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日前,在教育部国际司、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重庆市教委、云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春晖计划”留英教授团和留英学者团共23人赴重庆、云南开展支援西部服务活动。他们与重庆、云南的一些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了30多项交流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合作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学科共建等。留英教授团成员分别来自布鲁奈尔等八所大学,都是参与所在高校高层管理与决策的高级职员,此行是留英教授第一次组团支援西部开发建设。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北京接见了留英教授团,并对这些优秀高层次留英人才积极投身祖国西部建设的热诚和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章新…  相似文献   

2.
王芳 《神州学人》2002,(1):9-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近40万人出国留学,掀开了中国留学史上新的一页。 在这些人中,有一大批留英学子满怀激情和希望走上了回国服务之路。这中间有院士,有大学校长和知名专家、教授,有行政和科研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还有的走上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之路,他们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他们都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科教兴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激励留学回国人员做出新贡献,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英国驻华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北京大学于2001年年底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留英归国学者科教兴国交流汇报会。  相似文献   

3.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三月中旬发布消息,英国赴英国留学签证系统将于当月31日开始启用“计点积分制”,这一系统将简化学生签证申请程序。在这一新的清楚透明的系统下.中国学生需要证明他们已被由英国边境管理局认可的教育机构录取.这一证明将为他们获得三十分;而有能力担负其留英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将为他们获得另外十分。获得四十分并向当地的签证申请中心提供其生物指纹信息的学生即能获得与自己学习长度相同时间的赴英签证。  相似文献   

4.
留学新闻     
《神州学人》2003,(5):20-21
留英学子共话“两会”2003年3月20日,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留英学子40多人畅所欲言,共话“两会”。王永达参赞说:“全体教育外交官和留英学人都非常关心‘两会’。新一届政府是老百姓拥护的政府。胡锦涛主席前年访问英国时到帝国理工学院与留学生座谈,鼓舞了留英学子。今年,中英两国教育交流出现新局面,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互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协议》。“教育处要继续为留英学人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创造条件,今年将组织两批留英学人支持国家西部建设,我们已把云南和四川两省作为支持基地。留英学人应发挥所学所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  相似文献   

5.
施黛拉  沈建国 《高中生》2011,(13):38-39
英国大学吸引着全世界的学生,当然也吸引着全世界的老师。在我留英期间,我发现系里的教授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风格不同,却多与学生打成一片,谈及学术时又异常公私分明。  相似文献   

6.
回故乡之路———留英学者回国学术交流团在京活动侧记●蒙梓1997年6月15日,由计算机科学、光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四大学科16名成员组成的“留英学者回国学术交流团”踏上了回故乡的旅程,北京、西安、上海将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获得了英国PRUDE...  相似文献   

7.
中国留英学者、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宋永华于近日被英国皇家工程院评选为皇家工程院院士,成为50多年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大陆留英学者。1964年出生的宋永华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并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赴英留学,现为布鲁内尔大学教授。宋永华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国内的科技交流,是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现在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特聘海外评审专家、中国科技部973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宋永华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英国边境管理局于今年2月2日在京召开了留英学生签证计点积分制第四层级最新信息发布会。英国边境管理局国际事务主任芭芭拉·伍德沃德(Barbara Woodward)女士在这次发布会上透露,2009年赴英学生签证申请劲增40%,经济寒冬不减留英高温。  相似文献   

9.
资讯     
《出国与就业》2011,(6):8-11
2011年留英签证需提供指纹信息 据英国教育联盟介绍,申请英国留学签证时,学生要向当地签证申请中心提供指纹信息。这一信息将用在签证以及留英学生办理英国身份证上。新规定允许学生每周从事20小时以内的兼职工作、假期当中从事全职工作或“任何与学业相关的工作”、“毕业生工作类签证”。  相似文献   

10.
靳平 《神州学人》2009,(8):21-22
7月6日,“纪念改革开放留学英国30周年,留英电机工程学者聚会”在沈阳黎明国际酒店举行。本次聚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英国分会主办,英国工程技术学会、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电力大学院(校)长联谊会、西东控制等单位协办,来自中国电机行业及高校的百余名留英专家学者参加了聚会。  相似文献   

