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斯林 《神州学人》2002,(10):17-19
当上海申花让留学回国的足球硕士吴金贵担任主教练的时候,当中国足球运动员出国留洋之势如火如荼的时候,笔者突发“牵强联想”,我们每天耳熟能详的关于“留学”的各种观点和话题,似对中国足球的发展也多少有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继续他们的学习生活。许多国内的中学生想了解同龄人的留学生活,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为此,我们开设了“留学生看世界”栏目,让我们和这些留学生一起品味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3.
回味留学     
今年“两会”期间,“留学”之声依然不绝于耳。有人说留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储备了大量人才,有人说留学让中国人才流失,有人说留学让中国的大量外汇涌出了国门。也有人说如今中国城里人谈论的是如何送子女出国留学,广大农村却依然有不少人因交不起很少的学费而小学就辍学;还有人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学学回归创业、从零起步的留学生们。当然也有人说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我们的政策不应再向他们倾斜;还有人呼吁尽快建立规范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如今中国最大的热点之一,是“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早早搭桥挂钩结枝,“留学”也不曾…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面前,教师的“闲话”,哪怕即使一些与教学内容并无多大关系的“闲话”,有时也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教育的种子,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我想起了两个因为教师的“闲话”而攀登上事业高峰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百年留学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如白驹过隙,世纪之交就在眼前。人们在100年里需要总结的东西太多了,本刊把焦点对准“留学”则天经地义。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位史学家言:“离开留学生群体,中国近百年历史不成为历史,历代留学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对留学颇有研究或感受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百年留学”展开“笔谈”,希望他们所谈的也是读者想了解的。但愿我们只是想让大家在告别20世纪之际,回转过头看一看,加深一下对过去100年中留学的总体印象,观赏我们的先辈和我们自己在来时路…  相似文献   

6.
伴随低龄留学的持续走热,我们联系了一位留澳“小作者”,继上一期《我在悉尼的第一周》后,本期作者继续向我们讲述他在新学校的情况,对于留学生活的新奇感受,形象勾勒,细致呈现,让人看过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其文笔诙谐幽默、生动活泼,让我们一起走进小作者的留学“视界”。  相似文献   

7.
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要讲一些“闲话”,这些“闲话”有时会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本文论述了“闲话”的重要性,并通过“闲话”应具有目的性,“闲话”应具有连续性,“闲话”应具有时间性探讨了如何才能讲好教学中的“闲话”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白丁 《海外求学》2004,(7):60-61
这两年,寒浦路斯留学一直被炒作得很“火爆”,前往留学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地中海上的弹丸岛国,中国学生人数居然已经超过了6000人!原因就是炒作者摸准了“适合工薪阶层留学消费”这个脉搏.大造声势,让不少人走入了误区。到塞浦路斯留学真像他们  相似文献   

9.
贺方 《神州学人》2006,(1):44-44
从这一系列的政策中.我们很容易解读出一种强烈的“精英本位”: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本来就是精英者们的天堂与乐园.对他们的扶持更是“锦上添花”:对于普通公众来说难如登天的“名校就读”在留学回国人员那里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稀松平常:本应以竞标方式进行的政府物品采购却预先赋予了留学回国人员以优先的特权。所有的这些指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压抑,教学效率不高。要真正推进课程改革,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改变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做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说些学生喜欢听的“闲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让有效“闲话”激活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1.
“非典”是暂时的困难,不会动摇我们的留学理想。“非典”之灾对中国的入侵,正如冠状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一样,我们社会的肌体必须调动起全部的应激机制和免疫功能,才能抵抗其侵害而不被夺去生命,所有的中国人都说,对完成这一过程我们充满信心。非典疫情为我们的留学之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让我们把这一曲折当作我们留学之路上的一次严峻考验,调动起我们全部的身心,在抗“非典”的时期,努力走好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中国家长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读高中、大学预科。这些年龄多在20岁以下的学子,已形成一支远征美、日、法等国的“求学大军”。都说打工是留学生活的必修课,那么,养尊处优的“宝贝”们,又是如何在国外用稚嫩的双手去谋生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掘金”经历?日前,记者在他们回国探亲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3.
或师者,或学生,学习乃一生的追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为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更为卓越的教学理念,试问一句“出国留学到底好不女子?”我们将70、80、90年代人“汇聚一堂”,不少家长和学生将目标纷纷瞄向了海外院校,分三期为您呈现,各抒己见,有感而言,一起倾听他们的留学观点。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留学教育开始兴起。被洋务派称为“中国自强根本”的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却把它视为“买办教育”,把留学生一律视为外国侵略者的“奴才走卒”,不承认它的进步性。去年新出版的陈景盘同志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仍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就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五月开始     
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踏出国门,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留学于海外,求知于天涯,小留学生们肩负着极重的责任,他们除了完成学业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这对于平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来说,并非易事,于是有的人充当了逃兵,有的人咬咬牙坚持下来,成为了胜利者。为了让读者真实地了解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16.
闲话有真意     
说到闲话,人们常会把它与以讹传讹的流言蜚语相联系,视之为好搬弄是非者的谈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常有人感叹:“莫言闲话真等闲,多少是非话中来。”然而,闲话和流言毕竟不是一类。若深究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闲话其实有一种不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远山 《海外求学》2003,(15):8-13
对一般中国家庭来讲,资助孩子自费出国留学毕竟是一件“十分昂贵”的事情,可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为子女将来的前途着想,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走出国门,拿一个洋文凭回来。于是,形成了当前的出国留学热。那么,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到底应不应该出国留学呢?换句话说,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和留学服务界人士,并且把他们的观点分成“赞同”和“不赞同”两方,让读者自己下结论吧。  相似文献   

18.
梦的基础南非,有着1221038平方公里的土地,4460万的人口。正如当年欧洲那些探险家在风浪之中把开普半岛的岬角命名为“Goodhoop”一样,今天,有许多立志到海外留学的年轻学子也把南非视作他们的“Goodhoop”。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而神秘的国度,为什么会在短期内吸引如此众多的学生前来留学。让我们听听来自中国留学生的声音:“南非实行英联邦的教育体制,大学治学严谨,文凭受到英美国家认可。”“南非大学学费收费低,生活水准也不高,适合我们中国学生生活。”“这儿空气新鲜,校园环境好。”各种理由不一而足,说的都是南非高等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9.
大概只有中国人--而且是有点名堂的中国人,才会在写文章的时候开头不久说:“闲说少说,言归正传。”既然是“闲话”--你自己已经知道是“闲话”,为什么还是要说呢?可见这是装腔作势,这是一种“修辞”,这是在“正传”之前的“必须”,没有“闲话”就进入不了“正传”。可见,“闲话”也是“正传”,或者说“正传”也是“闲话”的另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20.
核心观点: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