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女儿,他们一直盼望能再生一个儿子,就在他们快四十岁时,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小郭,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从小就被父母万分宠爱。小时候,小郭和姐姐打打闹闹,不管姐姐是否有理,父母总是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久而久之,小郭就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任何事都要顺着他的意,任何人都要以他的意见为中心,与家里人稍有意见不统一,他就要动手打人。  相似文献   

2.
梦苑  兰欣 《课外阅读》2006,(9):16-17
一个台湾的医生,在家门口附近开了一所私人医院。因为他的医术高超,又勤恳努力,到了不惑之年已是腰缠万贯,与他结交的也都是上层名流,门前常常是车水马龙。医生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子是一表人才,眉清目秀,女儿则是亭亭玉立。医生有个习惯,晚饭后散步,而且只要儿子陪同。每次散步,都是和独子广谈人生。他指点了江山,又指点自己盛名在外的医院,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要壮志在胸,切不可耽误。你的完美人生,我已经给你画好了蓝图:进最好的学校,然后进最好的医学院,然后到国外读书,回来后当第一流的医生!”  相似文献   

3.
<正>从前,一个富商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吃穿依靠父母,经常跟父亲要钱,但商人每次只给儿子一个硬币,还嘱咐说:"拿好啦,儿子!你也省着点儿花,攒点儿钱。"儿子每次都生气地把硬币扔进河里。商人知道后并没有责怪儿子,只是叮嘱所有的亲戚,如果他的儿子来借钱,不要借给他。随后,商人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从今以后你自己挣钱去吧,然后你把你挣来的钱拿给我看看。"儿子并没有马上去工作挣钱,而是四处去找亲戚们求借,亲戚们都没有借给他。儿子  相似文献   

4.
孝子与慈父     
我们兄弟三人都是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孝子,在那样艰难的年代,我们都考上了大学,给父母挣足了面子,父母好不自豪。所以,我很欣赏父母的棍棒政策,在教育我的儿子时也使用棍棒政策,对他从方方面面高标准、严要求,不训即骂,有时候还动手打他呢!去年的一天,当我用拐杖吓唬他时,他竟然缴了我的械,还气呼呼地说“:我都15岁了,你还常常打我。你再打我,我就离开这个家。”父母的棍棒政策在我们兄弟身上灵验,我的棍棒政策在儿子身上却失灵了。怎么办?事情过去之后,我与儿子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最后我向儿子保证“:今后,爸爸再不打你了,要学…  相似文献   

5.
在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很郑重地对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以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只有一个空位,那么,请给我让座。儿子很惊诧,以前都是父母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后来,他慢慢懂得了要为老弱病残孕妇婴幼儿让座,可谁也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我说,孩子,你已经14岁了,已经快和妈妈一般高了,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之所以要在你生日之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你出生那一天就是妈妈一生中最辛苦的一天。儿子眼睛里泛起了泪光,说:妈妈,我懂了。隔了几天,我和儿子路经一家大酒店,一个熟人正搂着她的宝贝儿子在…  相似文献   

6.
1978年,当葛优突然跟父母提出要当演员时,爸爸妈妈都感到太出乎意料了!他们觉得虽然儿子长得不丑,可也不算漂亮。一家三口都是双眼皮大眼睛,可偏偏想当演员的葛优是个单眼皮。至于说拉弹唱, 也没发现他有什么非凡的表演才能。父母担心这样一个性格内向、腼腆害羞,非常普通的孩子能行吗?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明朝最好对付的皇帝是明穆宗朱载土后,那么最不好对付的就是他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万历身上有件比杀人如麻的朱元璋和朱棣更可怕  相似文献   

8.
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郑重地对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以后我们一起出门,如果公共汽车上只剩一个空座位了,请你给我让座。儿子很吃惊,以前都是我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虽然我也要他为老弱病残孕、怀抱婴儿者让座,可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看到儿子吃惊的样子,我认真地对他说:“孩子,你已经14岁了,长得和妈妈一般高了。你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所以妈妈要在你生日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理解吗?”儿子说:妈妈,我懂了!”几天后,我和儿子一同去逛书店,经过新华大酒店门口时,看见同事小丽正搂着她儿子大…  相似文献   

