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当前“四化”建设的飞腾时代,干部和群众都对时间有一种紧迫感。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把新闻写得更短一些,这似乎已是一种时代的需要了。但如何写好短新闻,从理论上谈得不少了,许多人要求提供实际事例,以便能具体地学习。远的不举,从最近看,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日《陕西日报》一版《西安蔬菜市场真活了》是一篇较好的短新闻,值得一读。这篇消息不到五百字,是短新闻。但光是短,那是形式,是不能成为好新闻的,还必须有活材料,有新意。看这消息中写有卖菜的大嫂,跑上海的列车员和从咸阳来卖菜的菜农。  相似文献   

2.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写短稿难;写短而好的稿子更难;写得又快又短又好,那就难上加难了。笔者常常为此而苦恼,总想写短而精的文章,但总是写得又长又平淡。特别是刚当企业报记者那阵子,一篇消息动辄洋洋千言,经编辑改来改去,才勉强见诸报端。一度时期,我  相似文献   

3.
读者普遍要求报纸上的文章(包括消息),写得更短些。有的人总认为,某些文章可以写得短一些,而另一些文章“命定”短不了,比如议论的文章、叙事的文章、抒情的文章……就难以写短。果真如此吗?不妨请教一下古人。自从司马迁撰《孟尝君列传》(《史记》)后,“孟尝君能得士”之说,便成定论。后来,王安石写了一篇翻案文章《读孟尝君传》,反驳这种传统说法。《读孟尝君传》全文共有90字,不妨引之于下:  相似文献   

4.
短活特美     
读者读报首先是读标题。如果标题吸引不住读者,文章写得再好也很可能被读者忽略。那么,怎样才能让标题吸引人呢? 笔者认为,制作新闻标题在准确标出新闻特定内容的基础上,要做到:短、活、特、美。 短 心理实验证明,人的眼珠只有在不移动的情况下才能看清文字。按照通常阅读距离一尺左右计算,人的最佳视野是二十多度。如果标题仅有六七个字,即可在眼珠不动的情况下一目了然。标题越长,眼珠移动次数越多,阅读就不方便,会大大影响读者的兴趣。因此,制作新闻标题时,一定要抓住文章中的核  相似文献   

5.
把文章编写得短些,再短些,这是大家都同意的。可是要做起来,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什么原因妨碍着我们煞住长风呢?除了对文章短小的政治意义认识不足、群众观点不强以外,在我们编辑的思想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框子”。例如,我们选择稿件时,爱用长文章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一篇短文章。不可否认,长文章往往说理深刻,写得周到些;但短文章也未必不能写得深刻,写得更好些。一篇小文章,思想比较新颖,文理清楚,能讲透一个问题,就是好文  相似文献   

6.
简短是消息的特征之一。我国古来就有“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褥为巧”的说法。国外的新闻界也认为,新手写一篇消息要用五六十字,而行家却只要20到25字就够了。可见,把消息写短了才是真本事。然而,现在有些通讯员写消息动辄上千字,有的甚至长达几千字,拖泥带水,不知所云。为什么短不下来,据我分析,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稿子长才有份量,才能显示出其中的价值,而且写长点编辑删才有余地;一方面是写作不得法,没有掌握技巧,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新闻价值轻重,都喜欢把消息写得有头有尾,有导语…  相似文献   

7.
谁的文章长     
谁的文章长赵振宇要把文章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这在新闻界已不是什么新闻了,隔几年就会有位大人物出面强调一番;短新闻,短文章的竞赛要不了多久就会组织一次。人们见长不怪,好似一个顽疾谁也无法解决,尽管目前还在做这方面的努力。问题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8.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应该加强。但有个问题令人担心,即讨论来讨论去,言论的写作和作用可能会有所加强,而文章也有可能跟着越写越长。眼下,说是短评,也得七八百字;上评论员的,一千五六百字也打不住,更不要说编辑部文章和社论了。现实如此,如果强调加强不得法,文章完全有可能还会拉长。言论能不能写短?能。在1982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全文不到200字,能说不短吗? 那末,目前绝大多数言论又为什么写不短呢?原因很多,少说也有三条: 第一,还是文风问题。报纸为什么要发表言论,就是有重要问题需要阐明。重要么,就拉开架势。于  相似文献   

9.
现在宣传典型上有一种倾向——长。要说典型,必定是几千字,甚至是一两万字的大块文章。翻一翻近两年的报纸,典型——从一个版转到另一个版,典型——分上、中、下篇,典型——分一、二、三集,有的报纸上宣传的典型文章,如同连载小说,常常是“要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最近看到某报宣传的一个先进党支部典型,从2月下旬开始一直到4月下旬,文章还没有做完,历时两个多月,先是长篇通讯之一、之二、之三,接着是连续报道,三天一篇、五天一章,不紧不慢。无怪呼,有的读者说,要学典型先要有耐心,要耐着性子把典型文章看下去。现在新闻界在提倡写短新闻,深得读者、编者的欢迎。笔者以为,新闻长、主要是长在典型文章上,要短,必须先把典型文章短下来。我们有些作者总以为文章越长、份量越重,采取“以长取胜”,企图以长来证明典型的过硬,吸引读  相似文献   

