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胡坚简介】  胡坚 ,1983年 11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曾获武汉市“楚才杯”作文竞赛一等奖 1次 ,三等奖 3次。作品《宠儿》发表于《萌芽》2 0 0 2年第 1期 ,在新浪网作家专栏上开有《文嚎专栏》 ,在《东方》《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著名报刊发表过文章。小说《愤青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由《乱世岳飞》《RPG杨家将》《宠儿》3个中篇组成 ,被称为“中国少年人第一部智性之作”。【选文】  当时住在东京的人主要是一些学院派的居民。他们是一群宽袍大袖的中规中矩的君子 ,靠严格模仿老祖宗的言行过…  相似文献   

2.
愤青     
正~~  相似文献   

3.
强仁 《中学生电脑》2009,(9):48-49,5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愤怒青年.简称愤青.原本是鲁迅先生发明的词儿.用来形容对社会现实心怀不满的愣头青。愤青本来是一支健康向上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功莫大焉。所以说“江山代有愤青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嘛。可惜的是.后来人们把在网上到处拍板砖的也归人了愤青一途.甚至还整出了一个“粪青”的诨号,实在有失忠厚之旨。  相似文献   

4.
愤青者说     
我是一个愤青。我以为这句话很普通,就像人们常说的“我是一个女人”“我是一个领导”一样,因此我的语气显得非常平淡且自然。然而我却看到有人作出非常惊讶的表情,仿佛我是一个异类。所幸,这个年代愤青已经不多了,否则,准会有人指责我凑热闹瞎起哄了。噢,差点忘了补充一点,也许还有人弄不懂愤青为何物。所谓愤青者,顾名思义,愤怒青年也。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归宿,乃是因我个人感情与价值取向,与旁人与国家无关,与社会有一点点联系。愤怒于我而言,是一种爱好,是一种意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追求。这个社会不太干净,总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吴琛 《语文知识》2004,(9):22-22
现今的网络、报刊上,“愤青”一词屡屡出现。从字面上看,“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但其实际意义却绝非“愤怒”和“青年”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6.
今年“纠结”这个词很流行,这不是个新词,以前也有类似的词来表达内心有解不开疙瘩的,我搜刮了下脑袋,想出了所有能和“纠结”沾边的词语:闹心、烦、郁闷、晕、颓废、窝屈、别扭、剌挠、纳闷、蛋疼、膈应、吐血、窝心、烦躁,爬哟等等。  相似文献   

7.
马特 《学习之友》2014,(1):22-23
现代愤青滥觞于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当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利,愤青们呼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切没错,因为公民有表达意见和游行示威的自由。但自由是以他人的自由为界限的,他们错在二话不说,就把外交官员的私宅赵家楼给烧了,这是赤裸裸的侵犯私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暴行。当时不乏清醒的声音,北大教授梁漱溟发出异议,即使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之前,谁也不能施加暴行于他们。  相似文献   

8.
把“愤青”从一个概念还原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并说服他们接受采访,并非易事。但不真正走近这些“愤怒”的人们,又怎能探究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  相似文献   

