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尔嘉耶夫是俄罗斯20世纪宗教哲学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他的整个思想基石是建立在对客体化世界观特征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别尔嘉耶夫认为,客体化世界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压迫与异化;普遍性对个性的吞噬;必然性对自由的先在和无个性的个体理解。客体化的克服则在于末世论的理解,末世论哲学的核心就在于将客体化的原由理解为堕落,把终结理解为对客体化的彻底克服。  相似文献   

2.
别尔嘉耶夫从生存论的意义上来探讨人的精神自由问题,批判因主客认识论而导致的人的被客体化。这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极具启发意义,因为它可引导我们关注学校教育中师生被客体化的问题,关注生存论意义上的人的精神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3.
别尔嘉耶夫所谈论的“关”与自由问题息息相关。对他而言,美的问题实际是人的问题,它关涉到人与世界、人与精神的关系。关发生在精神的召唤与人对此召唤的回应之中,是人参与到上帝的创造中去。关就是在这种创造中精神对客体化世界奴役的斗争及胜利,由此人原初的自由向精神或上帝的王国抵达而成为真正的自由。在他的理论中,关由自由来解释,而关却解释着上帝的国度,它实质上表达的是别尔嘉耶夫对人的最高价值作出的判断和与其相关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别尔嘉耶夫对客体化的世界观提出了诸多批判,他认为客体化世界观是把人向外抛,是使人服从于外在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和理性化条件。客体化是外化了的“非我”的产生,是奴役和堕落。由此,他指出只有在末世论的前提下。才能克服客体化对人的诱惑与奴役。但对别尔嘉耶夫的末世论的洞析是以对其历史、时间和创造等概念的理解为前提的,正是基于此点,本文将力图阐明这些前提性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知识的客体化问题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知识作为认识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结果,也是社会意识中的高级部分。凭借知识,主体在理论上把握并且在观念上改造客体,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既然知识是依赖于主体的大脑并通过主体的精神活动而产生,自然具有主观性、精神性。问题在于,任何知识的形成特别是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同时又是知识的客体化过程。通过这一  相似文献   

6.
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创新人才产生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发展一般来说是创造性活动开始的。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离不开创新教育,要实施创新教育,就一定要提倡对现有知识成就的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批判精神使得创新教育不会停留在简单传播和模仿的层面上,而自由精神使得创新过程中一切批判性思维方式得到切实的保护。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是创造人才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学要提升自身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品位,就必须守护自由精神。但大学的自由精神是有边界的,自由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教育内在的规范秩序既为自由划定了边界,又是自由精神生长的土壤。高校开展教学评估,帮助大学建立教育内在的规范与秩序,有利于促进大学自由精神。为进一步发挥评估对大学自由精神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必须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理想,放眼长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0.
学术自由精神一直是大学的灵魂。在当今现状下,我国高校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存在学位法律不健全过分追求功利的现象,导致学术自由精神失守。为守护高校学术自由精神,对外要建立健全学位法律制度,对内要促进高校学者自由精神自我觉醒,两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在高校学位授予过程中实现对学术自由精神的深层守护。  相似文献   

11.
学术自由精神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从一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过渡到现实层面,学术自由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还需要落实在实现层面,从精神到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现代大学制度核心精神形成的过程,学术自由精神实现成为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根基。鉴于这一意义,如果要真正实现学术自由精神,需要围绕法律制度、政策制度价值取向以及学者经济保障等方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为教学发展提供了契机,教学临场感是在线教学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胡塞尔客体化行为理论,提出在线教学临场感的无蔽显现是感知行为、直观行为、表象行为、客体化行为的发生过程,亦是在线教学临场感由浅表向深度的生成过程。指出在线教学临场感走向遮蔽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异化、虚拟场域的桎梏、技术观念的冲击。由此,提出去除在线教学临场感的遮蔽状态,首先,在本体论上显现技术的本性,让学习者沉浸于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体验中以解除自身蒙昧的状态;其次,在认识论上构建在线教学临场感的层次认知,认识在线教学临场感的生成具有层次性和奠基性;最后,在方法论上回归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体验”,体验在场与缺席、整体与部分、多样性与同一性的“聚集”。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学要提升自身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品位,就必须守护自由精神.但大学的自由精神是有边界的,自由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教育内在的规范秩序既为自由划定了边界,又是自由精神生长的土壤.高校开展教学评估,帮助大学建立教育内在的规范与秩序,有利于促进大学自由精神.为进一步发挥评估对大学自由精神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必须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理想,放眼长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4.
耶鲁大学始终坚守着独特的自由教育理念,在保守中维护自由,忠于教育,唯真理至上,为其他大学树立了自由教育的光辉典范。本文从其自由教育的表现和实质进行论述,探讨其"绝对自由"的精神,并分析了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形势下,精神自由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心态,有许多问题需要认识和探讨,值得研究和思考。本文试就语文教师精神自由长期缺失的原因和精神自由的功能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活动起一点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耶鲁大学始终坚守着独特的自由教育理念,在保守中维护自由,忠于教育,唯真理至上,为其他大学树立了自由教育的光辉典范.本文从其自由教育的表现和实质进行论述,探讨其"绝对自由"的精神,并分析了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学习自由的意义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充分尊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化、高层次研究能力人才的重要过程。分析学习自由,对于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对于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从对自由问题的哲学探讨出发,考察了现代大学理念中的自由精神,阐述了研究生学习自由的涵义;从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研究生的身心特点、研究生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研究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生学习自由的意义;从人本精神、价值导向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生学习自由是一种有目的制约的、有限度的、需要法律保障的、充满人本精神的自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王荣荣 《文教资料》2012,(4):107-108
"自由"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概念。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同一时期的不同人,"自由"观都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自由教育的本质即自由教育的精神,其取决于人们的"自由"观念。作者通过对伯林《自由论》中两种自由概念的思考,推出在此自由观观照下自由教育的核心精神即人道主义精神与理性精神,希望此自由教育之精神成为使教育真正作为一条通达自由之路的引领。  相似文献   

19.
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是在宗教哲学视野内对人自身发展历史的阐释,因而在本质上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他把人类历史从根本上理解为精神史,是人的自由精神堕落的历史,是人的自我拯救的历史,历史中人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因而历史的全部意义都在于终结。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以宗教的话语方式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背景下人的文化危机以及摆脱这种危机进行了阐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人自由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道家自始至终最崇尚的精神,是自由精神。道家思想的自由精神关爱个体生命,在政治上尊重个人基本权利,在精神上追求“与道逍遥”的超然境界。道家自由精神对现实中教育自由的种种异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