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儿童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小英 《学科教育》2002,(4):39-44,F003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法调查了南京市某小学中级儿童的问题意识,总体推断了其发展的一般状况,并就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问题意识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主要指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1)丰富儿童的知识贮备,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训练,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儿童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它是培养儿童问题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怎样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这种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很难表达出来。教师要帮助幼儿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主动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问题意识就是保护和张扬儿童的好奇天性。  相似文献   

4.
儿童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紧密相连。在一定的条件下,好奇心能转变为问题意识,驱使儿童去思考探究: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教学中要关注好奇心,为好奇心留下表达的空间;要分析好奇,使它成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加工"好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64名5岁儿童为被试,让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在其解决问题过程中,成人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干预,提问分为启发和支配两种模式、感知和理解两种认知水平,以考察成人提问的不同认知水平和模式对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5岁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很少主动提问或解释说明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成人的提问有助于儿童的问题解决;成人提问的认知水平(感知和理解)不影响儿童的问题解决,但成人提问的模式(启发和支配)影响儿童的问题解决;成人提问的模式和成人提问的认知水平对儿童的问题解决有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赖娇香 《时代教育》2010,(6):248-248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出和不断实践,幼儿问题意识培养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十几年,认为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问题意识就是保护和张扬儿童的好奇天性.培养幼儿问题意识,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幼儿学会提问;再次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幼儿善于提问.  相似文献   

7.
PBL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从本质上看,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自然生长。在基于PBL的课堂上,儿童能够进行深度学习,领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更多的学习可能性,继而提升学习力和反思力。探索一条PBL与儿童相遇的最佳路径,也将成为儿童数学学习有意义的寻绎之旅。  相似文献   

8.
邹大刘 《考试周刊》2012,(63):84-84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摆在重要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寄养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而被安置在亲戚朋友家及社会托养机构中的儿童.寄养儿童现象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主要有:儿童易出现消极心理情绪、缺少沟通导致亲子关系淡漠、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等.文章对寄养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对策:加大婚育前教育宣传力度,遏止养而不教;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寄养家庭;父母应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感情联系,增加沟通和交流;代养人应处理好与寄养儿童的关系,负起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64名5岁儿童为被试,在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过程中,成人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提问和两种不同认知水平的提问予以干预,以考察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时的策略使用状况。结果表明:(1)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主要策略是目测。(2)5岁儿童已经具备一些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认知策略,但对这些策略的认识不明确。(3)5岁儿童存在"策略利用缺陷"。(4)5岁儿童尚不能有效使用策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5)成人提问的模式和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5岁儿童对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70年里,问题解决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成果不仅影响着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还促进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育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兴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问题解决在不同阶段的名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追求。认知结构研究的抽象化、过程模型研究的多元化、策略研究的高度概括以及元认知研究的外显是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趋势。展望未来,关注同一情境中的不同结构、同一结构在不同情境间的迁移,为知识、技能向问题解决能力的转化匹配学习条件,加强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性评价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还受到学生自身已有的观念系统与知识经验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论述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等6个学生"变量"在数学教育中的大致发展进程和主要概念解释,对国外有关问题提出学生"变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述评,为中国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方向:关注不同内容领域的问题提出特点研究;加强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对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在2000年出版发行了《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与之前相比,此文件中“问题解决”这一过程标准,在坚持以前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问题解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增加了新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检验和反思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由此可见,“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有一个继承和不断改进的过程。自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提出以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和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的国情,继承和发展我国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Within the context of classroom learning, strategic transfer can be viewed as a tool for academic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c transfer is defined as the spontaneous access and retrieval (remembering) of previously learned formal procedures for the successful solution of a problem. The 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 encoding model (Morris, Bransford, and Franks, 1977), and the 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dures retrieval model (Roediger, Weldon, and Challis, 1989) are reviewed. An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odels is propos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training-for-transfer paradigm (Phye, 1990). By integrating encoding and retrieval processing in a single transfer paradigm the issue of accessing prior knowledge (Bransford, 1990) tha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inert knowledge problem (Whitehead, 1929) can directly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6.
构建策略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问题解决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当今教学心理学中的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的不断增长,学会学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帮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策略型学习者,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Educators of young children can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blem-solving thought process through daily activities in their classrooms. An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actual thought process needed to solve problems that occur in everyday living. Educators can follow simple suggestions to create problem-solving situations for all ages of children.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through a problem and finding a solu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counting and memorizing useless facts. Even very young children are capable of a problem-solving process that is on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al level.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s constructivist in nature, as each individual perceives problems according to her or his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al levels. Educators need to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 capitalize on all stages of problem-solving thinking to enhance future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Challenged by increased globalisation and fas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e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in the third semester of a global business engineering programme aimed at identifying conditions for training student in dealing with complex and ill-structured problems of forming a new business. As this includes a fuzzy front end, learning cannot be measured in traditional, quantitative terms; therefore, we have explored the use of reflection to convert tacit knowledge to explicit knowledge. The experiment adopted a Plan-Do-Check-Act approach and concluded with developing a plan for new learning initiatives in the subsequent year’s semester. The findings conclude that (1) problem-based learning develops more competencies than ordinarily measured at the examination, especially, the social/communication and personal competencies are developed; (2)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dealing with a complex and ambiguous problem, if properly guided. Four conditions were identified; (3) most students are not conscious of their learning, but are able to reflect if properly encouraged; and (4) improv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廓清自主学习的内涵,把握自主学习的本质,分析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一般有纵向、横向和树状三种,不同逻辑结构的问题自有其展开的路径,每一种结构都有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价值。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问题的展开有三种常态和变式可供选择:遵循问题本身逻辑、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切合学生的情智特点。展开问题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目标,也要考虑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