9.
清水无香 《成长》2006,(3):13-14
我在本市的一所大专教语文。学生们都愿意上我的课,特别是爱听我国讲际形势,讲中国与日本、美国的恩怨。学生很少有喜欢上课的,但学生都非常喜欢我,他们特别愿意上我的课。为什么?因为我敢于讲真话。我给他们讲民族大义,让他们懂得我们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假期里偶读一本书,名曰《愤青时代》,书的文笔好坏、情节精彩与否另当别论,书中讲述的几个故事却让我不得不牺牲掉自己的好脾气,着实地愤怒了一回。“愤青”,据我所知就是“愤怒青年”的意思。我今年16岁,按年龄应该达到了青年的标准。我景仰鲁迅先生,也乐意去做个“愤青”。我认为人既然活着,就应该像大侠郭靖那样去竭尽一生地“为国为民”,做一个有益国家的人,对目光所及的形形色色的丑与恶,也应该敢于“横眉冷对”,哪怕招致“千夫所指”。但是有些“愤青”我无法理解。《愤》封皮上的宣传语写着“韩寒出道的年龄+周星驰的无厘头大话+王小…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31日,对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来说,不仅仅是2004年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号称中国最早、最大、世界排名第五的黑客组织--中国红客联盟宣布解散,并正式关闭其网站,而这一天,恰恰是红客联盟成立四周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回顾愤青的光辉历程不难发现,愤青不仅排斥西方先进文明,而且对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也是一次次痛快的打砸。愤青破坏的热情往往大于建设的热情,当愤青得势的时候,正是全民疯狂的时候,也正是整个国家民族遭殃的时候。中国愤青为冷战招魂,全球树敌,仇恨文明,主张决裂,会断送现在的大好局面,会把中国推向深渊。对这样的民族主义愤青,我们要坚决说:不!对这样的逆流,我们要坚决狙击!  相似文献   

13.
王峰 《大学时代》2006,(1):16-17
我们把教育异化了。 我们已经把教育作为出人头地和今后谋取过好日子的手段,实际上,教育应该让人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教育异化了。我们已经把教育作为出人头地和今后谋取过好日子的手段,实际上,教育应该让人快乐。郑强是我国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专家,博士生导师。2001年,他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而郑强却把培养和教育学生当成是最重要的事。从2000年起,郑强就教育问题开始给学生们演讲,几年来,演讲的次数已经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更是连续三年以最高票当选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在同学中具有极高的威望。郑强受欢迎的程度多高?有大学生在校园网BBS上描述说,一次讲座“居然有29次鼓掌,实在是太惊人了”;“长达3个小时的演说,没有一…  相似文献   

15.
"愤青"英语简称GTK,即"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就已出现,现在也是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当下网络空间上对于"愤青"有三种解读。第一种是原始的"惯青",他们有激情,有想法,不满现实,富于批判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但也往往显得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言论胜于行动;第二种是"奋青",顾名思义"奋斗之青年也",这类人不仅有理想,有责任感,而且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进取;第三种是"粪青",也就是"粪土之青年",这种人拿无知当个性,以谩骂取代思索,一无所长却又鄙视一切,并用扭曲晦暗的心理解读社会。  相似文献   

16.
"愤青"胡坚     
凌萱 《大学时代》2003,(5):19-20
采访胡坚是在春日一个冷的早晨,约定的时间,推开门赫然看见的是胡坚一蓬未加过多修饰的头发,果真是"愤青时代"里的"愤青",第一眼便让人忍俊不禁地想起鲁迅那带着铮铮傲气的头发.  相似文献   

17.
秦叶村 《成长》2006,(3):20-21
两年以前,经常在某论坛玩耍。一个网友曾在《第一才秦叶村是怎样炼成的》文中戏说道:“叶村少年好学,背负大志,博涉文史,每伫立廊檐,吟咏《离骚》,歌呼呜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残菊之落英’。长成颇慕文学,吾国吾民肉身之沉重,灵魂之轻佻,常存乎其心。好于真名论坛月旦余杰摩罗诸时贤,以之自矜。”  相似文献   

18.
19.
2007年6月9日星期六阴昨天,高考结束了,我在高二教室的窗口看着那一张张或兴奋或苦涩的脸。有的人在拍照留念;有的人执手在操场的角落抒发情感;有的人则满脸决绝地从我的视线里走出去,渐渐消失。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向我袭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不能再去操场踢球了,因为我们的球队已经解散;  相似文献   

20.
赵敏 《四川教育》2014,(2):93-96
2013年9月28日,在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上,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在发言中说: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科学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一个考试机器。赞之者认为其一语道出了教育的弊病与实情,反对者则认为此言论实乃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