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教助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中国西部经济较为落后、财政困难、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同时没有完善的低保法律体系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针对西部农村地区农民生活较为贫困的状况,着重对西部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经济性、效率性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其资金是制度建设中最关键因素。从资金的供给来看:供给总量和覆盖面呈逐年上升趋势;供给主体逐步转由中央、地方政府共同负担;供给渠道主要是由中央地方政府分级负担,同时大力吸纳社会资金。从资金的监管来看,政府应该从资金的使用效率、运作程序方面来实施监管,同时考虑到法律、行政部门和社会多方面因素,以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使农村低保居民受益。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救助制度。其保障对象应为全体处于贫困线且具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的贫困农民。保障标准应根据相应的消费标准结合恩格尔系数测算。保障资金应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列入财政预算,由县、市民政部门实行专账管理。  相似文献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立法层次过低,体系不健全,保障资金不足,落实困难,保障工作随意性强,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因此,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尤为重要。该法的立法目的应定位于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保障对象应明确列举,保障标准要坚持动态、量力而行的原则。保障资金的筹集在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基础上应当以中央、省及政府为主,并列入财政预算。救助形式采用现金与实物相结合、小额信贷等方式,并应明确规定保障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财政分担模式全国各异,不少城市采取根据低保人员所在单位性质分别由市财政或区财政独自包干的模式。随着财政、税收等相邻制度的变迁,这种模式在运行中会出现不少弊端,因之,必须转向不再区分单位性质,而由市、区财政按某一确定比例共同分担低保资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城镇和农村应采取积极措施克服目前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在探索之中,传统的社会救助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想建立这样的保障制度,必须对传统的社会救助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最低生活标准和保障对象以及资金筹集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也是尽快建立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难度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起步较晚,其发展也不是很完善,存在城乡差异显著、制度本身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实施效果,因此应健全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经济转型和入世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情况下,应大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应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这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国家经济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广东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正式被纳入了法制轨道并取得显著成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从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提高保障标准和增加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一项惠及近九亿农民的最大民心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难题在于:如何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在参考国外学者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探寻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测算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方法,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将目光聚焦于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成为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但是,随着城市低保的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开始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农村低保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资金负担以及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作个简要综述,有利于农村低保今后纵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7,(2):24-2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稳定社会,促进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制度实际效用的发挥。通过对甘肃岷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地调查,详细而全面分析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完善岷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社会理论体现了风险的社会性、制度性以及责任性等三个方面。根据该理论,分析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庞大、贫困人口的社会归因性以及政府责任模糊性的结论,剖析了政府责任模糊的归因.驳斥了政府“政府财力有限”的观点,指出政府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中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充当“运动员”角色。  相似文献   

1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起步较晚,其发展也不是很完善,存在城乡差异显、制度本身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实施效果,因此应健全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二元社会结构,主要分为两大体系,即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相应地区分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种制度分属于两种体系,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救助标准、覆盖面、制度的成熟度等方面较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一些差距。而要协调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事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它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对于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农村低保家庭实行政府救助制度的时间还不长,一些配套措施还跟不上,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基于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宏观背景,剖析玉林市农村低保制度微观管理工作的成绩、经验以及出现的负面环节,开展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研究,不论在理论还是实际运用的层面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苗 《华章》2007,(6):126-126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城市贫困人口,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制定一系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笔者分析了城市贫困人口出现的背景和政策的演变过程,探讨国家福利制度的深层理念,研究其体制改变前后的差别,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青海全面实施,但还存在着覆盖面窄、分档次补助标准难以操作、农牧民家庭年人均收入难以测算、低保对象难以界定等问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合理界定保障对象,科学制定补助标准,确保资金筹集,完善财务监管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