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言干瘪,词汇贫乏,陈词滥调,人云亦云,空洞无物等。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的文采,其途径是: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善于吸收网络新词汇,语言与时俱进;创造性运用已有词汇,张扬语言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文质兼美”是建国以来一贯坚持的选文标准,含义却长期处于“摇摆”之中.“文质兼美”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选文标准,“合理虚构”是“文质兼美”的实践形态.在现实中,理想标准与实践形态之间出现偏离或矛盾成为必然,这种必然主要体现在:“文质兼美”的中立性与“合理虚构”的去中立性之间的矛盾,“文质兼美”的统一性与“合理虚构”的“骑墙性”之间的矛盾.不存在唯“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也不存在超“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文质兼美”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标准,永远走在完善“合理虚构”之路上.  相似文献   

3.
<正>一、让作文表达需要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每次作文都是教师命题,学生按题作文。学生没有生活实践的积累,只好衔笔头、假思索或翻书本掩饰,最后只能搜肠刮肚,胡乱应付交差,造成了许多学生怕作文的心态。为改变现状,我在教作文的过程中,努力转变自己,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而变身为引导者、设计者,千方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用文字来沟通、来表达的欲  相似文献   

4.
<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可以分为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是指读课文,即语文书;课外读是指读报刊杂志等课外书。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必须教材,是语文教材的主要凭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更是思维的典范。只有首先把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阐述: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淀,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提升艺术品位、加强精神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言文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文质兼美的瑰宝,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吸收这些养分呢?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冯佳 《中小学电教》2010,(7):148-148
<正>"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文中意,言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之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无疑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前环节:教学目标删繁就简文本是教材编者反复甄选出的"例子",教师如何使用文本,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例子"的价值呢?这要求教师能对教材从宏观上予以把握,清楚不同的文本最适宜何种语文能力的习得,据此确立教学目标。而确立教学目标要从微观入手,求精不求多,实施起来才有力度。有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古井》一文时,把"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打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语句,分别体会古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由我和陈玉剑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建立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的作文层级训练体系经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批准,正式立项。此前我们已经进行了数年的相关准备与认真探索,并于2012年9月即开始了有计划的系列研究,立项后我们又经过了近两年的思考与实践,其中2012届入学的学生经历了初中阶段一轮完整的实验。我们切实地感到,本课题的最大亮点或曰成功之处是在作文训练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引进了层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的重要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训练价值,应该不断强化。一、“趣”中引路,激发朗读欲望教师应根据朗读教学的特点,“趣”字引路,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趣,通过创设情境、巧妙答疑、激发想象、情境表演,实践活动等,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遇到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学生往往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吸收作文"营养",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一、作文,应从阅读中吸收"营养"我认为,阅读教学在课文分析到位以后匀出一小部分时间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对作文技法的理解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当然,从阅读中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3.
正现行的语文教材,很多课文文质兼美,但仅仅让学生阅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盲目地给学生增加阅读量,也不能达不到阅读的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所谓扩展阅读,是指以课文内容为阅读基点,围绕课文有关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追踪、扩散,寻根究底,从而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方法,犹如在阅读枝头缀满繁花,吸引着学生积极地撷取。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高级心智活动,写作能力是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综合性强、智能水平高,其形成和发展才比较缓慢,培养难度比较大。一些学生谈作文色变,作文课上"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咬坏钢笔头"的现象极为普遍,很多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真情实感。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我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一、培养爱心,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启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除了当选人物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不已,那些文质兼美的颁奖词也让人赞叹,这些文字也成了学生作文中的"常客"。作为教师,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既然学生爱用颁奖词,那为什么不让学生以课本人物为对象,运用"感动中国"体,来练习写一写呢?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它对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与文化品格的具体要求。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构建以"能力与素养"兼具的"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怕读文言文,恐怕和他们的"学法"、老师的"教法"脱不开干系。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的三种教法为例,谈不同"教法"的舍与得。教法一:"以译代讲"法。课前布置学生逐字、逐词、逐句翻译文言文,课上印发译文,学生参照译文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疏漏,订正识记,继而教师再出卷检测。至于教学篇目的选择,既不是参照课本的编写体例,更不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而是以考试要求、文言训练作为唯一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马卡连柯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一千万次地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花儿一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一堂成功  相似文献   

19.
吴波 《学周刊C版》2014,(1):135-135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父母对孩子要"懒"一点,不要大包大揽,因为父母"懒",孩子才会"勤"。的确是这样,父母把什么事都做好了,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用做,长期下去,只能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的懒孩子。仔细想来,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从字词句到文章分析再到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生的作文要向高一阶段发展,要让学生往高处爬一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他们搭建"脚手架",让他们能借助支架容易继续往上升。如何为学生搭建作文"脚手架"呢?一、用课文作"立杆"课文一边连着作者,一边连着读者。当我们阅读时,作家的情绪、情感可以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按人文话题选编课文,许多同类情感的文章集中在一起,就像是为学生作文准备的一排排"立杆",常常能把学生的情绪、情感顶上来。只有当情感不断地被刺激并提升到一定兴奋度的时候,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