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宝钗滴翠亭下误听小红的秘密,情急之下托辞"找颦儿"实现"金蝉脱壳",小红因此对黛玉存疑。此情此景下黛玉的确是托辞的最佳人选,对宝钗此举进行道德层面上的大肆批驳,无论从宝钗的人生追求还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精神图景来看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一、滴翠亭"金蝉脱壳"之谜   <红楼梦>第27回有一段人人熟知却又颇有争议的描写:   (怡红院丫鬟小红与不谙事的小丫头坠儿在滴翠亭里密谈与少爷贾芸换手帕的勾当)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  相似文献   

3.
释“宝钗”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名字的深意 ,前人作过一些探讨 ,或以为“钗”字应是“拆”的谐音 ,作者借此暗示薛宝钗为有意拆散宝、黛二人的奸邪小人 ,或以为“宝钗”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草的名称 ,作者以此暗示宝钗与黛玉一样 ,都是品性高洁、超脱世俗之人。笔者不同意前人的这两种解释 ,从文本出发 ,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 ,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薛宝钗”三字的含义是 :“薛”可以谐音为“雪”。“雪”者 ,冷也 ,是指薛宝钗以礼抑情 ,以德抑才 ,压抑冷却自己内心热烈的追求 ,努力变成一个端庄、贞静的“淑女”形象 ;“宝”者 ,“宝贝”也 ,指出宝钗对于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对于维护封建制度的存在的重要性 ;而“钗”就是“金钗” ,作者这里是以“金钗”比喻宝钗的悲剧处境。薛宝钗就像一支金钗一样 ,被精心制作 ,以供利用。三个字合起来 ,概括了薛宝钗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是个实利主义者。她出身于虽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的皇商家庭。为了借助贾家的政治势力,她想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为此,薛家母女一方面流露求婚的暗示,制造舆论;另一方面她又四处讨好,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她制服对手黛玉并从精神上打击黛玉。她最终嫁给了宝玉,但婚姻并不幸福。凄惨的结局令人同情。  相似文献   

5.
从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分别去探望宝玉时的几个细节,透视出宝钗的张扬、办事周全,黛玉的低调、一味心痛,也透视出宝钗与宝玉不在同一立场上,黛玉与宝玉思想相通,因此宝玉对这两个都想成为宝二奶奶的人感情是不同的:对宝钗,更多的是敬重,对黛玉,却是浓烈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薛宝钗进入贾府,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 有人说,前世注定的"宝黛恋",硬生生地被薛宝钗给拆开了,这是不道德的;也有人说,薛宝钗进贾府的目的就是宝二奶奶的宝座,这是很有心计的;有人说,她讨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赞许,取得贾府最高统治者的欢心,为的是牢牢掌握实现婚姻的优势,这是很阴险的;更有甚者,说薛宝钗的使命是借助贾家的权利来拯救薛家……  相似文献   

7.
二奶奶     
二奶奶是我在老家时的邻居 。二奶奶做得一手好饭菜,为这,我小时候常往她家跑。二奶奶从不小气,总是乐呵呵地打发我这只“小馋猫”。  相似文献   

8.
一、《红楼梦》七十六回中黛玉与湘云关于“凹凸”的对话,基本上是采用明代学者杨慎《升庵集》中的一篇考辨文字。二、十八回中薛宝钗建议宝玉将题诗中的“绿玉”改为“绿蜡”,却误记了“绿蜡”之典所出原诗的作者。这个情节可能是曹雪芹有意安排。三、三十七回中探春自号“蕉下客”与黛玉所举“蕉叶覆鹿”之典无涉,而与探春爱好书法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令人难以判断的人物。怎样评价她,成了广大红学爱好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清人邹弢是不喜欢薛宝钗的。他认为“宝钗以争一宝玉,致矫揉其性。林以刚,我以柔,林以显,我以暗,所谓大奸不奸,大盗不盗也。”邹弢的朋友许伯谦却很喜欢薛宝钗,说:“黛玉尖酸,宝钗端庄。”据说两个人为了薛宝钗的评价的问题,差点动起拳头来。这两个人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0.
张淑花 《语文知识》2001,(12):11-13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林黛玉作了首“葬花诗”,借落花表达了自己寄人篱下,身世飘零;内心孤苦,前路茫茫的感伤之情。其诗冷艳凄婉,读之令人断肠,顿生哀怜之心。而黛玉的这种情绪宣泄,又是借助于“残红”——桃李、凤仙、石榴等的落花一这个特殊的意象来完成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些诗句,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借助自然的  相似文献   

