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精心准备材料  实验课前,老师必须将实验材料逐个测试后分发给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摩擦起电》时,为学生准备了干燥的毛皮、丝绸、玻璃棒、橡胶棒等一组有结构的材料。但这些材料经过摩擦后,却怎么也吸不起纸屑,导致实验课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是这些玻璃棒、橡胶棒使用时间长久,人的汗水、皮脂和灰尘等污物粘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才使棒不带电。对于需要自制教具的实验,教师要精心选择材料,精心制作教具。教学《声音的传播》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把拴…  相似文献   

2.
以前上《摩擦起电》这一课,总是照本宣科地指导学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得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的结论,这样的教法似乎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3.
实验表明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排斥 ;两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也互相排斥 ;可是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这表明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性质的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提出把呈现在玻璃棒上的电叫正电 ,呈现在硬橡胶棒上的电叫负电。正电、负电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物体相互摩擦后带电的符号 ,有人认为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 ,玻璃棒总是带正电 ;有人则认为玻璃棒不管与什么物质相摩擦 ,所带的电都是正电。对于摩擦在摩擦起电中的作用有人则认为仅仅是增加两物体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十八、电磁学实验(五)14.放电实验 实验用具与材料: 橡胶棒、玻璃棒、毛皮、丝绸。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一手拿橡胶棒,一手拿玻璃棒,使它们互相接近(如图1)。注意观察是否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用毛皮摩擦橡胶棒。 ③用丝绸摩擦玻璃棒。 ④左手拿橡胶棒的一端,右手拿玻璃棒的一端,使两棒的另一端慢慢地互相接近(如图1)注意听是否有声音发出。  相似文献   

5.
静电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静电产生的方式很多,当天气干燥时,一些化学纤维质地的地毯、内衣、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另外,家用电器使用时也会产生静电效应或外壳带上静电.例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上了负电;那么,如果用玻璃棒和毛皮摩擦,带电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课题的提出 :课本上讲 ,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 ,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于是有学生问 :用绸子摩擦橡胶棒、用毛皮摩擦玻璃棒能否带电 ?带何种电荷 ?用尼龙摩擦它们能否带电 ?带何种电荷 ?带着这个问题 ,我组织学生课后来到实验室 ,用实验来揭示答案 .实验步骤如下 :1.用绸子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带电 (接触带电法 ,验电器原本不带电 ) ,再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 ,发现张角变小 .实验次序倒过来结果也是如此 .2 .用绸子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带…  相似文献   

7.
《摩擦起电》一课,要求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概括得出结论。然而广大农村,能够开出这一学生分组实验的学校却不多见,原因是做摩擦起电的传统材料(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不但要花钱,而且效果差。遇上阴雨天气,若无法烤晒,则实验效果很差。现在化纤与塑料是随时可以找到的材料,笔者用这些材料进行试验,效果甚佳。试验结果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于《电荷》这节课的学习,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摩擦实验做了一遍又一遍,课本上说毛皮摩擦橡胶棒、丝绸摩擦玻璃棒,学生可不仅仅满足于它们之间的摩擦,又拿毛皮去摩擦玻璃棒,丝绸摩擦橡胶棒,结果都带电哪!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在做实验"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时,由于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操作很难实现,于是我们改变了具体的实验操作,直接用导体棒把两个  相似文献   

9.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核外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相等,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当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不相等,物体就带了电.用摩擦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失去电子,从而该物体带正电,而另一物体由于得到这些电子而带上等量负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这种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相…  相似文献   

10.
验电器是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例如,直接用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杆下端的两片金属箔依然下垂,表明此时玻璃棒或橡胶棒不带电(如上图)。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相似文献   

11.
验电器是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例如,直接用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杆下端的两片金属箔依然下垂,表明此时玻璃棒或橡胶棒不带电(如上图)。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便张开,表明玻璃棒或橡胶棒带有电荷。箔片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带有同种电倚互相排斥而推开的。那么,验电器金属箔  相似文献   

12.
孙伟河 《考试周刊》2008,(7):109-11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里涉及不同种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够带电.我们质疑:摩擦后,物体所带的电荷是摩擦力"摩"出来的吗?不接触、不用摩擦能否起电?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也可以起电吗?不断摩擦,电会不断增多吗?……带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在预先做《自然》第六册第四课《摩擦起电》的实验时,发现玻璃棒和橡胶棒经过摩擦后都不能吸起纸屑。当时我还以为是实验材料受潮的缘故,趁着天睛,我把实验用品(包括纸)  相似文献   

14.
花开蝴蝶飞     
在自然课中,大家都见过教师做的这样的演示: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或用毛皮跟硬橡胶棒摩擦,然后用橡胶棒或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就被吸引起来,这就是摩擦起电。利用摩擦起电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制作出许多有趣的科技作品,“花开蝴蝶飞”便是一例。 用勾刀割一块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透明有机玻璃板,厚度应在3毫米以上。并做一个长10厘  相似文献   

15.
一、考点解读考点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实验证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考点2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至少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组成.接通的电路叫通路(电路中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开路,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两极的电路是短路.出现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所以是不允许的.考点3串联电路和并联…  相似文献   

16.
1.橡胶棒、有机玻璃棒用久后,因仪器表面老化而使电阻降低,影响起电效果。可用丝绸沾牙膏包在起电棒上,握紧后加速来回拉,去掉老化层后可恢复起电性能。演示时,用塑料薄膜代替丝绸或毛皮摩擦起电棒,起电效果会更好。做静电学实验时,用红外灯边烘烤边  相似文献   

17.
备忘清单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物体具有的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一般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相似文献   

18.
《正电和负电》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及两种电的相互作用,并培养学生相应的实验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用丝绸和毛皮摩擦后,将其中一根用细线悬挂,用另一根棒去靠近,根据两棒相吸相斥现象来说明两棒带电的异同。在课堂实验中我发现这种办法不易操作。尤其是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不清晰。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很多教材都是用悬挂的方法,也就是将有机玻璃棒或橡胶棒悬挂起来,再用另一根有机玻璃棒或橡胶棒去靠近,从而观察相互作用现象.但是在具体实验中,悬挂起来的棒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晃动,影响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这个实验之前已有很多物理同行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改进,实验现象也比较明显.笔者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突发灵感,发现了一种更为简单易行且现象十分明显的改进方法,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将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放在桌子边沿,  相似文献   

20.
张同权 《物理教师》2008,29(2):60-60
对于电荷的电性,中学物理教材中都是这样定义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但是,如果在不同的条件下做丝绸摩擦玻璃棒的实验,玻璃棒却有可能带负电荷,请看下面的实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