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聂耳     
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生平介绍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聂耳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相似文献   

2.
聂耳(1912—1935)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艺术,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聂耳的父亲去世较早,家境十分贫寒。  相似文献   

3.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中国作曲家。聂耳出身清贫,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如《前进歌》、《新女性》、《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聂耳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原名聂守信,幼年时就对音乐很敏感,听到别人唱的歌曲很快就能唱出来。读小学时就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  相似文献   

4.
一个花开鸟叫的春天,我们来到聂耳叔叔身边。脚下是碧绿如茵的草地,头上是明洁如镜的蓝天。  相似文献   

5.
路遥,陕西知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人生》《平凡的世界》等。1992年11月17日因病离世.算来已快20年了。我平生与路遥不曾谋面过.但这几十年来总以偶像般的膜拜之情相待.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6.
兄弟墓     
鬼子一进村。大家就知道,鬼子是冲那批药品来的。 鬼子还是沿用惯用的伎俩,把村里人都赶到一片空地上,周围架上机枪,然后再挨家挨户地搜。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墓主记》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志怪作品,它继承了上古神话厚生爱民的思想内核以及叙事模式,超越了同时期的许多小说作品,也开启了后世志怪小说中"死而复生"情节模式的先河,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9.
歌曲《毕业歌》是聂耳在1934年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故事片《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描写这群青年在毕业典礼上集体高歌的场面,歌曲的音乐突出的表现这群青年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满腔热情,这样的歌声表现当时中国青年的爱国热诚。  相似文献   

10.
中晚唐时,歌咏钱塘名妓苏小小的诗出现热潮。究其原因,是因为苏小小形象堆积了中晚唐诗人的多重情愫:追求风流富艳的生活方式、时代、身世感伤等。通过对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流传最广的李贺的《苏小小墓》的分析发现,李贺的吟咏苏小小,既是自伤身世,又有时代感伤,还是探寻生命价值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瞿建东 《班主任》2009,(3):51-52
那天,收到一条短信:“今天又听到那首《毕业歌》,很感动!忘不了老师和咱们的班会课!”这是我的学生发来的。就是那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永久记忆。我的班会有什么奥妙,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拿身边的事说事。  相似文献   

12.
唐志强 《文教资料》2012,(34):117-118
《張黑女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全志楷書二十行,共三百六十七字,書法精美遒古,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此志中卻存在着許多俗字。本文就此志中的一些俗字進行歸納和研究,淺析《張黑女墓誌》中俗字的一些規律。  相似文献   

13.
14.
天水棺床墓年代定为北周至隋初较为合理;天水棺床墓及出土石棺床与北朝隋初入华粟特人墓葬、石葬具差异明显,墓主人可能不是入华粟特人,其族属需要进一步探讨;据文献记载,北周鲜卑贵族宇文广葬于上邽(今天水市秦州区),南北朝诗人庾信为宇文广撰写的《墓志铭》与天水棺床墓、屏风画多处吻合,棺床屏风画与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中的8首诗作高度契合,为深入研究天水墓葬的族属、墓主人身份和屏风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鲁静 《文教资料》2013,(33):28-31
诗歌是具有诗意的歌,所以诗歌翻译中,语音是不能不考虑的。本文以意大利美学大师贝内迪托.克罗齐的关学观点研究译本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他对于翻译的观点是,翻译就是创作,由此译作才能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存在于译入语文化中。本文选取的三个译本分别来自郭沫若、卞之琳和丰华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为例,阐述多维度阐释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直是中学语文的保留篇目。做为碑记,它不同于一般的概述式、歌功颂德式的碑文,且又记录了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因而成为古今名篇,理所当然。其结构上的起笔,承接与提升,三部分一目了然,因而备受推崇。  相似文献   

18.
19.
梁渡 《现代语文》2009,(8):138-140
《墓中回忆录》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教父”夏多布里昂用近半生写就的作品,除了公认的作为“恢弘史诗”的主题——描绘了一幅18至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情画,更是浪漫主义先驱的典型自我情感与个人本位的极度体现——“以我之目光观世,则万物皆着我之情绪、我之色彩”。因而,《墓中回忆录》不是具有史料价值的一般传记,而倾向是一部主题为“我的生命之我见”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20.
梁波 《现代语文》2009,(10):138-140
《墓中回忆录》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教父”夏多布里昂用近半生写就的作品,除了公认的作为“恢弘史诗”的主题——描绘了一幅18至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情画,更是浪漫主义先驱的典型自我情感与个人本位的极度体现——“以我之目光观世,则万物皆着我之情绪、我之色彩”。因而,《墓中回忆录》不是具有史料价值的一般传记,而倾向是一部主题为“我的生命之我见”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