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出于对“知识贫乏”、“语言寒伧”“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等指责的逃避,而进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应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库存,尽可能地多向学生灌输知识;应始终保持课堂的热烈气氛.在学生对老师的极端崇拜中,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形成能力。其实,这种做法常常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相似文献   

2.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拥有。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构建新知识,使学生乐学、愿学,这是每个课改实验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根据对课…  相似文献   

4.
刘爱英 《科学教育》2006,12(3):16-17
新《课标》指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简单地从外部灌输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这有利于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可见,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理念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学生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五个要素。1“读”数学学习中需要思考,而思考必…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拥有。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构建新知识,使学生乐学、愿学,这是每个课改实验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根据对课改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所看到的课例,我认为教师在实施建构主义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外语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当前教学论发展的总趋势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移到在教师的指导下,教会学生独立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以求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运用“浸入情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让学生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知识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准确地记忆、背诵知识,而衡量学生知识对错的标准就是书本上或教师的“标准答案”。教师将一切学科都知识化、实体化,即使像品德、艺术之类的人文学科,教师也主要是教授品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不是去“挖掘”知识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候也关注学生情感、意志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就是“以读导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学的效果显然是不好的。知识并不全是教师讲懂的,倒往往是学生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悟懂”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获得的知识也就最牢固。教师的教应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在读中导,学生在读中学,就能照顾到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可接受性,在导与学中与学生不断磨合,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求知兴趣。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程度。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总是处于被动位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要改变这种局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让学生想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可见,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发现,均应在他们充分…  相似文献   

11.
生物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尽可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1.利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矛盾”,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及时地把握学生并加以引导,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发现知识中存在的新问题。比如,在“减数分  相似文献   

12.
经验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进行“复制”再“粘贴”到学生的头脑中,而只能是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的过程。基于此认识,笔者认为,教学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服务”。这一重要教学思想要求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交“教学”为“导学”。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服务意识,贴近学生.走进学生;还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亲和效应,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感染。提高教师亲和力,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着手。学校应重视教学,善待教师;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定期听课,深入调查;应适时开展一些经验交流、知识培训等活动。教师则应爱校爱教,应在思想认识上到位,应不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激发自身的亲和动机,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说数学”的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地“说”知识、“思”方法、“辩”疑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反馈.将学生错误思维方式加以纠正。同时,“说”“思”“辩”的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等特点,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会自主感悟、积累、运用,体会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的巧妙点化,既点化文本教学知识,也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学生与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态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汪建华 《考试周刊》2009,(23):159-159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不能厚此薄彼。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同时还应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应当面对全体、优化教学、强化师德、锻铸师魂。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研究.经历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双主体”等各种讨论,似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然而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应对学生有着一种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获得相关体验。如何才能做好引导?  相似文献   

18.
付婧 《江苏教育》2024,(8):75-78
班主任应加强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学习,这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提升工作胜任力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可以在萨提亚冰山理论的指导下,更敏锐地“看见”人、更全面地“读懂”人、更有力地“支持”人,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家长的内在渴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一、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改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演好自身的角色,当好“导演”、“指导者”、“组织者”,而不能扮演成“包办代替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听课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其次,教师的理…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巧设悬念,将学生认识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提示出来,引导学生进入“心求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和探索知识产生急迫感,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愉快、主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