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化语义学研究人类基本文化结构对语义的作用规律,它立足于语义学,发掘文化和语义交互作用的规律,揭示语义的文化本质.本文立足于文化语义学的视角,对"革命"一词的语义流变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了其与英语、日语在语义关系上的对接与转换.  相似文献   

2.
O前言在语义学领导整个语言研究的今天,各种语义观点和研究方法纷至沓来。同是语义研究,又分为语义学的语义研究和语用学的语义研究两大类。语义学研究的是不受语境和使用者影响的语义,是由特定的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表达的那些相对固定、抽象的语义;语用学研究的则是在考虑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1):35-36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本文从框架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以加深读者对"意思"语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并能够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灵活准确地理解更多的汉语多义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语义学的发展简史,阐述了语义学与词汇、语义学与文化学等语境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应注意的语义差别。同时,文章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语言中常出现的多种歧义现象,表达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必须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语义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许多不足和有待于发展的地方,需要求语言学界进一步地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义与语境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这就是语义。但是.语义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存在于语境之中,语义寓于语境之中,这是语义学一条最基本的原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要彻底理解语义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形式语义学的发展颇具生机,已成为语义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学派之一.本文讨论形式语义学,重点介绍了"蒙太格语法"(Montague Grammar).蒙太格语法(简称MG)是美国逻辑学家蒙太格创立的一种用数理逻辑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形式语义学理论,它在当代逻辑学、语言学、语言哲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现代逻辑和现代语言学为出发点,系统阐述蒙太格语法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义悖论”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理性的千古之谜,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语言逻辑视城下语义悖论研究中的“语境敏感”方案的详细考察,并对该方案方向的重要代表、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语义悖论的根源可被进一步归结为“预设错误”,利用关系矩阵澄清了西蒙斯对情境语义学方案“层级”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色彩词语具有联想性和比喻性特征,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联想意义。从语义学、历时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差异迥然的黄色为例,分析可知汉英语言中的色彩词汇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因语义扩展而形成产生了诸多带有民族性特征的色彩隐喻用以表达概念、状态或情绪。研究表明隐喻思维是汉英色彩词汇语义扩展的内在机制,是人类隐喻化认知在语义领域的凸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研究越来越引起语言学者的关注.它与传统语义学有着极大的区别,它强调人类的认知范畴、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着重从体验角度深入探讨人类的思维、语言与身体经验、外部世界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认知语言学的语义研究主要体现在框架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两个板块上.文章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语义研究的新特点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德国语义学诞生、发展和趋向转变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德国语义学的历史演进秉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尤其是康德哲学的思想精髓,从继承和批判的两个维度开启了向现代语义学迈进的崭新路径。在此过程中,语义学家们在新兴的精确性科学如数学和几何学发展的影响下,主张通过采用清晰而完善的逻辑语形构造,以保证语义理解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时,心理学方法也开始和语义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心理和意向语义分析的早期传统。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的德国现代语义理论兴起之前,它从哲学、心理学和语言科学等各个学科当中吸取营养、开辟阵地,为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所蕴含的心理意向分析和语境阐释等合理性思维成为了当代科学语义学建设的理论先驱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高芸 《宜春学院学报》2012,(11):111-114,118
话语表现理论(DRT)是一种动态地描述自然语言意义的形式语义学理论。DRT由"句法规则"、"DRS的建构规则"和"DRS的语义解释"三部分构成。DRS在整个DRT理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RT通过DRS来展示人们使用语言、理解语言的心理表现,企图克服模型语义学所面临的心理现实问题。DRS的建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渐进过程,体现了语言信息的递增性和连贯性的特点。DRT对自然语言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句子的真值条件,还涉及到具体的语境,这符合人们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追踪研究了2007年-2008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007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维论之争、韦斯坦的指称论、语境论和语义的最低纲领论、关于布兰顿语言哲学的争论、意义的自然主义和含糊性问题。在200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涉及指称论、成真条件最大论、语义学、语境论以及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曾获外国学者人文研究Humboldt奖,在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以及语言与文化交往方面著述甚丰,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文学院语言系教授AnnaWierzbicaka的《语义学:原词与普遍性》(Semantics:PrimesandUniversals,Oxford:OUP.,1996,Ppxii,500.)堪称语义学研究领域一部力作。该书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跨语言文化语义研究之精华。它以丰富、详实的自然语言材料,论证了Boas的“人类心理统一性”(paychiunityofmankind)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跨语言文化的严格的语义描述框架,悉心地构筑起一套语义理论──自然语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表现为它是语义的载体,语义的传递才是交际的目的。然而语义的标准理解与表达是与交际活动发生的环境密切相关的。本文从语境与语义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各种语境(语言环境、副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对语义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外语教学的实质以及语境—语义研究对成人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一、语境的分类及其对语义的影响语言学家们对语境有多种分类。一般说来,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即语言环境(狭义语境)、副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1.语言环境(LinguisticContext)指文章或话语的上下文,包括词组语境、句子语境…  相似文献   

15.
语境和语义密切相关,语言哲学界对语境的关注由来已久,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在现当代语言研究中,“语境”已成为人类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等多门学科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对语境研究追根溯源,理性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语言学文献中使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术语,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语境的研究开始于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伦敦学派,最早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由英国人类学家Malinowski提出来的,30年代J.R.Firth通过吸收Saussure和Malinowski的观点,发展出了语境理论。随着语用学和语义学等语言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语境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语境理论对语用语义的研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与实践中更具有重要性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型理论应用于语言意义研究开创了语义研究新路向——原型语义学。原型效应广泛存在于抽象的语义模型和具体的构式中,为知识组织形式和多义现象提供了统一的解释;但原型语义学同时也存在原型的多义性和原型识别的主观性等问题。原型语义学规避了理想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研究路向,其源于现象学的体验哲学观可以解释其非离散性的语义观。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思维、表达和交际伊始,语言就内化于人脑中了。词语作为语音、语义的价值单位,以不可想象的组合数相结合服务于人类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研究英语阅读教学中亵渎语转义与情感,次文化的链接,揭示语义转换中赋予语义学新的价值以及语义转换的情感特征,说明次文化群体对文化权威形象的无谬论有着不信任和质疑的态度,见出语义价值在文化认同确立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核心学科之一。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的语言学家把语义学的研究称为“时代的标志”,随着计算语言学的兴起,语义学便被认为是语言的前沿学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工智能对语的理解。本语在考察国内外语义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语义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与学科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指出语义这是研究自然语言及形式语言意义的形成、传递理解规律的科学,其学科体系发以此为基础而建立。  相似文献   

20.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