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杂字书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一种独特的童蒙识字材料,其所刊内容多为日常生活常见事物。杂字书一般字体工整,但方言俗字、讹字甚多。文章利用俗字原理及版本异文对岭南杂字文献俗讹字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2.
道经中存在大量的俗误字,是文本校理和阅读中的一大障碍。文章比照不同的道经版本进行考证和分析,指出道经中存在的俗字及文字讹误现象。  相似文献   

3.
道教典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也是辞书编纂的重要语料。回顾十年来的道教典籍词汇研究,既有成绩也有不足。展望未来的汉语词汇研究,道教典籍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道教的写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道教写经最盛行的时代。本文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探讨了唐代《道藏》编撰及道经的传写。作者对唐代道经编撰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缜密的阐释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认为唐代道经传写的盛行;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5.
道教俗神何氏九仙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学术笔记中有大量有关文献用字讹误现象的分析,这些研究不乏真知灼见,对古文献的阅读和整理都是有益的参考,但是其中部分研究内容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以学术笔记中讨论较多的"酂"和"更"字为例,辩证其得失。  相似文献   

7.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9.
以现代的学科分类来看,讹字与通假字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但是在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中,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且不易辨识。对此,历代《汉书》研究者都用力甚勤,但又难免有缺失。本文就阅读《汉书》及各注本过程中遇到的此类问题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历史语言研究来说,现存的文献材料只保存了当时语言应用实例的极其稀少的部分。二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又富有语用特色的道教文献,是值得重视的,可惜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本文利用早期道教文献资料,从几个方面说明它对汉语词汇历史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道教文献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蕴藏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语言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道经中疑难语词颇多,是文献解读的一大障碍。本文选取了若干疑难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些词语语义隐晦,不易理解,有待诠释。本文选取了敦煌道教文献中的一些词语,从语言学和宗教文化的角度对这些词语的语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没有被大型辞书所收录,这也造成了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本文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宋徽宗政和年间在福州雕版的《万寿道藏》,是当时最大的一部《道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部雕版的《道藏》。其规模之大、校定之详、刊刻之精、刻成之速,不仅在当时,即便在后来的历次《道藏》修造中也是罕见的。而其雕版的直接主持者黄裳,对这部《道藏》的成功雕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黄裳本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是他圆满完成监雕这部《道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藏两系佛经,由于受语言文化、译场组织,以及社会心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语体上呈现出不同特点。这种特点对汉、藏两地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卷中的道经,为道经文献及中古汉语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材料。本文摘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道经中一些条目,解释其中的词语,通过释义以校正敦煌道经写卷和《道藏》各自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过对"■""■""■"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的分析,"■"当是"婬"的异体字;佛经中的"■"当是"■"的异体字,音为"丁计切"或"当盖切",与"足迹"之"■"异字同形;"■",义为"安""天""大"或"明",读"奴丁切"。佛经中,"■"为"冥"的俗字,读"忙经切",义为"暗"或"幽"。通过对以上三个疑难字的考辨,有利于佛经文献的正确解读,补充了字书、韵书、辞书中均无收录的字形"■"和"■"的本义"安",对"■"已有的研究观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