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课改在铜川     
去年,铜川市在王益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下简称课改)。为了及时掌握课改区课改实验进展情况,探讨、解决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推进课改工作。笔者随调研小组对课改实验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于后:一、课改实验概况(一)领导重视,狠抓培训。为了推进课改,市教育局于去年四月份组织人员及时编辑印发了《课改学习提要》,并召开实验区学校教师研讨会,专题研究课改工作。王益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课改实验方案,按照课改教师“先…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情况看,课改的工作策略正在成为影响实验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拟从共性的角度,归纳总结课改实验区见出成效的若干工作策略,以供即将进入实验的地区、学校和老师们参考。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这里仅在相对意义上把迄今为止的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3.
《课改实验通讯》2002,(1):41-43
新世纪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全国全面展开,省级课改实验工作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在这次课程改革工作中,我所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按照《纲要》赋予“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的职责,认真研究、部暑课改工作,并与有关方面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在介入国家课改雁塔实验区工作基础上,主动主体参与省级实验区的课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研部门对课改工作的职能作用,确保课改工作在我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课改实验通讯》2003,(4):20-23
2002年3月,我县被列入省级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也是安康市唯一启动初中课改工作的实验区。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县从宣传动员、制订课改实验方案入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基本形成人人参与课改、支持课改的氛围,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一、中小学教育发生了可喜变化。我省课改实验取得重要经验 自四年前国家级实验区郫县率先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后,到2005年9月,我省所有初中小学起始年级都进入了课改实验。四年来.我省课改平稳推进,效果逐步呈现,实验区中小学教育正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着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实验又要开始启动了,回顾过去一年的课改培训工作,既是检验前期培训的形式、效果的需要,也是后续课改教师培训工作改进与完善的需要。我们以北碚课改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参见了全国38个实验区的有关培训总结资料,针对教师是否接受、认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否自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投身课改是否成为教师内心的主动需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材料北碚课改实验区参加实验学校:小学155所,中学10所,共15000名学生,920名教师参加本次课改实验。…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实验进入我市唯一省级试验区——相山实验区已经近一个学期,然而,实验效果究竟如何?实验区有哪些经验和体会,遇到哪些问题与困惑?作为实验区课改中心教研组成员,最近走访全区六所参加试验的中学,通过听课及与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座谈,欣喜地看到,随着新课程在实验区的实施,实验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课堂正发生着多年未见的变化,学生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体规划,了解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大庆实验区的进展情况,大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3个调查小组,于2001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对参加新一轮课改的大庆市萨尔图区实验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目的:①了解课改的进展情况,了解课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②为课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依据。③为课改工作在全市推广提供经验。调研对象:大庆市萨尔图区21所小学、63名学校领导、214名教师、70个教学班、3230名学生。调查内容: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实验启动、观…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化学课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实验教科书,2001年9月起在大连实验区投入使用,我省的国家课改实验区(厦门市)部分学校也开始在实验教科书进行了试教。2002年9月我省确定了23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化学实验教科书将于2004年9月起在省级实验区进行全面试教。自  相似文献   

11.
鹰潭市目前有两个省级课改实验区,为了掌握实验情况,了解课改实验过程中的需求与困难.我们对课改实验区实验工作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以期从教和学的视角,来审视课改对师生和学校所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变化,从中透视课改目标的达成程度。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个新学年,所不同的是,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将在这个新学年进入课改实验区开始实验,无论是在实验区,还是在非实验区,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凝聚在新学期新课标如何实践、如何操作的关键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当前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由酝酿准备阶段进入到试点实验阶段的关键时期 ,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课改全面推广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一阶段 ,课改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各省 (市 )和试验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师身上。浙江省于2002年正式进入课改实验 :2002年秋杭州市余杭区、义乌市、宁波市北仑区3个国家级实验区进入试点 ;2003年 ,全省又有49个省级实验区进入试点。从一年多的实验情况来看 ,浙江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在继承以往经验和不断开拓创新中正…  相似文献   

14.
《课改实验通讯》2004,(1):16-18
2002年秋季,我省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实验区各级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心组织,新课程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可贵经验。尤其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我省课改实验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省实验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对我们的老师、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提出了哪些挑战?这些都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开始,我们辟出“课改漫笔”栏目,首先刊发来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武昌区、省级课改实验区武穴市的两篇文章。以后,我们将陆续刊出参加课改、学习《课标》的老师有关课改的故事、随想。不管您是否在课改实验区,只要您在课改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请不吝赐稿,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您的心得、解析您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还是省级课改实验区都有良好的开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实验工作的推进,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为了改进工作,少走弯路,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些问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确保课题改革实验健康发展。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几个主要问题,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教育厅基础教育综合评估验收组分东西中三片对16个课改实验区进行了调研评估。这次课程改革实验区评估指导,旨在了解各实验区在推动课改实验过程中采取的好措施、办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重点是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地在按照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把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会议后,我省省级实验区课改实验工作,于秋季正式启动。从总的情况来看,实验工作进展顺利,但也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召开这次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请各市教育局长、教  相似文献   

19.
吉林市做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近年来卓有成效地推进了课改工作,在一定范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三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要推进课改,就必须抓好实验区工作.吉林市做为国家级实验区,在确定了省级实验区的同时,最早确定了地区级实验区,县(市)区级实验区(校),各级实验区网络的形成,使每个区域、每所学校、每一个师生都进入了课改快车道,至2003年春季,吉林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进入了新课改.随着工作的深入,课改进入了攻坚阶段,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推进新课改实验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8个实验区、江西2个实验区之一的南昌市西湖区,自2001年秋以来,始终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突破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教师强烈的使命感,使全区教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课程改革实验中,在实践中造就了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为全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全区的课改实验工作也因此在全国深有影响并成为全省课改的排头兵。记者日前采访了南昌市西湖区教体局范建萍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