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所说的“兴”,意为“起情”,即诗歌可以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受到启发、启迪,从而使、人的思想认识与修养得到提高与升华。孔门诗教“兴”义与“兴”之本义发生了混淆,造成了“兴”义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兴”的审美效果有高下之别。“兴”有不同的类型。兴是“诗缘情”理论的实践及发扬,是一种独特的生命省察方式,是中国古人混沌思维、巫术思维的具体体现。探讨兴的原始发生可以看到,最早的兴句可能是人对神的致敬、问候,是诗歌权力性质与一般口语的标志性区别之一。将“兴”规定为“物”“我”的审美互动可以具有普遍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3.
“兴”这一词其源头来自上古时期的乐舞.《论语·泰伯》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乃孔子心目中理想人生之写照.自此“兴”与诗教紧密关联,成为诗歌作用于人的基本方式.儒学思想史上,诸家对“兴”的定解多为熏染、道德教化、引譬连类;这种解释模式仅关注了“兴”之后效,而非“兴”之本体.引入胡塞尔现象学中时间境域的思想,“兴”之意蕴可以更为立体且更加本真,进而揭示出“兴”与传统、当下与主体多方位的关联而造就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赋、比、兴艺术手法,哺育、滋润了历代人、学子。其中的“兴”在诗歌中有重要作用,“兴”的多种性更有利用表现复杂的内容。“兴”的广泛使用,形成了中国诗歌委婉、含蓄、兴寄遥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学论坛》2008,(1):I0002-I0002
邻水县鼎屏小学始建于1912年,现有教职工161人,学生4300多人。学校遵循“以人为本,人和校兴,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好学、勤学、乐学、自学”的学风,“求真、求新、求实、求精”的教风“德罄、业兴、凝心、创新”的校风。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08,(5):F0004-F0004
坐落于“三星堆”故里的四川省“同家级示范性高中”广汉中学,秉承“全面育人、科学育人”、“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等教育思想,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奠基影响学生一生的素质发展。 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25人,德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8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促进了学生优化成长。  相似文献   

7.
试论“科研兴教”□穆道欣一、何谓“科研兴教”“科研兴教”,意指通过教育科研来推动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科研兴教”自提出之日起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在此期间,它未被丛生的教育概念所淹没,却在教育改革中变得越来越实在、越来越有力度。目前对它认同的人多了,这一...  相似文献   

8.
沙洋县长林中学建于1984年,学校现在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49人,专任教师111人。近年来,学校循着“以人为本,师生和谐进步,学校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将教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国”(含兴市、兴区)的伟大战略主要是依靠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的人来实施,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低下是不可能实现科教“兴国、兴市、兴区”战略的。笔者通过对旅顺口区城乡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现状的调查表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科教兴区”的需要。一、情况调查 1998年底,通过区统计局、区规划局、区科委、区再就业办公室、区普查办公室所提供的资料,制成了下表,基本上显示了该区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状况。  相似文献   

10.
“兴象”是一个传统的美学概念,穷其渊源,它既与中国诗歌“赋、比、兴”中的“兴”是相联系的,但又突破了“兴”的窠臼,把“象”的呈现作为和“兴”并列的一个内容。而“象”一方面得力于天然,另一方面得力于人力,“兴”与“象”的关系不同,情韵的表现方法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11.
罗大经《鹤林玉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诗“兴”进行了阐说:一,提出“兴”重“观物”,且要做到“静观”与“活观”的统一;二,强调“兴”意乃“赋”、“比”之归宗,去“兴”则“赋”、“比”无所归依。上述两方面,为古典诗“兴”理论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当前,数字经济方兴未艾,“5G”搭建起“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有机联系的沟通桥梁。虚拟的交往环境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又导致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盲目求高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现象的发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剖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以现实为导向,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三维视角探索“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寻求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妙法。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对孔子“兴观群怨”说作出富于新意的阐发,认为“兴”乃“兴观群怨”之重心所在,并由“兴”对情感精神的激发、对心灵品格的提升,提出“陶冶性情,别有风旨”的观点。考释“风旨”,其真义在诗以丰富深厚的情感内容、温柔婉曲的艺术表达,动人情性、陶瓷心灵,教育人,感化人。由“风旨”出发,王夫之特别推重“柔”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从“比”、“兴”的源头探起,评述了历代文学理论家关于“比”、“兴”涵义解释的长短之处。同时谈及“赋”、“比”、“兴”三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赋、比、兴”从诗“六义”中分化出来以后,“兴”之义最难定。难就难在概念归属没有定准。把“兴”释为与“比”同类的修辞概念,亦将导致“兴”的浸微浸灭。笔者认为:从“兴”的生成过程,意与象的关系及在创作中的功能几方面看,应把“兴”界定为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兴观群怨”之“兴”是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前人孔安国、郑玄、孔颖达、朱熹等人对此都做出过解释。清人王夫之用“情”把“兴观群怨”四者统一起来,立足于他的情景观和现量说,对“兴”这一范畴做出了新的独到的解释,把我国的诗歌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兴”是中国诗歌的原始模式,是一种华夏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原始思维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的遗存,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精神内涵。“兴”又是一种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段,起头的“他物”与后之“所咏之词”既相关又在相关与不相关之间甚或没有逻辑上的关联,然其交待背景、渲染氛围、烘托形象、启人联想的作用无可替代。积淀于“兴”之表现方法和思维方式一直与诗结缘,但其运用的文体领域不限于诗,先秦散文已成功地将“兴”法变成了一种论说和证明的方式。然“兴”法的文体突破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其强大的内驱力惯性地推向更广的区域,话本、戏曲、拟话本侧重于表现方法的追慕,而明清章回小说则偏向于思维方式的体认。  相似文献   

18.
“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自先秦以来就为各个时代的人所关注。《庄子》一书绝大多数篇目写于先秦,全书竟然没有使用一个“兴”及与之相关的“比”。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考察庄子一书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影响,将会发现“兴”与庄子塑造的审美境界“游”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典故三则     
【原典】天授中,人告子询、兴与丘神勐谋反,诏来俊臣鞫状。初,兴未知被告,方对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兴曰:“易耳,内之大瓮,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可见赋、比、兴,尤其是比、兴两法是形象思维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因此弄清赋、比、兴的含意和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始采用的重要表现手法,后来研究《诗经》的人将它概括出来,并作了各种解释。《周礼·春官·太师》有“六诗”之说,《毛诗大序》则称“六诗”为“六义”,这就是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此后,“六义”的称法一直为历代所沿用。但《周礼》和《毛诗传》对“六义”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