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我国两千年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儒法两派的斗争,这个斗争反映在军事问题上也是很尖锐、很激烈的。军事从来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并为政治服务。林彪和孔孟之流有一条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也必然有一条为其反革命政治路线服务的军事路线。认真研究儒法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研究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作用,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对于深入地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自觉地执行毛主席  相似文献   

2.
李白和杜甫都具有强烈的英雄崇拜倾向,由此反映了各自的人格取向。比较而言,李白的英雄崇拜是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艺术再造,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和批判精神。杜甫的英雄崇拜以“奉儒守官”的家族传统为起点,将儒家所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原则性以及忠诚执的品质作为他不懈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3.
杜甫一生习儒至深,他感慨地称自己为"乾坤一腐儒"。可以说,"腐"儒是他对自己尴尬身份的认定,是他遭遇复杂而腐败的社会政治现实的重创后无奈的自嘲,也是他沧桑一生的感叹,是他悲剧人生的深刻暗喻,有着显而易见的悲剧性。论其原因,一是因为杜甫的性格无法链路现实政治文化,二是因为当时社会政治体制极端腐败不能眷顾个人命运。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穷儒意识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穷儒,首先是经济上的贫穷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们既用“君子固穷”激励安慰自己,又叹老嗟贫,为功业无成而愧恨。“穷儒意识”是一种情感化的道德观念。杜甫是真正的“穷儒”,具有强烈的“穷儒意识”,并对他各个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他咏穷伤贫的诗歌是他充满矛盾的“穷儒意识”的体现,是他贫穷一生的“年谱”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今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弄清杜甫的政治倾向,正确评价杜甫及其诗歌创作,对于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有着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禅宗以心性思想为核心,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成为杜甫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儒禅互补影响下,杜甫逐渐在回问内心中进行本体思考,在处世态度上采取不执一端的中和心态,在人生理想中张扬着推己及人的生命关怀。从而构成了其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以有为本的儒者,与王维、白居易等儒禅兼具的文士不同,杜甫对儒禅的互补必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偶题》这是杜甫在五十五岁那年(即唐代宗大历元年)秋天,对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所作的总结。意思是说,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诗歌创作,思想多取法于儒家。杜甫一生每每以“老儒”自诩,又以“腐儒”自怜。后人研究杜甫,也多从这方面去探索他的思想渊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与世界观的关系,在文学史上是很少有人把他看成儒家的异教徒。只是前些年,在“四人帮”鼓吹的“儒法斗争”的谬论的影响下,有些人才用儒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特色、鲜明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爱祖国、爱人民、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因而自唐以来,杜甫的诗被后人公推为"诗史"。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存在,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在我国历史上,在儒法两条政治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儒法两家从不同的政治目的出发,都十分重视利用体育为他们的政治路线服务。反动儒家的祖师爷孔老二把“射(箭)”,“御(驾车)”说成是“习揖让。”他说:“君子无所事,一定要说争,那就是  相似文献   

10.
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始终存在着以“义理至上”为宗旨的儒臣政治集团与王文统、阿合马、卢世荣、桑丹为代表的功利派理财之臣的激烈斗争。本文试图考察儒臣集团在这一斗争中反功利的基本倾向以及这一倾向对元代政治的消极影响。这一课题不仅对于认识元代中后期的政治变化可以提供若干重要的历史背景,而且对于认识一个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对人们的政治选择和政治活动的能动影响,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漂泊一生,忧国忧民一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诗歌中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2.
荀悦基于儒学体系,以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为方论,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把政治内涵规划为六个程式,而政治运作的过程正是这六个程式的落实过程。具体说来,可分为群臣关系、德刑关系重民和明制思想等四个层面。从中不难探知法儒,道德思想的融合,反映了东汉末年思想合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翻阅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时,诗人那横溢的才情,至诚的赤子之心,使人为之感动.掩卷沉思,感慨万端.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进入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杜甫一生穷愁潦倒、历经坎坷,用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对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的“万方多难”作了历史性的概括.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以及的终洋溢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使他的诗歌创作自唐以来就成为公认的诗史.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从小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政治抱负和最高理想,这种匡时济世的伟大精神支撑了诗人的一生.三十五岁以前,他读书,壮游,“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二十岁起,他北游吴越,东游齐赵.此时的杜甫年轻气盛,对前途充满自信.其间虽有举进士不第的不快,但他不在意.《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显示诗人不凡的胸襟,表现了青年杜甫的气概和抱负.  相似文献   

14.
历朝历代以来,杜甫像有数百种之多,风格各异,这些画像大致可分四类,一类是院体画,所绘杜甫面容圆润,忠厚稳重,一类是民间画,画中杜甫容貌淳朴,神态悠然,一类是文人画,杜甫秀骨清相,儒雅安祥,一类是现代画,杜甫面含忧愤,刚毅深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杜甫诗歌的回溯,着力探讨杜甫诗歌能超越时空历久存在的内在价值,即杜甫诗歌儒性根源的具体体现,如“儒生气象”与“儒生语言”,以及当今价值视野下思考杜甫诗歌现代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披着马列主义外衣,装做比谁都革命的样子,伪造儒法斗争史欺骗群众。他们耍了三个花招:一是把儒法斗争说成超时代超阶级的、贯串古今的一条线,为揪“现代大儒”找历史根据。二是把儒法斗争说成是无所不在的,不论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学、美术、  相似文献   

17.
杜甫(七一二——七七○年)是我国诗史上盛唐时期的第一流诗人,他以诗歌和文章直接参与议军议政,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和冲突,表现了中小地主阶级要求改良政治的立场,具有一定的尊法倾向,尽管这种倾向在他是不很自觉的。他和同时代的进步诗人李白一起,以豪放雄健,沉郁顿挫的如椽之笔,横扫六朝以来的颓靡诗风,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历史上发生过积极的影响。永贞改  相似文献   

18.
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在思想和诗歌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都希望国家强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他们的诗歌都充满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关心国家的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揭露祸国殃民的黑暗腐朽势力,歌颂正义战争,反对不义之战……,这是李白与杜甫的共性.另一方面,李白与杜甫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他们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李白的思想比较杂,融合了儒、道、释等各种思想,而杜甫恪守儒家思想;李白狂放不羁,叛逆性格很明显,而杜甫忠君思想较为突出;在创作方法上李白主要是浪漫主义,而杜甫主要是现实主义…….关于李白杜甫之异同比较,已有不少学者,作过深入的论述,本文着重探讨李杜异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我院中文、政治、历史、生物四个系249名首届工农兵学员,经过两年多学习,即将毕业。最近,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分别到阳朔,宾阳、武鸣、横县、贵县、苍梧和梧州市等地的20所县、社中学和一所城市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半月左右的毕业实践。 他们满怀革命豪情奔赴各地中学,受到了当地党组织和学校领导、革命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在各校党支部领导下,他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积极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讲解中央文件和儒法斗争史,有的则以研究、宣讲儒法斗争史作为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或协助当地举办工农兵、中小学教师理论骨干儒法斗争史训练班;根据三大革命需要组织教学,为现实阶级斗争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他们努力实践班主任工作,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课,把转变学生思想放在首位。在原班主任指导下,深入班级和学生打成一片,组织学生访贫问苦,进行阶级教育,指导他们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他们还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杜甫研究》是一门学习、研究杜甫生平、思想、诗歌创伤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段专业课中的选考课之一。如何自学这门选修课程?下面就课程内容作一择要提示。一、杜甫的生平与创作杜甫一生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一)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