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忧世”与“忧生”——中国古代忧患诗歌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抒情诗以愤忧怨伤情感为主,这一情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忧世与忧生。忧世是儒家入世的情感,表现为忧君、忧国、忧民三位一体的内容。忧生是道家对生命本体的忧患,表现为生死之忧、生活之忧与生存之忧三大主题。忧世与忧生情感的交融互摄产生两类忧患诗歌,形成抒情诗歌史上两种文学时代。忧世时代诗人们发抒着忧国忧民的怀抱,文学主张是言志、务实,这一时代占据着抒情诗的大部分时空。忧生时代专注于发抒自我情感,文学主张是缘情、表现。两个时代互相交替,以忧世时代为主,忧生时代为辅,形成一部忧患诗歌史  相似文献   

2.
王晶晶 《考试周刊》2013,(28):21-22
赵蕃的一生经历了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五朝,无论是在积极进取的隆兴、乾道时期,还是在消沉保守的淳熙时期,日益严重的朝廷内外混战都影响到赵蕃的诗歌创作。上下求索,忆古忧今的精神寄托;大厉名节,铁骨诤诤的做人信条;理学道心,重义重情的高洁品格;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人性关怀,使赵蕃的诗歌透露出浓厚的忧时伤国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地方党报应该增强全球视野看问题的能力,更应有世界眼光和平民情怀,从而使地方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4.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一生积极有为、奋发进取,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其政事之暇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注解。康熙的诗歌无论是关于靖国安邦、关心民瘼、善始善终,还是关于接受新事物、反对神仙方士等,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终极目的是为实现一生孜孜以求的太平盛世理想。  相似文献   

5.
在北宋士大夫中,范仲淹有着深邃的忧国忧民思想情怀。与他同时代的士大夫群体,诸如胡瑗、欧阳修、韩琦、李觏等人,同样也有着忧世理念。心忧天下是这一时期士大夫的主流思想,这与儒家道德的熏陶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庄、孔孟哲学思想中都包含着“忧生”与“忧世”、“入世”与“出世”的生命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人生忧虑。生命美学论以西方思想作为理论支点,在曲解“忧生”、“忧世”关系,否认现代中国美学成就的过程中陷入自设的“二元”对立,表现出“唯我独尊”的美学错觉;生命美学要为中国美学补神性,但内在地显示了夸大美学功能的倾向,其目的是为生命美学造神。  相似文献   

7.
王修志 《文教资料》2007,(35):21-23
徐灿词蕴藉丰富,幽深沉郁,把亡国恨与故园情铸成词心,展现了历史变迁过程中一个文化女性的淑世情怀。其淑世情怀主要体现在国亡家破的黍离之悲、对抗清义士的悲悼之情、对仕清的明朝旧臣的讥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以先知者、启蒙者的姿态在其人生目标追求中始终贯穿“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并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之下提出了“诗歌之用”。黄遵宪“经世致用”的学术核心与“诗歌之用”究竟凸显了什么现代价值?有何深刻的影响?对于此类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人们准确而深入地把握黄遵宪文化思想与诗歌理论的内涵,而且能够让人们更为切实和开阔地理解晚清的文化、文学向现代转型变革的艰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有限的生命与人生理想的实现之间的矛盾,是汉末时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作为政治家兼文人的曹操,提出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事实上,曹操经常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与理想实现的艰难性之间的冲突,为此,他常以自强不息、游仙、养生等方式来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12.
雷霖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64-66
晚清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被打破,西方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等大量进入中国,冲击着人们已有的观念知识结构,从而在近现代社会逐渐形成对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念的普遍信仰与广泛接受的科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诗歌创作,这种影响在黄遵宪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和进化论、世界大同等思想是当时维新...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被尊为清末"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结合黄遵宪在《杂感》组诗中表达出来的诗歌理论,并参考他大量的诗歌作品,可见他的诗歌的创作特点:个人的身世经历融入诗歌创作中;与众不同的异域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用当代口语,亦即"流俗语"进行诗歌创作;以新意境、新语句和旧风格为关键词的"新派诗"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师的视野、角色、情怀、作为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感怀式论述。语文教师必须立足社会文化背景实施语文教育,从教育者、教学者、学习者三个方面给自己以正确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怀和人文意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刻意追求质性作为。  相似文献   

15.
毛杰 《上海教育》2011,(22):58-58
“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具”既是我们对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与追求,也是我们20多年办学历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与他长期的职业外交官经历有密切关系。研究黄遵宪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黄遵宪教育思想的内涵、分析他的教育实践过程及其对区域教育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对研究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展历史,促进区域教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明华先生在学界是以研究唐代文学及其思想史尤其是杜甫研究见长的。最近,由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作序,中华书局隆重推出了他的一部新著——《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后文简称《文》著)。此著系刘明华先生主持的华夏英才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结题成果。全书除前言外共分十章,实属十篇学术长文。其中,第一、二章是先生独创;第三、十章系合作;其余部分是作为项目参与者的部分研究生多年来在老师指导下所完成。傅先生称这一成果“是研究与教学的综合成果,这当为高校教学提供值得思考的成功经验与积极范例”。该书以几个重要作家、作品或某一重要文学现象及文学公案为纲,从历史文化的宏观背景下观照、考察其丰富的文学意味或文化意味,发掘、透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意识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8.
《知识就是快乐——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与故事》是作者多年从事课程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及开展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结晶,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起点讲述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与故事。本著作主要是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形成的,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并着力解决教师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出敏感的问题意识及以教师为本的情怀;全书分析问题的视野开阔,观点新颖,体现了视野与创新的关系;全书人情事理统一,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关于《登岳阳楼》一文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这个非诗的时代,田湘却对诗歌一直心怀"放不下"的情怀,他以纯粹的诗歌姿态构造了一个纯净的诗歌世界,坚守传统的抒情话语方式传达情感与感觉,形成独特的抒情风格,同时他在诗中书写他对现代文化、现代文明的审视与反思,构筑了其独特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