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作为反映成长的"励志小说",应该说《孤独之旅》非常适合初三学  相似文献   

2.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描写了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孤独之旅》节选自北大曹文轩教授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这部作品曾经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也获得了好多大奖。应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关于少年成长的小说。怎样阅读小说呢?下面我们就结合《孤独之旅》这一课的学习,分三点来讲:  相似文献   

5.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编辑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虽是节选,但叙事简练,情节完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的  相似文献   

6.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中主人公杜小康在经受了少年成长的痛苦与煎熬后,体会到了成长后的幸福,那是一种能将成长中的伤口解读为一朵美丽的花的勇气与豁达,是承受了人生第一次磨难后的成长的觉悟和孤独的苏醒。从此,责任担在肩上,生命变得坚韧,人生渐趋丰饶。  相似文献   

7.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是篇幅较长的自读课。课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坚强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雪 《读写月报》2022,(27):26-32
<正>[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因家庭变故而辍学的杜小康跟随父亲杜雍和远离家乡,去遥远的芦苇荡放鸭,在历经孤独恐惧之后,最终战胜了孤独,变得勇敢坚强,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成长是小说的主题,而“孤独”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这场孤独之旅,让杜小康由脆弱到坚强,由胆怯到勇敢,由恐慌到自信,  相似文献   

9.
《孤独之旅》节选自著名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虽是节选,但是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它讲述了油麻地富户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和同学去放鸭子的故事。这个倔强、内向而又十分敏感的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忍受着孤独,昔日母亲的叮咛、朋友的欢笑都随着小船的飘荡,离他越来越远,离开了油麻地他的心里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选编在人教版初三课本小说单元中。这部小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情感细腻。这段节选独立成章,展示了小主人公杜小康在野外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恐惧,走向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文章虽思路清晰、内涵丰富,但因为是同课异构,一篇课文两位老师教授,这就需要做到角度相异,侧重不同。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  相似文献   

11.
课本里的《孤独之旅》和这里的《秃鹤》都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曹文轩的小说写得很美,这是有口皆碑的。美在哪里呢?主要是里面的人物大都有着闪光的品质,如正直,善良,热心,坚强……或者虽然有不少缺点,最终却能超越自己,故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本文的主人公杜小康在小说中原来是班长,学习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家境优越却不骄纵,还大度“乐善好施”,关键时刻有胆识,深得同学的拥护甚至崇拜爱戴。家庭遭遇变故而失学之后,他对念书一事念念不忘,甚至去学校偷同学的书回来读,只是最后迫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让他继续上学才与父亲去了芦荡养鸭。  相似文献   

13.
新奇之旅:如果你曾经喜欢过电影《星球大战》,那么你就有可能喜欢这篇同样新奇的科幻故事;如果你的心里仍然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飞越太空的梦想,那么你就应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4.
郭敏 《语文天地》2011,(1):22-23
曹文轩《草房子》的一小段文字《孤独之旅》被选人了初中语文课本,这是一段小学生杜小康走向成长的文字。大红门里的杜小康,因家道一落千丈而失学,其痛苦中的沉沦与奋争,撼人心魄。他跟父亲放鸭的那些日子,寂寞、孤独煎熬着他,也在摧生着他。暴风雨里,他像高尔基笔下那只搏击风浪的海燕,在莽莽苍苍的芦苇荡里狂奔着,追赶失散的鸭群。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夏天,笔者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上,观摩了一位名师的示范课——《孤独之旅》。该课例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好评,但笔者以为,该课例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学过程因感性的缺失而导致审美的缺失。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如下:(1)背景材料介绍——作者介绍、《草房子》介绍以及杜小康介  相似文献   

16.
【苇月的话】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某一天天地突然安静下来,你变得沉默、爱思考,心底有了隐秘的角落;你不再是从前那个爱玩爱闹的野小子或者疯丫头,更多的时候,你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待一待;你想跟家人说说你的烦恼你的忧愁,他们却不理解,这时候你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重温小说关键情节,在思维中形成人物关系图。2.评论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解读小说主题。3.回望整体内容,提升阅读感悟。4.关注曹氏文字特色,引导学生进行象征性细节阅读,掌握阅读方法。聊书流程一、重温要点,梳理人物结构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草房子》,谁知道书中的第一男主角叫什么名字?师:《草房子》这本书写的是"桑桑"在油麻地小学读书时期亲眼目睹或者直接演绎的一些故事。那么你认为封面上所写的《草房子》三个字是否就是  相似文献   

18.
《孤独之旅》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运用叙事学分析《孤独之旅》的叙事特点,从心理批评视角解析少年“成长”主题的内涵,进而从教材视角分析课文的育人价值。通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分析,发现《孤独之旅》再现了少年成长的真实困境,刻画了少年重建自我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关注这一价值,引导初中生自我审视并应对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19.
喜欢《老友记》中安妮斯顿的傻大姐形象吗?不喜欢?《绝望的主妇》里有五个美女够你看!好吧,你要是喜欢帅哥的话那就看《迷失》,喜欢硬汉的看《越狱》!当然,如果你对医学题材感兴趣的话可以找到《实习医生》,爱好侦探题材的看《犯罪现场调查》(比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强多了)……你要知道,看美剧,不仅能看剧情,还学发音,看  相似文献   

20.
喜欢这篇文章,跟喜欢张楚的那首《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一样,语言直白又漫不经心,但却让你真实地感觉到哽咽在喉咙里的那份孤独…… (Ter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