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商务文本翻译为例,从简述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概述出发,分析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原则,阐述翻译学者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理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理由,以及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实践讨论三方面进行描述,给出针对不同的商务文本风格、结构和内容,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翻译理论最基础的一对概念,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二元对立一直是传统翻译研究的中心话题。通过分析归化/异化二元对立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操纵理论的角度对这一二元对立进行结构和超越。与传统的归化/异化二元对立相比,操纵理论具有更强的描写性,更强的解释力和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对西方文学翻译史中有关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情况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简评,借此进一步深化对归化与异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归化法和异化法对翻译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界定,历史发展,学术争论三方面对归化与异化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归化法与异化法在中国文学翻译实践中的策略选择,以作为对翻译理论的浅探。  相似文献   

6.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论文以张谷若《苔丝》译本为例,研究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理论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倡导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谭雪莲 《文教资料》2006,(15):156-158
长期以来,翻译中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本文拟对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各派理论依据、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浅析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关联翻译理论提出:首先,翻译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包含三个交际者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其次,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再者,翻译是语言的一种解释性使用。该理论优点众多,其证伪了不可译性原则,且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翻译问题的归化、异化之争。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翻译理论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异化翻译策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文学多元系统论则为思考和看待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从文学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对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理论提出的文化因素和历史背景,从而对鲁迅的翻译理论形成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是对原作的语势转移,因此他提出异化翻译策略,内容派生或有机形式翻译策略,音象、形象及义象语势翻译策略,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翻译研究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翻译界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转向翻译的异化和归化的过程,标志着社会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所造成的障碍越来越被译者所重视,过度的归化或者异化不利于原文的风格和思想的再现,本文主要论述归化和异化需使用得当,不可过度片面强调归化或者异化单方面的作用,两者是一对对立而统一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6.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异化与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在翻译中,归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异化的翻译也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词语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翻译过程中需注意的因素是整体翻译的文本功能和翻译行为的目的。作为旅游景点重要构成的佛教寺庙导游词的翻译,要结合英语国家游客背景,考虑游客对我国佛教文化理解和欣赏的程度,运用功能加忠实原则,归化异化相结合对景点导游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8.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