1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多姿多彩的一个艺术形象,历来许多论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她进行了评析、探究,真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而复杂,表现出了“直”而“曲”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特点。文章从“直”而“曲”两方面对薛宝钗的个性进行了分析、阐述,试图对这一文学典型人物作出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红楼梦》一书共写了32个梦,曹雪芹在前80回里写了20个,高鹗在后40回写了12个。最长的是第5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写了整整一回书,用了8300多字。最短的是第13回里写贾宝玉梦中听见秦可卿死了和第89回里写林黛玉梦中听见有人唤薛宝钗“宝二奶奶”,这两处都只有一两句话,仅仅用了十二三个字。  相似文献   

13.
红楼二题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全书写了大大小小32个梦。其中最长的梦是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写了整整一回,用8300余字。最短的梦是写贾宝玉梦中听见秦可卿死和第89回写林黛玉梦中听见有人唤薛宝钗为宝二奶奶。这两个梦都只有一两句话。  相似文献   

14.
“司马牛之叹”一语源出《红楼梦》中薛宝钗之口。这里,我们先看她与林黛玉对话的原文:黛玉叹道:“……我又不是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嫌着我了。如今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人物,研究《红楼梦》不可不研究黛、钗,而研究黛、钗自然就要涉及到她们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不少读者与研究者大都认为林、薛乃是一对著名的"情场冤家",并且根据各自的主观审美爱好,又使之形成了三个派别,即拥林派、拥薛派与双拥派。持双拥派者属于折衷主义者,自可不论。拥林派认为,薛宝钗奸诈邪恶,阴险毒辣,阿谀逢迎,挑拨离间,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不惜"对林黛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加了“知书达理”这一词条。其解释是:“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这里出现一“理”一“礼”,显然是编者有意加以区分。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欠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巨著,以黛、钗诗词为着眼点,可以纵览全书韵文所反映的文学、文化、语言学特色。从修辞方面来看,二人均善用典故及拟人、复辞等手法。林黛玉善用各种诗词曲赋体例来表达情感,其诗词用韵也呈现多元化特点;而薛宝钗的诗词创作量则明显逊于黛玉,且形式较为单一。仔细研读黛钗诗词,可看出《红楼梦》的诗词有如下特征:“按头制帽”反映人物性格,“一语成谶”预示下文情节,“针砭时弊”暗讽社会腐朽;林黛玉的诗词是女性主体意识的集中爆发,而薛宝钗的诗词则是女性意识在压制下的含蓄表达。此外,黛钗诗词也为“钗黛舍一论”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线索:宝钗或多或少也具有黛玉那种多愁善感的气质和一些反叛特性。  相似文献   

18.
薛宝钗“德言工貌”样样俱全,才智出众,而“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使她成为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体现着封建朝代贵族女子传统的风范。她虽极力争取美满幸福的生活,却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她作为与黛玉对立的典型,实际上和黛玉一样,是一个悲剧人物,值得人们同情。  相似文献   

19.
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黛玉看似小心眼,不识大体,实则尊重自我,又尊重别人;宝钗貌似温柔,内实虚伪。黛王率真、纯真,心胸宽广,宝钗八面玲珑、损人利己。黛玉对感情专一、宽容,宝钗市侩、有“夫贵妇荣”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摘要:对困扰宝钗形象分析的几个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待选才人”.宝钗多才多艺之幼学渊源;“改嫁雨村”.是泼向“晶莹雪”的最不堪的污水;“翠亭扑蝶”,宝钗并非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而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柳絮词”,翻得好气力和宝钗寡居心态的传神写照。对宝钗向上爬与嫁祸黛玉等“贬薛论”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