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琳 《贵州教育》2008,(22):28-29
教材说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渎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扬 《湖南教育》2013,(3):22-2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能背诵。2.借助注释、插图及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感悟语言魅力。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4.补充古今名人的诗作,体会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相似文献   

3.
周莉 《湖南教育》2013,(3):26-27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教学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过渡;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较短小,77个字,5句话,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知音之交的故事。这篇文言文明自如话,古今字义相差不大,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伯牙绝弦》这一课是我参加国培学习回来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全乡展示的一节公开课,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一课。这是小学六年级上册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虽然只有5句话,77个字,但这7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这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二次学习文言文。据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8.
《伯牙绝弦》这篇文章短小精练,字字珠玑。笔者在2010年福建省"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汇报活动中,聆听了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林睿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之后,不禁被她别样的教学设计所打动与折服。现撷取几个典型片断与大家分享。一、古今结合,据形索义,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11.
【教材文本里有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走进汉字,由今溯古,我们翻开的是一帧浩瀚的文化长卷。"知音"源起春秋,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伯牙绝弦》,谱写的是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的华美诗篇。《伯牙绝弦》作为教材文本有它特殊的价值:初步接触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大  相似文献   

12.
邓燕萍 《福建教育》2006,(10A):32-33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闫老师教学《伯牙绝弦》一课,课堂犹如流淌着柔美的音乐,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闫老师对教材有深入独到的解读,教学设计独具匠心,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沉浸在“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的境界里,课堂如高山流水,曲韵悠长,发人深思,至今余音袅袅。现撷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题 二、整体练读,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相似文献   

15.
鱼利明 《广西教育》2011,(4):32-34,36
2010年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双金的边陲弟子,来自新疆农业大学附小的"青年名师"鱼利明,应南宁市教科所之邀来南宁作课,他那声情并茂的引读、深厚的古文素养和那言意兼得、师生情感和谐共鸣的教学境界,深深打动了广大听课教师的心,而接下来品析其教学特点的过程,更让一线教师们受益匪浅。本刊择录其中精粹,供大家鉴赏。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省色根据注释和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学会围绕重点词句学习古文。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相似文献   

18.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不足百字,简洁、流畅,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古文,引导他们读通读顺,能够通晓文意,这是首要的。然后再引导他们诵读,渐进背读,进入到发自内心的情感诵读,进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起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五年级学生学起来稍有陌生感,李老师的精心设计,像为我们弹奏了一首优美动人的乐曲一样,拨响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慨叹。一、开门见山造意境课伊始,境亦生。老师让学生欣赏《高山流水》,学习的意境非常美,这样的导课非常自然。古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古文学习场,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样的教学意境为本文后面要呈现的悲壮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20.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也是“知音”一词的出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由此确定“读为主线.以问促读.读中感悟”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