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沆是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状元。清代律赋四大家之一、清代试贴诗八大家之一。今据陈沆后人编写的《湖北浠水陈氏沆公直下简易家谱》以及《义门陈氏宗谱》、方志等原始文献,考述其家世。  相似文献   

2.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湖北状元陈沆留下的关于黄州的诗歌,应该引起重视。分析和探讨他的有关黄州人文景观的诗歌,有利于他的诗歌的流传,也是建设湖北地方文化的一个有益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清代鄂东状元陈沆的两首《赤壁》诗和一首《东坡赤壁赋》,用“一赋二诗”来进行概括,是首次提出。在陈沆留存的全部诗文中,拈出其关于赤壁的“一赋二诗”,厘定其写作时间且加以评赏,以求对赤壁文学以及湖北地方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陈沆是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恩科状元。他才高寿短,中年离世。在嘉道年间,他与近代革新派的先驱魏源、龚自珍过从甚密,他们之间思想上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陈沆的经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魏龚等人在当时发表的革新思想的认同上。另外,陈沆诗歌具有忧患意识,也是他的经世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陈沆关注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其作品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我们去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沆 (1 785~ 1 82 6) ,原名学濂 ,字太初 ,号秋舫 ,湖北蕲水 (今湖北省浠水县 )巴河人。他出身于浠水望族 ,书香门第 ,自其祖父起 ,科甲世泽延续一百多年。陈沆自幼聪颖过人 ,十岁随父读书 ,以诗赋见长。十二岁应童子试 ,十五岁应试科举 ,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清嘉庆二十四年 (1 81 9) ,在京都保和殿对策 ,考中第一甲第一名 ,取得状元桂冠 ,授翰林院修撰 ,出任四川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 82 2 ) ,任广东省大主考 ,次年任清朝礼部会试同考官。道光六年 (1 82 6)病逝于北京 ,终年 41岁 ,后归葬于浠水下巴河望天湖调军山南麓。陈沆…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在各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西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发展西山旅游有利于促进鄂州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代嘉道年间的诗赋家陈沆是诗人,也是“清代律赋四大家”之一。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各地重视地方先贤文献的整理,《陈沆集》两度整理出版,这对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不无奠基之功。2002年和2016年《陈沆集》两度出版发行,在校点上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供阅读《陈沆集》参考。文章的后半部分全面梳理了陈沆的律赋创作,有利于重新全面地认识陈沆的文学成就。陈沆存留的律赋全为馆课赋,多达76篇,其律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学术风气由汉学向理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清代计有十位状元曾宦使云南。本文对其中九人之来滇时间、目的、政绩、著述等进行考说,并籍此阐明云南与中原的某些学术渊源关系,填补地方史志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0.
王爱支 《鄂州大学学报》2011,18(3):66-68,74
该文阐述了旅游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并以鄂州职业大学旅游英语教学为例,从需求调查分析、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渗透本土文化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1.
阆中历史上曾出现过两对兄弟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佳话。伴随着四大状元的出现,"自放状头"、"陈母教子"等众多关于状元的传说也随之产生并广为流传。这些传说是古城科举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鉴于鄂东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生产力不发达等因素,鄂东和谐发展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武汉城市圈建设为鄂东地区构建绿色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机遇,鄂东地区凝重厚实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资源等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由是,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构建绿色文化必将成为鄂东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宋代曾登临岳阳楼并留下了相关作品的状元有吕蒙正、张孝祥、王十朋3人,吕蒙正登,临的是滕子京重修之前的岳阳楼,而张孝祥、王十朋登临的则是滕子京重修后又至少经过三毁三修的岳阳楼。另有3位状元与岳阳楼有这样或那样的间接关系。因《岳阳楼记》的推动,岳阳楼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已是忧国忧民、风高节亮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李林 《考试研究》2013,(5):86-93
夏同騄以麻哈州学附生身份,1893年应贵州癸巳科乡试,考列第二十九名,获举人出身,座师为光绪壬辰科状元刘福姚。夏氏于1894年应光绪甲午恩科会试,不售。1898年再应戊戌科会试,考列第一百三十四名成为贡士,该科会试正主考为咸丰己未科状元孙家鼐。随后应殿试,考列第一甲第一名钦点为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咸丰丙辰科状元翁同騄在1894年乡试覆试及1898年礼部覆试中,两次作为阅卷大臣批阅夏同騄覆试试卷,故翁同騄与夏同騄这两个同名状元之间,有座主门生之谊。夏同騄科考经历中,共有三名前科状元为其受知师,由三名状元接力拔擢一名新科状元,堪谓"三魁举鼎"。  相似文献   

15.
鄂州作为一座同时将吴楚文化和三国文化融于一地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文章从鄂州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清代,福建的文教事业处于领先地位,这在科举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首先是确定了科举、文教大省的地位,在科举考试中享受到了大省的待遇,这表现在乡试主考官的选派、乡试中额、学额等方面。其次,福建属于边远省份,因此,也享受了一些内地士子享受不到的待遇,士子对朝廷的优惠政策积极回应,苦读风气日渐浓厚,文教事业稳步发展。再次,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士风朴实,反应在科场中,就是很少冒尖,也很少惹祸,乡闱稳定,这是科举、文教平稳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之一。从清代科举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透视闽都文化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近代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其学术渊源十分复杂,而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对他影响较深的一位。作为梁启超所景仰的乡贤,陈白沙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早年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民族感情与故国之思以及心学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重要制度,这种以考试取士的制度事实上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时代风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地方文化也概莫能外.考索永州古代状元、进士的数量,进而探讨永州古代科举情况,既是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更是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19.
追求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体现为追求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在继承、借鉴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陈白沙的和谐观主要体现为追求仁政、向往和谐的社会理想,心地宽平、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开放自得、自由和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