9.
一位年轻女作者说:“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一直都当班长,到了四年级却啥也没当上,就整天闹着让我找老师帮帮忙,给他一个官当。”结果这位母亲真的找了老师,她儿子也如愿当上了小队长。当时有人问:“如果你的儿子长大了,让你帮他当市长,你也有办法吗?”我虽然一直没说话,但听了这话却在心里由衷地赞了一句:“问得好!”因为有些问题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努力去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儿子13岁生日那天,我很郑重地提出一个要求:以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我们俩人只有一个座位,那么,请让座给我。儿子很吃惊,因为以前都是父母为他让座,后来,他慢慢懂得了要为老弱病残、孕妇、婴幼儿让座,可谁也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我说:“孩子,你已经13岁了,快和妈妈一般高了。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之所以要在你生日之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你出生那天就是妈妈一生中最辛苦的一天。”儿子眼里泛起了泪光,说:“妈妈,我懂了。”几天后,我和儿子路过一家大酒店,一个熟人正搂着她的宝贝儿子,在众亲友簇拥…  相似文献   

11.
学会欣赏     
正一个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0,(7):13-13
如果说明朝最好对付的皇帝是明穆宗朱载垕,那么最不好对付的就是他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万历身上有件比杀人如麻的朱元璋和朱棣更可怕的武器——懒。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家中的小皇帝都出国留学了,父母看着从小呵护备至的“家中一宝”在留学生活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生活能力强了,更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原则,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平常的,也是应该的。但是在父母眼里儿子的进步是了不起的,是留学使儿子真正成熟,是他走向社会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陈教授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父亲。他的儿子是学校礼宾队队长,出去的时候都是衣着整齐,帅气迷人。但是,学习成绩却一度降得很厉害,甚至曾经五门功课挂"红灯"。陈教授就跟他儿子说:"老师已经告诉我了,如果功课继续这样,你可能连礼宾队队长也当不了了。"陈教授知道儿子非常喜欢当礼宾队队长,他说:"我不要求你考多么高的分,但至少要顺利毕业吧。"看到儿子很难过,他又说:"要不我请人帮你  相似文献   

15.
有问有答     
我该怎样管教蛮横的儿子? 我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有一件事情让我很气愤:孩子现在很不尊重父母,甚至已经到了打骂父母的地步。比如,有一次我给他打了洗脚水,按理说他应该说句“谢谢”吧,但是他什么表示也没有。我问他:“你为啥不谢我?”他说:“我就不谢你,怎么着吧!”我说:“你咋不尊重父母?!”  相似文献   

16.
三次家长会     
案例: 这是一个母亲讲述的真实故事。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个小朋友,惟有自己的儿子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跟着梦走的。当父母的梦实现时,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梦再转嫁到孩子的身上。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父母的梦和发生在子女身上的现实之间发生了错位。“你怎么现在才想起来管我!”这是吴先生一提到儿子时,马上就会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曾经是那么深地刺痛着他。吴先生是国有某知名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因“你怎么现在才想起来管我”此,他潜意识中的概念就是,儿子很优秀,能够对自己把握得很好。正是如此,工作繁忙的他对儿子非常放心。在儿子上高中后的一天,他回家吃饭时看到了…  相似文献   

18.
一位母亲因为对家长会的“另类”表达成就了一个孩子。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还有你儿子不爱学习,这以后可怎么办啊。”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相似文献   

19.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充满着快乐、幸福,我也不例外。在儿子吵着要三个字的名字的时候,我给他添了一个字“怿”,表示快乐、欢喜的意思,因而名字叫陈怿楷,我希望他的日子踏实而快乐。很多时候我都会问儿子,妈妈为什么给你的名字添了“怿”呀,他马上就会说:“妈妈希望我开心、快乐。”反复地这样问,儿子对“怿”的意思已牢记在心。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每次练琴、练字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会不断地窥视我的脸。尽管我在旁说“;楷楷,没关系。你就这样很好,你很棒。”儿子也知道他做得很多,可我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担忧。…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还有你儿子不爱学习,这以后可怎么办啊。"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