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田淑媛 《英语广场》2023,(22):24-2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亟待加强。中国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体裁代表之一,其翻译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张培基《白杨礼赞》英译本为例,从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理论出发,研究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者三大约束因素对翻译产生的影响以及译者在三要素操纵下对译文进行的改写,并证明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对散文英译的指导性,以此为基础探究新时代散文翻译的方法,为散文翻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语篇分析理论中的衔接与连贯为理论依据,通过对许地山散文名篇<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探讨了汉英语篇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同时提出了进行汉英语篇翻译时处理该差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语料库技术,本文从词汇和句法两个角度对许地山经典散文《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翻译研究方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局限性,使翻译研究的科学性和审美评价更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4.
高树勋  张志宏 《海外英语》2011,(7):163-164,168
作家柯灵的散文《巷》,充分体现出中国散文的选词精致,格调舒缓,描写细腻等特征,而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散文的翻译有着相当的难度。张培基教授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娴熟驾驭,为读者提供了该文章的英译本。根据刘世聪教授提出的翻译美学的理论,探索张培基教授在翻译此文时,如何在译文中尽可能再造和阐释原文中的美学特点和美质。  相似文献   

5.
《醉翁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欧阳修散文名篇之一,本文以赖斯的翻译批评层次理论为指导,从原语文本类型及语言层面、以及译者主体性等方面对《醉翁亭记》的二个最典型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建立更为合理的翻译批评理论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我们透析张爱玲英译本《金锁记》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从中寻找张爱玲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想要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翻译学者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对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李明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工作的进行具有有益的导向作用。两个译本各具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英译本与国际旅游文本还具有一定差异,结合苏州旅游资料翻译实例,探讨其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合苏州旅游资源现状的翻译文本,使其传达出适当的语言功能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0.
张旭琼 《文教资料》2008,(32):53-5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报告的英译本对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党的宗旨和会议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时政文体翻译的功能性,分析在十七大报告翻译中的运用实例,表明功能翻译理论在此类文体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选择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作为研究李白诗<静夜思>英译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不同翻译家的一些英译本翻译展开研究,通过他们各自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译本的比较,并结合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理论对不同译本所产生的文学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是翻译诗的最佳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认为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等方面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起关键作用。笔者以《七律·长征》的斯诺英译本以及许渊冲英译本,从上述理论出发,剖析两位译者的翻译操控与截然不同的翻译选择。  相似文献   

15.
邹丽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87-89
以Christiane Nord的文献型翻译策略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沙博理先生的英译本Family进行描述性分析,指出该译文属于一种有效的适度的文献型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适度的文献型翻译是对Christiane Nord的文献型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侧重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因此凸显了读者主体性对实现文学作品历史本质的重要性。将接受美学用于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可以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散文《匆匆》两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翻译中如何关注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善对散文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现代的翻译学理论,从交际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在关注文本功能的同时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本文通过对苏轼名篇——《水调歌头·中秋》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如何翻译词中的意象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在原语文化中所传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者认为功能主义目的论因过分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诸如操作指南、新闻、广告等类型的文本的翻译,从而质疑其对于文学翻译的适用性.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上述说法提出了质疑,并尝试用目的论的三个基本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对当代知名女作家张洁的代表作品《祖母绿》以及戴乃迭的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功能主义目的论对文学翻译及其评价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着为达到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本吸引外国读者的目的,同时完成其信息与呼唤功能,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即翻译目的论、文本类型及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信息传达、语言转换中语篇和句法两个层面深入探讨汉语旅游文本英译的具体翻译方法,以期在未来的旅游文本翻译领域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慈欣科幻作品《三体》系列小说是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中国科幻小说,译者刘宇昆通过精彩地道的翻译使其在海外大受欢迎。基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词汇、句法、篇章和文化四个层面对《三体》英译本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读。研究发现,译者灵活地应用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使译本与原文达到了动态对等,《三体》小说的艺术魅力在新的异域文化空间下得到了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