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索洛剩余模型出发,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对商品价值进行分解,其目的在于推导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然后使用中国1978-2011年期间投入-产出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三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波动较大,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较为稳定。因此,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决策层应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虑人力资本的异质性,采用基于人力资本分类的生产函数模型,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分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结合麦迪逊系数法对2001—2010年间上海地区的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人才资本与基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发现人才资本的贡献率最高,并得出加快经济转型应由依赖基础人力资本向依靠人才资本转变,要加强人才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人才红利将成为继"人口红利"之后的又一大红利。  相似文献   

3.
潜在产出是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本文利用HP滤波对吉林省潜在产出进行估计,然后建立修正的内生生产函数模型,把科技投入主要分为人力资本投入和研究与开发(R&D)投入,计算科技投入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吉林省潜在产出的贡献率,仅次于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1人本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要比劳动力与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都小,说明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劳动力与物质资本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小。结合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10年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大于物质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作用已越来越超过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处于主导地位。人力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不同于物质资本的价值计量方法。本文对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长的分配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公式,并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对中国的测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增长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22%。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递减趋势,分析了出现这种递减趋势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与中国西部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进步,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而言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现实状况的考察,探寻了西部人力资本投资、积累及合理配置的具体情况,阐明了人力资本对于中国西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遵循"索洛余值法"原理,采用新的方法估算要素产出弹性,利用1953—2013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结论表明:现阶段物质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的"红利"日渐消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因此,中国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应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重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劳动者素质,保持适度规模物质资本投资以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19,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遵循"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C-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以1990—2014年东莞市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为3.87%、人才资本贡献率为68.30%,进而对其人才集聚与人才资本贡献率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综合竞争力和人才集聚度指标,选取5个城市与东莞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杠杆效应,即以相对较低的人才集聚水平产生了较高的人才资本贡献率。对此从产业结构和人才效能视角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将文化资本作为重要投入要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构造了扩展的MRW模型分析框架。在测算我国31个省份2004~2009年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存量基础上,研究各资本投入要素在稳态经济运行和实际经济运行情形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还未达到稳定增长阶段,现阶段经济增长仍为物质资本推动型,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作用有限;当经济增长达到稳态时,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将得到调整,物质资本的贡献大幅下降,而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06,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文献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进步主要由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单位能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程度等五个主要因素来反映.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07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并预测至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到60%左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该文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01—2008年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的贡献率作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存量迅猛增长,但其贡献率仍远远低于物资资本存量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9年我国工业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25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实证考察了知识资本对该类企业绩效的影响与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积极的贡献,并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也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促进作用。最后,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匡桂林 《科研管理》2021,42(2):138-148
本文基于5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来研究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来发现员工年龄与人力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年龄的确可以揭示人力资本变动差异,这个可以通过边际贡献变动的差异来解释;第二,企业员工的边际贡献率曲线随着年龄的变化呈现“∩”形,在31~40岁达到了贡献峰值;第三,41~50岁人会对其他人产生“挤出效应”;第四,研发投入,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后职业生涯阶段的贡献。因而,企业可以通过优化或管理员工的年龄结构来改善经营绩效。 〖HT5”H〗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优化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适当减少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率能够给中国资本带来集聚效应,并且能够显著地提升其价格和工资,最终会增加产品的产出。通过差异化的福利标准分析了养老保险的最优规模,从长期的最优社会效应和时间的连续性来看,养老保险制度会存在一个最优的社会缴费率。这个缴费率确定了养老保险在目前股票市场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养老保险是否私有化的问题,并给出了存续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