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社会发展过程的隐患。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隐患。要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就不能不研究并解决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一、目前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和扶持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观念方面。一方面由于前几年国家扶持力度不足,政策倾  相似文献   

2.
姜鸿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54-55,46
法律援助解决了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使人们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开拓了中国社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民主与法治基础上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其关爱、保护的程度已经成为考量以人为本理念是否具有真实性和人权保护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尺。弱势群体社会权益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从经济权益上关心和保护他们,更需要从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生态权益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保护他们。具体应通过实行制度创新、建立畅通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注意从整体上保护等保障弱势群体的各项社会权益。  相似文献   

4.
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建构怎样的弱势群体权益保护范式,是解决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的关键,并直接关系到弱势群体的权益能否显著提升.权益问题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涉及三项:生存权益、发展权益和社会参与权益.在进行了详尽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它们三者紧密相关.尤其是后两者对前者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建立含纳上述三方面的保护层,完善基于多维度权益保护的行政责任,是当前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新的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实践中,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全面改革时期的制度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深化推进三个阶段的政策演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念在力度、深度上都有了新的拓展,充分体现了苏南地区的体制与制度优势。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苏南地区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过程中存在着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健全、法律保护不足、利益分配机制不公正、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与就业援助制度不到位等方面的体制障碍与制度缺陷。苏南地方政府在未来的社会治理中要着力解决这些体制障碍与制度缺陷,以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在关系国民生计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此繁荣背后,人们也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的问题上,理性地去探讨法理与人情、公益与私利之间的平衡。能否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关系着国家持续发展的大计,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牵动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而由于社会中的不平等造成的这种弱势群体权利的弱势地位无疑会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这就使得对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注弱势群体,已成为党和政府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要针对其相对被剥削感、不满情绪、自卑妥协倾向、内讧抵抗等思想特点,以社区为龙头,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不断理顺其思想情绪,激活其精神动力,使这一群体在思想上、经济上早日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教育行政法制建设过程中弱势群体的权益难以维护的原因入手,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立法建议、建立中介机构、监督方面加大透明度、强化公民的行政法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把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和救济设定为国家基本义务,在宪法上予以确立,需要理论的证成,需要寻求弱势群体宪法保护的正当性。这种正当性即:基于人权保护的需要;基于平等的追求;基于正义的实现;基于秩序与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当前应特别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公正司法,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人身权利;加大社会救助的力度,拓宽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渠道。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指出,权益是权利和相应利益的形而上概括。教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相应的合法权益,即一般的公民权益和特殊的教育权益,并根据教育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从保护生体和保护渠道两个维度探讨了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个体权益冲突的日趋复杂性,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日显突出。仅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在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加以保护,已不能真正实现其权益的保护,只是一种救助行为。因此,必须在妇女弱势地位形成的源头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索建立以实质平等为目的,更加有效的、全方位的妇女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弱势群体问题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必须建立起提高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有效机制,才能提高其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 ,权益是权利和相应利益的形而上概括。教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相应的合法权益 ,即一般的公民权益和特殊的教育权益 ,并根据教育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 ,从保护主体和保护渠道两个维度探讨了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进入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不平衡,导致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并呈日渐增多的趋势,这种现象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实现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为其构筑体系化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思想状况异常复杂,直接影响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并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弱势群体及其劳动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在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存在已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的发展,因此只有从保护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入手,使其最终脱离生活的困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司制度的建立无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运用这一制度的同时,不应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规定,但总体上是消极、滞后的,尚有许多不足,需要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弱势群体同时经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他们的社会保障状况令人担忧,并且有程度不同的边缘化。因此,政府对他们应该有特殊的政策保障措施,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卫生与医疗保障、最低公共教育保障、最低住房保障和最低公共安全保障政策的底线,等等。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改变他们的弱势状况,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