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连听了启东市实验小学陆伟杰老师和张家港市乘航小学钱颖萍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例,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中,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观察操作、猜想合作、体验成功。一、猜谜入手突出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首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特征"很重要。两位老师都从猜谜语入  相似文献   

2.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冀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30~31页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第100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基础。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基本特点。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深入研究多边形的特点,也是学生后续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的重要基础。【初次实践】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重点是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了化解难点、突破重点,我对教学各环节做了精心设计.课堂上,直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周长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自然地,在分别推出每个公式后介绍它们的字母公式.周长用"C"表示,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正方形边长用"a"表示,那么长方形周长公式为"C=(a b)×2",正方形周长公式为"C=a×4".在我的意识中,这是个无需太多言语的环节,只要学生记忆一下便可.因此对这两个字母公式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便针对这两个公式开展了练习.  相似文献   

6.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可作以下描述: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达标的教学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教具,引导他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8.
教材与学情分析张所滨"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方形是长方形吗?”这似乎不成其为问题。正方形当然是长方形。中学数学告诉我们: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是长与宽相等的长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如图一。长方形按长、宽是否相等的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在批改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测试卷时,碰到一件让我犯难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绝大部分同学答案是:7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可是有一位同学做的是9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方形也数进长方形了。我翻开标准答案,和大部分同学的答案一样,但是,我记得初中几何课本上是这样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的:说明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这样看来试卷的标准答案错了?于是我去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说:“从我教书 起,多少年来这道题的答案都是7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方形不算在长方形内。”这…  相似文献   

11.
苟晓红 《四川教育》2007,(10):42-43
西师大版第六册的第二单元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教材安排了一道有关估计的解决问题的例题。书上的例1是在一个长方形中画满了大大小小的企鹅,让学生估计图中大约有多少只企鹅。备课时,我想这道例题对学生来  相似文献   

12.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13.
小朋友,你已经会用"枚举法"和"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了吧?现在,洪老师教你一种新的方法——"画图法"。步骤是:(1)把题目中较大的数看作长方形的长,较小的数看作长方形的宽,画一个长方形。(2)在画的长方形中,画一个边长最大的正方形,如果剩下的部分不是正方形,那么在剩下部分再画出一个边长最大的正方形,如此不断地重复,最后画得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相似文献   

14.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开始。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有关概念是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难点。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5.
[案例]:在三年级的一次期末统测中,有这样一题:有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A.长方形比正方形大B.正方形比长方形大C.一样大D.不一定也许你会轻易地选择B。的确,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正方形比长方形大这个答案,而我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却选择了D。我感到惊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是我请来其中一位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正方形也是长方形的一种,它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因此上题中所说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一般长方形与特殊长方形(正方形),当这个长方形是一般长方形时,那么就比正方形的面积要小;当是特…  相似文献   

16.
教学案例生:有道理。继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师:没错。那么平行四边形与征后———正方形有关系吗?师: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生:有,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系?行四边形。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何以见得呢?师: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生: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下面想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的看法。1、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时,要让学生对它的各自的本质特征有一具体的完整的认识。因为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种特殊形式,长方形所有的特征,正方形都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三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如图1),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都是2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这道题初看觉得有点难度,不知从何着手。经仔细观察,就可以找到解题方法。解法一:我们可以先用24÷2=12(厘米),求得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那么,图中小长方形的三条宽的和与小长方形的长相等。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小长形的图1宽为:12÷(3+1)=3(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为3×3=9(厘米),正方形的周长为9×4=36(厘米)。解法二:我们还可以用"切割法("如图2),把一个小长方形分成三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根据已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七巧板、直尺、三角尺,能折的长方形、正方形小木框、小棒(6长2短)、方格纸。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本单元教材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两个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