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史记》、《山海经》、《战国策》等典籍之中。汉唐人认为“朝鲜”一词来源于水名,这是不正确的。后有人指出“朝鲜”之名乃指日出之地,这个说法已接近本义。其实,“朝鲜”一词与时谷《汤谷》、明夷一样,均属汉语言文化系统,来源于东方海上日出之象。朝阳从东方海水(甘渊、汤谷)中升起,海水为之沸腾,明丽新鲜,光华灿烂,  相似文献   

2.
战永华 《中国新闻周刊》2013,(9):I0018-I0019
2013年1月29日,江苏连云港,日东方迎来了一场题为“日出东方感谢有你”的年度盛会。面对逾6000名员工,日出东方董事长徐新建在盛会上提出了“公益新年”的概念。徐新建颇为动情地讲到:“从字面上讲,这个概念就是指一个公益行动的新年。但是我们要强调和侣导的是,公益要常年做、终身做  相似文献   

3.
三法:革命家徐特立读书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三学:西汉文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  相似文献   

4.
孙忠一 《中国新闻周刊》2013,(9):I0014-I0015
对于日出东方来说,2012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5月,这家他业10余年的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首只太阳能光热股。这一“变身”,不仅让日出东方成为公众公司,更使其成为行业翘楚。作为日出东方的孕育者和掌门人,董事长徐新建更是成为一个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5.
李盼盼 《大观周刊》2012,(37):22-22
《日出.印象》是莫奈1873年的一副写生画,它突破了旧有的绘画形式.用真实洒脱的笔触,描绘了眼前真实的印象,画作充满了自信,率真,自由的表达了画家对于自然晋观真实感受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当代传播》2007,(2):32-32
南宋理宗时期,赵在其所著《朝野类要》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行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日新闻。”此为中国历史上“报纸”与“新闻”的第一次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登泰山记》不仅清晰平实地记述了登泰山的历程,而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风光和日观亭观日出的壮观场景,间或穿插考据,无一字议论而寄予情怀尽在言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作为群居动物的人,总有组成群体的欲望。克莱·舍基在这本书中描绘的“湿”的未来,与人际沙漠相对应,是一种通过网络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更加有人情味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消息写作应遵循的一条基本要求,就是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对事实的叙述、描绘来表现作者的观点。“取代法”,则是违背这一基本要求的。消息中没有对有关事实的叙述和描绘,只是用议论来表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取代法”。这种取代事实的议论,纯属空话。例如;  相似文献   

10.
3月3日清晨 ,某电视台关于“白鹭消毒水”的广告说 ,用白鹭消毒水可处理海产品……但配合解说词出现在电视荧光屏上的画面却是两条鲤鱼。鲤鱼怎么是海产品呢 ?它是淡水鱼 !这是不该出现的常识错误。由此使我想起了我们当编辑的另外两次审稿的失误。1997年10月31日 ,上海的一家报纸发表的《品蝉》一文这样描绘蝉的生命史 :“夏天树端上叫个不停的蝉 ,待到秋凉之后便下树 ,变成蝉蛹钻入土中 ,到第二年转热时 ,便又钻出泥土 ,日出前蜕皮 ,羽化成虫”。蝉 ,是昆虫 ,其生命史是由卵变成幼虫 ,由幼虫变成成虫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鸣…  相似文献   

11.
新闻特写这种写作体裁,也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需要掌握的一种“武艺”。所谓特写,据《辞海》的解释是:“以文艺手法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突出人物的活动,再现场景和气氛”。因此,对新闻特写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新闻特写的写作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集中的描绘,抓住某些有特点的场面或形象,有情有景、绘声绘色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再一次表现出来,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学对历史的表现基本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格局,即“正说”和“戏说”的分野。“正说”方式写史、当然可上溯《春秋》以来的“正史”传统;而“戏说”亦有民间史传传统中的“野史”一脉。《大西迁》摆脱了这种固有模式,对历史选择有了新突破。《大西迁》没有从“正史”的记载、也没有从“野史”的传说来选择自己的“历史题材”,而是从“历史之谜”中探索历史的依据。《大西迁》描绘的是乾  相似文献   

13.
双关,原是文学上的一种修辞方法。即借用语音或语义具有双重意义,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用。例如,刘禹锡的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借言  相似文献   

14.
在“主攻新闻”上下功夫童炽昌浙江日报近年来加大了新闻改革力度,从去年6月6日开始,实施全面改版。所谓“全面改版”,主要是大力压缩专栏、专刊,强化和突出新闻版,从版面布局上确保“主攻新闻”、“让消息唱主角”目标的实现。现在,日出八大版的浙江日报已经有五...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经常有人这样评价一篇好新闻:情真意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王国维称之为“境界”,即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辞海》中说:“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6.
当《高康大》(图一)一画在巴黎一家版画商店的橱窗内展出时,很快便吸引了许多观众。在杜米埃这一幅代表作问世前,法国已出现过以“高康大”为比喻的政治漫画,讽喻腐朽的波旁王朝统治。18世纪末,有一幅漫画叫《新高康大及其家人的旧筵席》,就将路易16世、皇后马丽·安东尼和他们的皇亲国戚,都画成一个个贪婪的“巨人”,吃光了人民的劳动果实。画中描绘皇后正将人血斟满酒杯。在漫画中,采用如此直截了当、血淋淋的描绘手法,是否值得提倡,还可进一步商榷。但这一幅由匿名画家创作的作品,表现了画家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愤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十分重视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借鉴其表现技巧,力求使自己的新闻作品不仅具有传播价值,也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比如文学艺术创作中有一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颇有借鉴意义。所谓“烘云托月”就是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试看(?)联社的一篇电讯稿,《娜地娅仍然是奥运会的宠儿》:  相似文献   

18.
除夕.子夜.上海《文汇报》编辑部来了两位东方广播电台的公关小姐,她们手捧鲜花,向夜班编辑们恭贺新禧,并且邀请大家在拥有众多听众的“相伴到黎明”节目中发表迎新祝辞.这是同市民相晤的难得机会.“夜猫子”—一凑近话筒,热情地激动地向读者、听众和亲友致新年的问侯与祝贺.最后一位是刘文峰.他,出口成章,以“灯下感怀”为题,当场吟诗二首:“日出而息夜挑灯,苦中有乐慰平生;画龙点睛经常事,笔下运筹纸上兵.”“为人作嫁三十春,盈万版面亦可珍;衣带渐宽终不悔,两鬓染霜抖精神.”声情并茂,四周响起一片掌声.  相似文献   

19.
特写新议     
特写,又称视觉新闻,实际上是通讯的一种形式。由于它注重对场景、事件的描绘,画面生动,细节典型,现场感强,具有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所以人们借电影艺术中“特写”这个术语来称谓。特写的要素,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点: 一、要有对新闻事件某一阶段或片断的详细、生动的描写。如《小笼蒸包“出笼记”》(见《北京晚报》1990年1月8日1版“今晨特写”栏),介绍一种方便食品——速冻包子的制做过程。文中有这样一段简短而又生动、细致的描写:“……数十  相似文献   

20.
胡嘉 《新闻传播》2009,(7):124-124
细节,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节在包装中的主要表现那么.哪些属于包装中应注意的“细节”呢?笔者以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标题细节——让“文眼”亮起来新闻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它有四个主要功能: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意义、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新闻版面。一个有影响力的新闻,好的标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