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丽 《文教资料》2006,(12):89-90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定位上,即21世纪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21世纪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定位;21世纪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
鞠晶  孙建华 《教书育人》2007,(11):105-108
一、引言 未来世界是人才和知识竞争的世界。传统的外语专业培养模式已经陈旧,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狭窄,能力与素质难以适应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1999年3月,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全国外语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各类院校闯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21世纪对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人才的素质要求就更高、更全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各类教育的主要特色。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自我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师不仅应具备教师、语言教师的素质,还应有适合于外语教学的特殊素质。本文在分析现代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思维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方面论述了21世纪高校外语教师素质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使就业市场在人才需求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同时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中国外语人才网》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中"最新职位"一栏中一组数据进行解读,分析了目前就业市场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需求的新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时期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及时调整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的大学外语教材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的素质和能力。21世纪为大学外语教材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怎样进行大学外语教材的改革创新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一、教材改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要培养具有特色的科技人才,需要明确外语教材编写的目标。教材编写应培养科技人才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外语的语言知识,而且具备参与国际交流的外语交际能力,致力于学生在读、写、听、译方面的全方位协调发展。具体目标如下: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及技能,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其培养模式应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是创新型人才,具备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所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际工具,要求学生在学习与运用语言时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根据外语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教  相似文献   

8.
薛丽娜 《海外英语》2013,(22):141-142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更是外语创新型人才竞争的时代。在我国,高校是目前外语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交际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把握21世纪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必须对21世纪化学学科、化学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状况及其素质实现途径进行科学分析.其结构模式包括化学教育专业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新兴学科知识,基本职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教育终身化的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外语素质的规范化也越来越重要,根据未来学的预测、二十一世纪社会要求人的素质要具备清晰的思维能力、有效的交际活动能力等。因此直接用外语思维和高效率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将必然成为外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围绕交际进行英语教学呢? 一、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首位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例外。在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