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部推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全国各高校都纷纷投入到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教改方案,出版了许多新教材。这些方案和教材虽然各具特色,但都触及到文论教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时期文论教学的主要思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高校文科文学理论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改革与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用一句政治上的话说,还须“与时俱进”。为此,本文就当前高校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方向提出一孔之见,求教于文论教学的行家。一、当前高校文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自律”取向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文论批评的主体性/自主性,是中国文论现代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和许多文论家的理论建构理想。以实现“文学理论自身的科学化”为目标的当代文论建构需要在消解“他律论”给文论建构带来的弊端的基础上,寻求文论的“自律”与“他律”在多向度上的辩证统一,彰显文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人文本性,求得文学理论批评的知识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均衡发展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3.
高校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目中无人",即教学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而是一味热衷于大而全的理论大厦的建构,使学生难以接受和把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文论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拓宽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加快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步伐,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了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提出了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必须彻底解决“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 ,以期改进高校“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在《管理学》教学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论文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如使用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角色模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等,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文学理论教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等领域的良性发展。立足于当前国家提倡的文化自信理念,可以看到文学理论话语体系中存在严重的自信不足,这种“失语症”现象阻碍了高校文学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发展进程。因而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合理建构,一方面在传统教学与科研活动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理念与路径;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课程思政新理念,探索多维路径促进教学与科研的长远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一些专家和一线教师提出了很多的看法,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内容到改革中考、高考作文命题,林林总总,甚至有的老师称改革为“作文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对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杨永蕾 《学苑教育》2012,(18):12-12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高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的改革实践。但是从现实实践来看,高师的声乐教学的改革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是摆在声乐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分别从声乐教学的内容、声乐教学的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探析。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高校的传统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有一种陷入纯理论教学而与文艺生活脱节的弊端,这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文学理论课程群体中,古代文论的课堂教学更是有着一种与现实文艺生活渐行渐远的趋势。因此,本文以古代文论中的开篇之作"诗言志"为例探讨其与文艺生活关系,望能借此窥一斑而见全豹,为传统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从本世纪高校教学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管理薄弱、教学投入不足等,整体来看,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为教学改革的圆满完成创造有利条件。结合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现状,文章就高校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高校改革的策略,以期能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课程作为大学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其现行的教材体系及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当下的文学创作现象或高校的实际学情都已经不相适应。多元化的文学创作及其直面市场、积极追求应用价值的教学需求,对现行的文论教材体系及其教学方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现行的文论教材体系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加以改革或创新,或许教学内容调整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的尝试存在很多可能性乃至多变性.然而我们认为实现文论教材的“轻装化”及其教学方法的“诗意化”是探讨或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预期效果。“轻装化”即删繁就简,避重就轻,将“文论航母”转换为“轻骑兵”;“诗意化”即匠心独运,以诗性解读理性,在感性、灵性之中“软化”理性的坚硬与枯燥。从而实现诗与思的对话.继而改善文学教学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由于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探索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就举步维艰。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具体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本文主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教学的双向拓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7年冬 ,我们申请到了教育部师范司的一个课程教改项目 ,题目叫做“在双向拓展中更新文学理论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 ,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果 ,并通过了鉴定。目前有必要对这次改革进行总结与回顾。一、改革的原由在中国的高校 ,文学理论一直是一门重要课程 ,所占的课时比较多。但是由于受20世纪50年代苏联文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 ,受“文革”前编写的旧教材的影响 ,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主要是观点、知识陈旧 ,文学反映论、形象论、典型论、内容与形式关系论、文体特点、文学批评标准论等占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中心 ,…  相似文献   

15.
姚明义 《考试周刊》2014,(92):13-13
体育教学应当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改革。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为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在梳理教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这些环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大众生活方式改革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一些想法,从而深得一些有益于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和思路。一、体育教学改革缺乏整体性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基本上是一种“群众性活动”,主要力量是第一线的教师,教改往往是“零敲碎打”,今天改这个教材,明天改那个方法,缺乏教改的整体性。任何一种改革都要有统一的部署,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体育教学改革就应从小学、中学、大学这几个阶段来统筹安排,整体规划。现行的体育教学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基本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7.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美学意识形态和后现代主义批判等研究都深深打下了“政治批评”的烙印,甚至宣告“一切批评都是政治批评”.梳理并反思中国文论界对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的批判,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文论话语与西方文学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的文学理论,“道”和“美”一直是文论隐含的两个层面。所谓“文以载道”中的“道”,在古代文论中主要指的是儒道,在五四文论中主要指的是民主自由精神,当代“文以载道”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当代文论中“道”的渲染功能也在不断减弱。所谓“美”,主要是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无论在古代文论还是在现当代文论中都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是不同时期还是同一时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审美体验都不同,所以要对审美进行分类是很难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中国文论中“道”和“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流变来谈文学理论对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使得传统的文学理论教学面临一系列困境,大众文化的繁荣削弱了传统教材中理论的阐释效力,转型发展使得旧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受到挑战,针对于此,文学理论课程需要开放学科观念,调整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杨再喜 《文教资料》2011,(25):54-56
当前的古代文论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当代意识:适时地把当前的文艺作品植入到对古代文论的阐释中,把古代文论的作用植入到现实生活中,把古代文论的阐释与当代文论相对接,通过这些改革使学生感受到这一古老课程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活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