11.
模仿英国进行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一直是留英的中国学人萦怀于心的理念。但是,从建国实践上看,英国是一个经历长期的自生自发秩序生长起来的现代国家;从建国理论上讲,英国不仅是一个由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共同塑造出来的复杂政治国度,而且在“密尔逆转”出现之后,英国已经是一个意识形态上混合型的现代国家。从严复、储安平到20世纪80年代后留英学生构成的三代留英精英,其实都未能真正把握住现代英国的建国精髓,都倾向于从社会或社会主义的角度理解英国的国家建构,这是一种明显的政治误解。  相似文献   

12.
综合信息     
留英中国学生猛增 英国大学及学院入学招生服务处(简称UCAS)表示,目前在英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总数约为30万人,其中中国留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据报道估计,截至2002年,留英的中国学生人数已有6万人左右。来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  相似文献   

13.
2000年2月26和27日在北京国际贸易大厦举行的盛况空前的2000英国教育展,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前往参观咨询。这样一次难得的与英国大学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学生及其家长对英国大学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影响学生最终选择在哪一所学校进行他们的留英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某一学校在英国大学中的排名情况是一项很重要的考虑因素。英国著名报业集团泰晤士报每年对英国的97所大学进行多项指  相似文献   

14.
蒙梓 《神州学人》2006,(2):21-23
2005年12月23日下午,“留英学者支持贵州大学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贵州大学举行。“留英学者支持贵州大学建设服务团”与贵州大学陈叔平校长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并接受了校方颁发的客座教授证书。当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肖天存和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一起把“贵州大学黔英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金色牌匾托起时,这标志着“留英学者支持贵州大学建设服务团”进入了实质性合作阶段。一此次留英学者以团组形式支持贵州行动,肇始于肖天存博士与龙超云书记的英伦会见。2005年年初贵州省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率团到英国考察,与牛津大学沃…  相似文献   

15.
晚清至民国中英留学政策在英国推行殖民主义、中国社会“救亡图存”背景下,以洋务运动中的“海军留英”、民国时期的“庚款留英”和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国对华援助三大事件为中心,整体呈现发展曲折、政策体系不健全和受美、法两国影响大等特点。海军留学阶段,清政府大力派遣海军留英生,英方基本接收;庚款留英阶段,英国跟随美国脚步,推行“庚款兴学”;抗日战争阶段,英国积极推动中英教育交流,以此作为援华政策的一部分。留英教育帮助中国培养了多领域人才,推动了我国近现代教育、科技、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分析深层次个人访谈、焦点团体访谈资料以及学习成绩等互补性定量数据,剖析中国学生真实留英学习生活过程及其结果,研究他们如何在接受国际教育过程中适应英国文化和积累个人文化资本。结论表明,文化适应是形成个人资本及顺利完成海外学业之关键。  相似文献   

17.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统计,目前国际学生的数量已经增至450万[1]。这些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在国际高等教育系统之间流动,他们根据各自的意愿流向不同的国家。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流向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中,中国学生占据较大比例。2014年,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国际学生的31%,占加拿大国际学生的32%,占英国非欧盟国际学生的28%。随着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深入推动,中国留英学生人数将持续增加。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在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期间,中英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联合声明》,该声明强调继续促进中英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促进中英人文交流的发展,本文就我国留英学生学习状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闻集萃     
留英中国学子畅谈十七大10月20日,驻英使馆教育处组织留英学生学者代表在伦敦举行学习十七大精神座谈会。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等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大家结合在英国学习工作的实际,畅谈了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教育处王永达公参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2001年9月下旬的北京,金风送爽。由驻英使馆教育处组织的“留英学者高新技术代表团”,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项目发布和洽谈活动。当我赶到会场时,发布会已经开始了,留英学者们正依次报告着他们各自的项目。在代表团印发的精美的《留英学者高新技术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