的音响效果,放弃奇异的背景设置,少用点突兀的蒙太奇手法,牺牲一点广告,不要让法官和当事人的脸变形--这对媒体不会有大的损失,却能赢得法官的配合与许可.如果得不到法官的配合与允许,记者就不能充分报道庭审过程,从辛普森案民事诉讼到杰克逊案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