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在中国的教育是不敢惩罚的教育。大多老师根本不敢批评、惩罚学生。普遍存在溺爱、赞美教育和缺少挫折教育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大多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他们认为被老师批评是受了伤害。性格外向的学生会顶撞老师,以发泄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不满,内向怯懦的孩子则可能伤害自己,如哭泣、离家离校出走、怀恨在心或自杀等。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学校中一个14岁的孩子自杀,因为这个学生往老师身上甩钢笔水,被老师批评了。这样的例子不少,甚至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也会做出很极端的举动。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3,(1):53-5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说,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而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这样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说的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  相似文献   

3.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完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惩罚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家长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越差。孩子在体验中长大,不是在说教中长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既然惩罚这一现象在实践中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应该正视这一特定的现象,在理论上给予合理的分析。一、正确区别批评、惩罚与体罚批评是指对学生犯错误时有针对性的口头的否定性评价,在实践中是允许的,而且也是有效的。惩罚与体罚向来联系较紧,在日常生活中,常被混同。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罚体验 的学生是不健康的学生,如果我们确实致力于把学生 培养成适应社会同时也是个性发展的人的话。 在教育中,奖励或许是最贴近善的手段,但是,并 不存在与之相对的另一端。也就是说,我们绝对不要想 当然地把同样是作为手段的惩罚误解为是最接近恶 的。教育中大部分惩罚的出发点正是朝向善的。我们应 该努力的,不是空谈教育中应不应该有惩罚和实际中 是不是有惩罚,而是如何使奖励与惩罚作为教育手段 相互匹配得更好、更艺术,以及因为教育惩罚的合理 化、科学化而避免极端事件的反复出现。可以说学校 中,没有不曾惩罚过的教育者,也没有不曾受过惩罚的 受教育者。 问题之一是我们有必要好好学习如何惩罚,正如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处罚或制裁,是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采取的手段。近些年,随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人们对教育中的惩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如何看待惩罚的教育价值以及在现时代如何合理地使用惩罚。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推广,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素质教育的"革命",它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面向世界、面向国情、面向教育现状适时提出的。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文化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建设人才,是极为必要的。新课改一改往常的程式呆板僵化  相似文献   

9.
10.
在关于能否惩罚犯错误的学生问题上,中外教育研究专家大多认为:给予犯过错的学生以正当的惩罚是完全必要的。 据媒体报道,加之笔者所见所闻,学生难管、屡屡犯错的并不鲜见。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视而不见或是“不敢管”甚至“放纵”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惩罚,至少是没有境界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人民教育》2004年第8期顾国瑜老师的《惩罚要讲力一法》,很受启发,但顾老师文中讲的两例经典教育故事,事实上都不能叫做批评,更不能叫做惩罚。顾老师举的魏巍的例子,并不是惩罚适度的问题,而是老师用一个幽默的举动,给学生一个暗示,既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使学生感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现在比较流行的教育方法就是称赞和鼓励。“称赞、关爱、赏识”是蜜药,这些正面激励的效果无需备述了。“宽容”之类的药属于中性保健药品,能帮助患者养心静气,调整心态,不足之处就是疗  相似文献   

13.
国人向来很重视教育问题,他们把孩子的培养当作一种社会义务。但是,身为世界上最浪漫的法兰西民族,法式教育在细致严格的同时往往又掺入了温馨而浪漫的幽默色彩。以下是我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正玩得起劲的时候,篮球不慎打落书架上的一个花瓶,花瓶"咚"地一声重重摔到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研究》2009,(5):14-15
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和几个同学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一件地分割、观察。谁知道这只狗是校长家的。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学生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怎样惩罚他呢?  相似文献   

15.
早自习铃响了,又是向阳未到。这家伙,在我接任初二三班班主任工作四个多月以来,很少按时到校。每次迟到,我都找他谈话。他态度似乎非常诚恳,答应以后不再迟到。可是第二天,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真使我伤脑筋。更让人气愤的是,往往是在学校的考勤人员刚一走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使错误行为得以遏制,也就是布鲁纳的负强化。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成功的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甚至包括体罚。  相似文献   

17.
冯玥  寒羽 《家长》2006,(12)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著有《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等。  相似文献   

18.
19.
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从教学的实际经验中我们已感受到了“赏识”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在提倡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讲到惩罚孩子,多数人就会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一种极端的惩罚行为。要知道惩罚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当,宝宝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正错误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