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笑来矫正或诛伐”——老舍的喜剧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本文分析了老舍对喜剧的独特理解:喜剧来源于生活,其实质是矛盾,其社会功能是“批评生命”;剖析了老舍喜剧创作多色调的审美追求:幽默喜剧具有心宽气朗、轻松谐趣的美感特质,讽刺性喜剧则有冷峻辛辣之美,正是它们的合奏,老舍的喜剧作品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谐趣论     
谐趣是一种喜剧性的审美心理感应,即人们在喜剧化的人生情境或艺术氛围中所感受到的人生趣味.能谐表现了挑战人生的智慧与激情.能谐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阮大铖每一部传奇作品问世几乎都会在当时产生轰动效应,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戏剧现象。从其今存《石巢传奇四种》来看,曲词优美毕肖,情节诙诡奇险,风格喜剧谐趣,表演实效动人,在艺术上确有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诗坛,李老乡凭借“浪漫的阿凡提”或“卓别林”式精神,接续了现代诗歌的喜剧传统,标举着健康的自嘲与反总习惯,成为当代诗坛迎风飘展的一面旗帜。他的诗歌表面上似乎精灵古怪实则沉重无比,主要以西部为背景,在主题开掘上更为深邃,借助幽默的诗意传达时间之伤、精神之痛;创设了悲欣交集的幽默模式,设置喜剧性的虚拟情境,看似谐趣的背后藏着诗人极严肃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剧作家.彼时的话剧,多以悲剧为主体,他却热衷于喜剧;旁人的名作均为多幕剧,他却以独幕剧见长,比如<三块钱国币>. 此剧情节并不复杂:女佣李嫂无意中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个花瓶,被勒令按原价赔三元钱后走人;同院住的大学生杨长雄为之鸣不平,和吴太太发生了争执.按说,这样的内容易于平淡,但作家偏能把此剧写得谐趣横生,引人入胜,原因是他有高超的喜剧艺术.  相似文献   

6.
小品语言形象幽默谐趣是通过变异形成的。“赵氏小品”充分运用变异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递审美信息,使观众感受到喜剧小品的幽默之美。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分析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的双重角度来看,《西游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情趣美”。《西游记》的“情趣关”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从题材、境界、形象看,具有奇趣美;从动物精灵、打斗场面看,具有童趣美;从性格塑造、喜剧部冲突、市井生活、化俗为关四个方面看,具有谐趣美。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剧作家丁西林早在一九二三年写的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写了一对青年人的爱情,嘲笑了当时虚伪的社会风气,妙想天成,谐趣横生,一时脍炙人口。几十年来,这个戏一直作为“五四”时期优秀作品而不断演出。 戏写的是作为贤妻良母的吉老太太,表面上宣称子女婚姻可以自由,而实际上却包办着子女的婚姻;作者让吉先生和女护士余小姐这一对青年男女用机智的说谎的办法瞒过了她,取得了自由恋爱的胜利,反映了新思想与旧脑筋的矛盾。戏的情节并不复杂,但颇有喜剧特色,在现代戏剧领域内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苏轼谐趣诗词独树一帜,表现形式多样,它们的出现,是苏轼戏浪性格和超脱苦难的结果。本对苏轼谐趣诗词的特点与形式原因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西方喜剧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喜剧致笑机制的心理学阐释.二是喜剧作为一种艺术体裁在艺理论上总结。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喜剧致笑机制作了探讨,亚里士多德则奠定了喜剧的美学理论,而他们的喜剧美学思想源于当时喜剧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一个诙谐的人,诙谐早已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了他的整个文学生命。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极大一部分充满着谐趣,这种谐趣大致可分为两类:单纯的诙谐和寓庄于谐,而且,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体现的这种诙谐是有它自身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轨迹的,是在他的生平经历、性格气质、才气学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出他的谐趣,而且“蚀刻”了他的谐趣的发展历程;苏轼的诗词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和乐观的精神,是他一生人格的结晶,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谐趣     
散文讲究情和趣.这个趣多为谐趣.谐趣出于幽默,或者说就是幽默的表现.谐趣可看作情与理在另一个层次上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他刚刚踏上文坛之时创作了一些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由于创作的时间早,在沈从文整个的文学创作史上所占的比重又很小,因而很容易被人们遗忘。但在事实上这些戏剧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存在着,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谐趣呈现的策略,谐趣中的理趣,谐趣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来探讨沈从文戏剧中的谐趣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的类意识以及对讽刺喜剧艺术规律的捍卫等是陈白尘讽刺喜剧的主要历史贡献。这些努力有效地促进了讽刺喜剧跟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从总结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陈白尘调整喜剧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反思和体认了解放区喜剧民族化的艺术价值,认为解放区喜剧消解了二三十年代喜剧的欧化色彩,同时借鉴古典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审美要素与表现手段,在题材主题,人物塑造、冲突建构、文本语言等方面重构现代喜剧的民族化,为创建现代化,民族化的喜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莎士比亚与莫里哀的喜剧艺术作了比较,对批评界流行的“扬莎抑莫”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对莎、莫的比较应在喜剧范畴内,因悲、喜剧处置角色的要求是不相同的,莎的喜剧人物也是类型化的.文章分析了莎、莫喜剧产生的文化渊源,指出莎、莫的喜剧是欧洲两种喜剧传统的产物,比较了莎、莫喜剧的不同风格,以及他们在塑造人物、编织情节、制造喜剧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在喜剧艺术的成就与经验上,莫里哀与莎士比亚是同样伟大的.  相似文献   

18.
严肃与谐趣     
严肃与谐趣肯定不同:前者以一本正经为主要特色,后者则用幽默风趣武装着自己。 而且最近读报,还偏偏读到了一句挺发人深省的话:“低级动物善于把游戏变成严肃活动,而高级物种则能够把严肃的活动演变得充满谐趣。” 真是言简意赅! 那么,何谓把“严肃活动”变得“充满谐趣”呢?贺拉斯说的“寓教于乐”似可作为最好的答案。 不是吗?教育本是件严肃的事,但只要把它寄寓在娱乐之中,它就会突然间变得妙不可言,亲切无比!因为,它将不再是板着面孔的冷冰冰的说教,而是一举变成了娓娓动人的迷人的故事!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是在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美的同时,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在当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认清教学本真,回归教学原色是众多语文教育者的心声。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注重追求谐趣、情趣和理趣。有谐趣,就有和谐的交流;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了理趣,就有了深切的感悟。有交流,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喜剧与真、善、美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喜剧艺术创作和欣赏在认识、教谕、审美机制中不同于一般美学形态的特殊规律,认为喜剧的真、善、美是在对假、恶、丑的否定性表现过程中转换生成的,对喜剧美学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难题诸如喜剧的基础、喜剧的美学特征、肯定性喜剧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