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裕梅 《师道》2008,(7):53-54
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写出了不少优秀的幼儿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等。教孩子们读经诵典,不仅可以开启他们的智慧,也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针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多且大部分都比较娇生惯养、骄蛮霸气的特点,我认为教幼儿诵读《弟子规》尤为合适,对幼儿的成长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谢培 《广西教育》2008,(31):27-27
“经典诵读,重在践行”,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弟子规》是一本非常好的德行教育的经典,学习《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重在践行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音乐教育则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丰富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的情感体验犹如音乐教学的灵魂,覆盖了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詹先明  凤飞 《学语文》2004,(1):23-24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其语言优美而又凝练、内涵丰富而又意蕴无穷,只有加强诵读、涵泳,注重感悟、熏陶和体验,才能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诗歌是激情的流露,更是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我校开展了"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人"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安排了固定课时和专任教师,诵读内容为儒家经典,一至六年级分别为<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及<论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们发现把"让学生背下来"作为唯一的目标,师生活动缺乏创造性,很容易产生倦怠感.于是,我们开展了"善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欣赏他人,感恩他人,善待他人,包容他人.把诵读内容的核心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让学生体验友善待人所带来的"为善之乐".生活是鲜活的,学生的感受是鲜活的,交流的内容是鲜活的.当师生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源于诵读内容的引导和影响,诵读不再成为任务,而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营养品,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的确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好书则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读书要读一些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不仅能使我们视野开阔,还能使我们不再局限于生活中的一角,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古今中外,博览群书,而且使我们从中汲取中华人文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情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如何通过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校本教材《浅草吟》的使用分析,提出加强学生诵读策略研究,提高诵读实效的策略,使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相似文献   

8.
话题缘起:最近几年,很多学校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纷纷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于是“四书五经”悉数上场,《三字经》、《弟子规》也摆上了学生课桌。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等的琅琅书声,在感受到学校利用传统经典书籍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的良苦用心之余,对于这些传统书籍本身带有的一些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9.
这几天,孩子们为了参加学校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一到校就摇头晃脑背着《弟子规》。听着孩子们的诵读声,我十分高兴,真心希望他们能牢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经典诗文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人手。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我校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养成教育,其中诵读经典国学《弟子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多篇古诗文教材,这对于学生传承中国古典文化,使其身心受其熏陶、浸润大有益处。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科学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悟诗词内涵。本文就从古诗词教学的角度来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共有360句,由1080个字组成,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怎样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对教材中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法学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唐江老师讲授的《生命的意义》是一堂乎新课标、新理念的示范课,对诵型课的上法作了有意义的探索。生在初步理解主人公感情的基础诵读,通过诵读深入体会主人公感情,以期与主人公产生感情上共鸣,最终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堂有新、有示范意义的课。它改变了以往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门槛》一课,教师主要让学生过协作诵读来感…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诵读     
《早期教育》2001,(18):19-19
  相似文献   

15.
相约经典,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是当今人们都在努力实践的。让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素养,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人们都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科学实践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强化修辞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将修辞教学融入平时教学的点滴中,夯实学生的语用基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文本复述能力欠缺,严重制约了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从文本诵读开始突破,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诵读、演绎诵读和探索诵读,能够提高学生复述语言的丰富性、复述情感的感染力和复述结构的层次性,为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  相似文献   

18.
蔡久清 《考试周刊》2008,(53):29-29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问题,着重阐述了三方面内容:一、诵读的意义;二、诵读的目标安排与内容选择;三、实施诵读计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开展《三字经》故事会,激起诵读兴趣《三字经》是一部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儿童启蒙读本,其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早在入小学前,大部分学生已在家长的指导下接触了《三字经》,但对其中的故事却知之甚少,于是开展《三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共社会对传统的兴趣日增,对经典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神州大地,经典诵读蔚然成风,这表明了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公共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递,在新的世纪里依然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