10.
中外作家都在“短”字上做过文章。普希金说:准确和简短是散文最重要的要求。鲁迅说: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对文学作品尚且如此要求,何况被称为“轻骑兵”的新闻报道! 但是,我们从报纸上见到的长新闻,仍旧很多,短小的,一两百字的新闻,几乎是鲜见的。这样,篇幅拥挤、版面呆板、报道面狭窄等等问题,就都相继出现了。可见,“长风”实不可长! 新闻怎样才写得短呢? 找出长的原因,改掉它,就短了。长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认识问题,有观点问题,也有表现方法问题。最近读了报上的一些新闻,觉得从表现方法上看,造成冗长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报纸长风颇盛的情况下,《河南日报》着意提倡短新闻,这对提高报纸质量,更多传播信息、更加贴近读者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从1988年9月至11月,共评出获奖短新闻54篇。短新闻篇幅短,文字少(消息高限500字,通讯高限900字),要写得丰富多彩,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从已评选受奖的短新闻看,有这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少说废话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无病呻吟,这是写文章的起码要求。最近翻阅一些来稿,其中颇有一些长篇大论的作品,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让人望而生畏。耐着性子读下去,越读越觉得乏味,通篇废话不断,不知所云,令人如墜五里雾中。一般的政论文,只要论点新颖,论据充足,论证有力,即可达到让人心悦诚服的目的。一位老学者说:“一般的文章,写两三千字就足可以把问题说清楚,写得太长肯定会使人感到累赘。”中外历史上短小精悍的传世名篇是不乏其例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仅有几千字。而我们有些同志总怕文章写短了,似乎写得越长越有学问,结果却事与  相似文献   

13.
写消息是一个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初入道者,往往不把写消息放在眼里,不就几百字吗?立马挥就。管它事实是否新鲜、典型,材料是否丰满、厚实,细节是否生动、传神。若把稿件拿到桌面上仔细推敲,就发现,那消息写的象干干巴巴的剩馍馍,无滋无味的白开水,弱不禁风的绿豆芽。因此,有些记者时间干长了,反觉得消息越写越难,越写越不会写。对于写消息,笔者认为要在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胸装全局,选择典型新闻事实一篇优秀的消息除了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和审美价值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宣传价值。在决定一条新闻价值的诸多…  相似文献   

14.
刘勇 《新闻界》2000,(2):53-53
提倡写短消息 ,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从40年代开始 ,中央宣传部门就不止一次的要求把消息写得短些 ,再短些。消息写得长 ,这是不少新闻媒体久治不愈的顽症 ,喊一会儿 ,短一阵儿 ,然后还是习以为“长” ,该长则长 ,该短也长 ,想长便长了。现在 ,一两千字的消息已屡见不鲜 ,由一版转至二版的消息也已司空见惯。这种“长风”不仅中央大报有 ,地方小报也有 ,较为严重的当属不大不小的产业报了。短消息是读者的期盼 ,是时代的呼唤。消息只有写得短 ,才能写得快 ,只有快 ,才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也只有短下来 ,才能使报纸版面活起来 ,令读…  相似文献   

15.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得简短精粹,不仅是报刊广播的优良传统,也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呢?首先,要突出一个“高”字,就是说要“高瞻远瞩”。要想写出精粹的短新闻,记者必须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全局在胸,“一览无遗”。全国获奖的短新闻《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荣赫来访》就是一个典范。全文如下:“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今天上午前往机场,迎接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的来访。金日成看上去身体很好,时而同周围的人交谈。”  相似文献   

17.
勤学老师: 你好。我是忻州日报一名普通采编人员,近日来,正在拜读您的新闻作品集《潮》,越读越上火,现在大部分篇目已经看完了。 读着您的作品,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有话想和您拉拉。您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表作品近50篇,平均每周2篇,不知道您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素材。就拿我来说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抓不到一篇,我感到有力无处使。爱人也天天对我说,你不要只看书不写稿,你要好好地写啊!我说:“我写什么呢?我实在没有写的呀!”您说您每天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骑着车子跑。冯老师,恕我直言,您是不是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许多单位的门,来碰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18.
新闻图片说明十几个、几十个,多至上百个字,似乎很好写,其实不然。写图片说明往往比写文稿费劲。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它短。在百字左右的文字里,要把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发生的原因、人物、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交待清楚、准确、生动,实非易事。长文章好写,短文章难撰,文章长,有个把不当的文字不易被人发现,  相似文献   

19.
广播稿怎样才能做到明白如话呢? 我认为每一篇新闻稿在写作上应当注意: 一忌长。广播新闻稿的篇幅要短。一篇新闻说一件事,不要面面俱到。一稿一般三、五百字,不宜发千字文。广播稿的句子也要短。长稿短编,复句化作单句说,有的来稿,一句长达一百字,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听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我呢,每逢写了一篇稿子,不改还好,越改越糟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帮我指点迷津。石磊石磊同志:人们都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你却越改越槽,那说明你还不懂得如何修改新闻稿件。所谓“不厌百回改”的文章,主要指篇幅较长的通讯、报告文学、小说、理论文章,有时也指诗歌、散文等。这些文体,或字数多、结构复杂,很难一下子写好,因此要反复修改;或字数虽少却在用词、造句上要求高,非得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才能改好。而短新闻作品,特别是几百字的消息或百字内的简讯,是用不着“百回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