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很多学者都认为自主的持续性动词可以重叠,非自主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非自主动词以重叠的形式出现。本文对非自主动词重叠的条件及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关于汉语的动词重叠。有关的论述甚多,但基本限于对其构型和表义特点的探讨。而对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结构,语境因素则揭示不够。笔者认为,语义、结构是决定动词重叠的内在因素,而语境则是影响动词重叠的外在因素,一个动词能否重叠完全取决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本文即从语义、结构、语境三方面着手,试图通过对影响动词重叠的内外条件的分析来说明在众多的汉语动词中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不能重叠,原因何在,意在探求动词重叠与否的规律性,使这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5.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侗台语族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动词重叠的现象。在一些语言中,动词重叠用得多一些,如壮语。布依语、仫佬语。一些语言则不太普遍,如在傣语、水语中,仅偶尔可以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节动词构成AABB的双音重叠式,表示动作的反复。在侗语中,绝大多数动词不能重叠,只有一些行为、动作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的“不经心”。在他央语支语言中也只有少数动词能重叠使用。从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功能来看,侗台语族语言的动词重叠显然是汉语影响所致。在一些侗台语中,发现有“V了V”、“V—V”…  相似文献   

6.
《鼓掌绝尘》共使用299例动词重叠.在《鼓掌绝尘》中,有的动词重叠可带补语或"着"等助词性成分,双音节动词重叠一律不带宾语,代词作宾语时总是中嵌,动词重叠极少带"儿"尾.单音节动词重叠中,"V-V"格式占统治地位,没有"V了V"格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中,"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与同期的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相比,《鼓掌绝尘》中的动词重叠有不少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动词重叠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在时体研究方面颇有争议.本文主要介绍了动词重叠的方式和由来,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动词重叠的时体特点.  相似文献   

8.
句子范畴内的动词重叠具有“事件性”。事件都是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语境就成为制约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动词重叠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语境。语境不同,同一个动词就有了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的“双重”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分析同一个动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重叠又不能重叠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9.
词类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选取了较为活跃的动词,通过例句探讨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表达的语义以及动词重叠所受到的条件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作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9个动词(含21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与其他类型的构词方式比较起来,重叠使用的比率明显高得多,基本上都表现为部分重叠,即前一语素重叠,而后一语素不重叠;并列结构关系的复合动词大都有动词重叠形式,表示恳求的语气;专业性强、公文体或语体风格庄重严肃的动词一般都没有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动词重叠与句类的语用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讨论动词重叠,多从静态的角度,关注哪些动词可以重叠以及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这里尝试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句类对动词重叠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13.
动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总结近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情况,分别从动词重叠的类型、制约因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词重叠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 ,一部分动词能重叠 ,另一部分动词则不能重叠。动词能否重叠及重叠方式 ,受语义、语体、时态、句式、功能、结构等几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黎敬 《现代语文》2007,(10):42-44
引言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提出讨论.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范围、语用功能、条件、意义等分别作出了论述,但至今对动词重叠问题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语法教课书中,在讲到动词重叠时,往往只提到单音动词重叠式是 AA 式,双音动词重叠式是 ABAB 式。其实,双音节动词不但可以以 ABAB 式重叠,而且可以以 AABB 式重叠,不但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 AABB 式,而且单音节动词也可采用重叠连用的方式构成AABB 式。例如:  相似文献   

18.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情况,包括"AA"式、"A了A"式和"A一A"式。主要列举了小说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并从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汉语动词重叠VV式二语处理中的句法启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感教学与汉语动词重叠VV式二语教学中的相通性,由此构建了汉语动词重叠VV式的整体教学设计。分阶段教学,把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教学合理地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重叠VV式的语感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续金瓶梅>中动词重叠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通过与前后文献的比较,探寻到了动词重叠在清初发展的一些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续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在汉语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