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文阅读     
(一)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相似文献   

2.
皇帝的金冠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所有的老百姓都这么说。皇帝发抖得更加厉害了。他越来越觉得老百姓讲的话是真的。他加快了游行大典的速度,快速地回到了皇宫后,派了那两位诚实的大臣去找那两个骗子。哪知道骗子的屋里早已人去楼空。皇帝很后悔,此后他再也不喜欢穿新衣服出去炫耀了。20年后,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登基那天,发现那顶纯金皇冠不见了。新皇帝遍找不着,无奈准备重新铸造一顶。谁知全城工匠居然无一能造!新皇帝就悬赏征求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3.
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名言。揣想拿破仑讲话的原意,大概并不真在讲什么“将军和士兵”的事,他想表达的其实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即“人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么就必须从小立志,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拿破仑以“将军士兵”为喻,讲得形象,说得深刻。  相似文献   

4.
关于《皇帝的新装》的主题“,教参”归纳为一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通过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首先,当故事发展到皇帝准备“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时,有这样一段插叙“:……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纺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而当故事发展到高潮——赤身裸体的皇帝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时,又有这样的交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在这些描述中,安徒生不仅无情地嘲讽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也以犀利的笔锋毫不客气地扫到了另一个群体,那些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而发出“乖乖”称道的市民;指向那些渴望借机测验邻人“有多么笨和傻”的“全城的人”。如果说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庆典是喜剧的高潮,那么促使...  相似文献   

5.
唉,说起来还真有点怪,可怪得却不可思 议。什么呢?想听,那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的弟弟属牛,名叫——钱烨特。看这“烨” 字,本来就红红火火,又加上个“华”字,不就更 火吗!再瞧这“特”字,说来可真特别。“特”字的 左边一个“牛”,再加上个“寺”字,读起来不是 “牛得特别”,这样一个意思吗?再给你讲一件更  相似文献   

6.
李开复曾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他国外的一位朋友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有一次,这个小女孩对他说:“兔子最可爱了。”他逗那小女孩说:“不,小猫更可爱。”小女孩点了点头就准备走开。他忙追问小女孩:“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呢?”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皇帝”是秦始皇创的新名词。这个说法有对的一面,但不十分全面。《尚书·吕刑》曾经两次出现过“皇帝”这个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这样看来,“皇帝”作为一个实词,早在秦始皇以前近千年就出现了,不过它不是  相似文献   

8.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有一段写道:“接着,韩麦尔先生……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象  相似文献   

9.
皮球不幸     
“我买个 ADIDAS 足球给你吧!”初学踢球的我当然喜欢叔叔送这样的礼物给我,连声道谢,心里却呼地一沉,一句话闯进我的头脑:“……为了能踢上一个皮制足球,他和他的哥哥不得不攒上两年的零用钱。”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后来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不能不说,我更幸运。L 君一脚抽射,破了我的“十指关”。“漂亮!”我由衷赞叹。“你从小就踢?”“上学才踢的,踢学校的球——那会儿谁买得起球  相似文献   

10.
有时会听到教师之间这样的对话:“今天想去听你的课。”“哦,下次吧,今天我讲试卷。”言下之意,讲评课不便听,听了也没啥收获。而且,我们有时也会听到学生的怨言:“真枯燥,又是讲卷子。”看来,讲评课还真不好上。然而,讲评课又是每位教师都会接触到的一种课型,况且还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的最好时机。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讲评课的一些具体做法与教学体会,旨在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1.
选 段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 ,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 ,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 ,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品 读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真实与虚假并存。我们不会说不能容忍哪怕是…  相似文献   

12.
望生的爸爸     
望生的爸爸40岁才得他这唯一的孩子,故取名望生。大家认为望生八字好,一定会过上小皇帝生活。望生爸爸的教子方法,真出人预料。在望生开始学步时,有时跌倒了,他爸并不大惊小怪,儿呀宝呀!只是说:“不要哭,快爬起来,你行!”到了4岁就把他送进离家400米远的幼儿园。望生爸爸从不背和抱,而是用手牵着上学,边走边告诉望生怎么走,要坚强,坚持走到。早送晚接了一个月,就对他说:“爸要上班,你自己上幼儿园,行不行?”“爸,我行。”望生就这样读完了3年幼儿园。  相似文献   

13.
“喂,王后,到该讲故事的时间了。”国王说。这段时间,他如果不听故事,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他越来越离不开山鲁佐德了。“好吧。”“今天讲些什么?”国王好奇得伸长了脖子。“我就讲一个航海的故事。”山鲁佐德想了想说,“一个叫辛巴达的水手航海的故事。”“哦,辛巴达,一个好名字。”国王说。辛巴达是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他住在巴格达城中。一天,他突然想到人的一生不能这样白白度过,应该趁年轻时多做些事情。于是,他就买了一批货物,出去航海。他航行了很久,每到一个地方,都上岸和当地人做买卖。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岛,就把船停到岛旁…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语文教学中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孤立强调词章工具,在加强“双基”冠冕下,只着眼于字词句章知识的灌输和练习,有意无意地削弱了思想感情的培养。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教《回延安》,教到开头两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老师讲,这是祈使句,用的是呼告的修辞格,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上了“祈使句”和“呼告”,学生也连忙照抄到笔记本上。我真怀疑,这究竟有多大用处,学生既不了解诗人怎么一开头就用“祈使句”发出这样的“呼告”,  相似文献   

15.
儿子的轶事     
儿子在家像个“小皇帝”。没有想到,上了学这“小皇帝”倒像换了个人似的,回家是言必称“师说”,在外呢,就成银样或蜡枪头了。就说那回吧,两同学打架,却把不相干的他的算盘当武器,硬是一面刚买的算盘砸成了两截。他泪  相似文献   

16.
电影《末代皇帝》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小皇帝该用膳了,各种山珍海味走马灯似的请他过目,却无一能引起他的食欲。群臣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只好依着他,“传膳”招来奶母。从小皇帝“传膳”,可窥见他严重的厌食和偏食。 我们不妨大胆分析一下,这位小皇帝为什么有如此的饮食行为,这也许对解决现今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的厌食、偏食问题能有所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视陵墓的修建 ,可是惟独元朝皇帝死后没有留下宏大的陵墓。这是因为元朝皇帝死后的安葬仪式与其他朝代不同。元朝皇帝死后的安葬仪式很简单。皇帝死后 ,用两片厚木板按人形大小凿空 ,把遗体放入 ,再将两块木板合上 ,就成了皇帝的“棺材”。然后挖一个很深的坑 ,把“棺材”埋下去 ,用很多马把这里踏平 ,不留任何痕迹。同时派兵封锁住这一地区 ,不准任何人入内 ,等长出青草 ,与四周地面相同时 ,这些兵才撤走。这样 ,长眠于地下的皇帝们方能免去盗墓贼之类的骚扰。元朝皇帝为何没有陵墓@刘新军…  相似文献   

18.
善待落魄人     
陈鲁民 《阅读与鉴赏》2009,(10):11-12,53
“打工皇帝”唐骏的发迹.颇有点传奇色彩。近日.他在3月23日央视新闻会客厅节目里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他刚去美国微软公司时.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他很尊重自己的高管.见面时热情问候.过节时发邮件祝贺,过生日时请她出来吃饭。  相似文献   

19.
占焕国 《江西教育》2003,(14):30-30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它让人体会到一个企业为追求产品的高质量而不断探索的过程,重视的是一种导向结果的过程。笔者曾听一位老教师讲育人艺术。他说,他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敢于怀疑,要善用“更”字。这样,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就鼓励学生:有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是几个手指?”黑人孩子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