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本文基于互动路径和会话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微信群聊中非人为、自然发生的话语语料,阐述了虚假不礼貌行为的表现方式及其在人际关系和互动中的多重功能。分析表明,虚假不礼貌具有以下三个功能:一是增进感情;二是缓和威压;三是娱乐他人。可见,虚假不礼貌是人际关系和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虽然礼貌研究与不礼貌研究都涉及到虚假礼貌,但鲜有学者把虚假礼貌单独列出进行深入的探讨。基于此,本文对虚假礼貌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借助身份构建理论分析了交际中虚假礼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礼貌现象早已是社交语用学研究关注的元老级话题,但社交语用研究中大多关注礼貌,对虚假礼貌相关研究甚少。基于文献研究不难发现,现存虚假礼貌研究呈金字塔形,理论建设被学者们所忽略,国内现有关于虚假不礼貌的研究大多基于李成团,冉永平(2014)的理论研究而做出语用分析,总结分析语料而提取理论者却少之又少。因此,基于语料分析,本文从不同的交际主体考虑,参照礼貌现象,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虚假礼貌。并尝试对现存虚假礼貌实现方式,语用理据,以及语用功能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4.
马驰 《英语广场》2024,(3):46-49
虚假礼貌话语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交际中也出现了虚假礼貌话语现象。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中的热点评论中筛选出虚假礼貌话语,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网络交际中的虚假礼貌话语进行类别研究,将其分为相对礼貌和相对不礼貌大类别下的四种语用类别,从而分析网络虚假礼貌话语对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礼貌到不礼貌的关注点转变是语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不礼貌现象在文学戏剧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通常推动情节发展。而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不礼貌的消极作用上,忽视了不礼貌现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因此选取语料实例美国情景剧《破产姐妹》第三季,结合Culpeper和Bousfield提出的不礼貌理论,具体分析美国情景剧中存在的不礼貌现象和语用策略,以及这些语用策略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娱乐作用和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策略框架和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为研究基础,把喜剧小品中的不礼貌言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喜剧小品中所体现的库尔佩珀的两个框架,分析各种不礼貌(回应)策略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并挖掘不礼貌言语的幽默功能。  相似文献   

7.
不礼貌话语在社交媒体中屡见不鲜。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语料分析探究了2020年初大学生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语用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礼貌语用意识薄弱,男、女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语用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和积极不礼貌策略,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在中、英文语料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具有生成多样性。本研究针对结论提出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有意不礼貌是说话者为实现交际意图而采用的一种语用策略,且威胁听话者及第三者的面子,引起情感变化,表征身份。基于课堂话语,本研究探讨有意不礼貌对身份的建构功能,皆在揭示有意不礼貌和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有意不礼貌的语用认知理据,然后分析了有意不礼貌语境下权势身份、人际身份和情感身份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教师的身份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通过话语策略共同构建的;在本语料下,教师凸显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专制性。最后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应从专制型模式到权威型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9.
关于礼貌现象早有研究,但是对不礼貌的研究起步较晚,不过近些年已经有多位语言学家形成了自己的不礼貌研究框架体系。文章以小品片段为背景材料,利用Culpeper提出的不礼貌策略框架来分析其中的不礼貌现象,挖掘其深层含义并探讨不礼貌话语在小品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让人们从实际例子中更深刻地理解不礼貌,并发现它在某些语境中具有幽默性和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传统课题,在国内外多以欧美影视节目及论坛中违背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中文会话情境下的不礼貌研究比较少。本文依据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以湖南卫视纪实片《变形记》为语料,探讨Culpeper不礼貌模式在中文会话中的体现及不礼貌策略的语用功能,并试图解释叛逆期的青少年对父母不礼貌策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灵玲 《海外英语》2014,(16):252-253
在交际过程中,面对不礼貌言语行为,交际者可以做出不同的回应。保持沉默就是其中的一种。交际者选择沉默来回应不礼貌话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沉默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隐含意义,且具有多种语用功能。通过分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沉默的具体例子,该论文分析了影响交际者选择沉默来回应不礼貌话语的因素以及沉默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进而产生误解,冒犯他人,就会被认为不礼貌。礼貌用语是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以“please”一词的语用失误来分析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Leech“礼貌原则”的出发点是把不礼貌的、粗鄙的、有损他人面子的信息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温和而婉转的语言来替代表达。“礼貌原则”的这一出发点正和英语委婉语所体现出的语用功能不谋而合。在职业领域,不同的职业性质也影响到对职业称呼、职业性专门用语等方面的礼貌性的替代表达方式。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以英语职业性委婉语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礼貌原则”中某些具体准则在英语职业性委婉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几起特殊新闻事件分析了近年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表现:新闻娱乐化、策划新闻和虚假新闻倾向,同时给出了治理措施:明确新闻媒体的性质功能、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新闻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15.
孙胜难 《海外英语》2016,(4):194-196
采用Culpeper提出的不礼貌言语理论框架为基础,认为不礼貌也是一种交际策略,以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使用的不礼貌话语为语料,分析影片中不礼貌话语的体现及其语用含义,同时通过不礼貌言语的选择探讨其对人物塑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肖婷 《海外英语》2013,(3X):250-251
卡尔佩珀提出的,后由鲍斯菲尔德补充完善的不礼貌模式是文章的理论框架,选取现代汉语电视剧《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的冲突性交互语料,分析不礼貌在日常交际中的体现及其语用功能,同时也证明卡尔佩珀的不礼貌模式在汉语中的适切性,从而提出东西方在不礼貌评价中的竞合。  相似文献   

17.
冯琦 《华章》2013,(28)
积极不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没有对听话人的面子造成正面威胁,而是采用相对婉转的方式进行不礼貌的表达,与积极礼貌策略相对。本文依据不礼貌理论原则,以备受观众喜欢、收视率极高的“非诚勿扰”中文电视节目中的话语为语料,分析话语的积极不礼貌策略,弥补不礼貌研究在我国的缺失,对语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竞争话语指的是竞争者在特定情境中为实现交际目标所建构的相关话语。在此过程中竞争者为实现该目标会采取多种语用策略,不礼貌策略是其中的一种。本文结合Culpeper(1996)的不礼貌理论框架和Spencer-Oatey(2008)的人际关系管理模式,以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三场辩论为竞争话语语料,通过定性并辅以定量的方法分析了特朗普和希拉里所使用的不礼貌策略,旨在发现双方不礼貌策略使用的差异并探讨其达到的语境效果以及不礼貌策略使用的原因,进而验证不礼貌理论和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在竞争话语中的解释力,并最终探索竞争话语的人际语用取向。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是一种功能语言。广告用语中更注重语用功能和语境分析。从语用学关联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有效地解释了广告用语的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20.
麻将、扑克等牌类娱乐用语多种我样,具有地域、时代特色;其构造灵活,有象形、喻意、借代、谐音、拈用、转类等类型;同义牌类娱乐用语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有一定的选择性,有的牌类娱乐用语进入了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